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凯专利>正文

水田机械电控液压自动防陷控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71527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3 19:23
一种水田机械电控液压自动防陷控深装置,由浮板控深系统C、电控液压系统A、液压油缸B、轮脚及伸缩联动系统D依次组成和联动,在水田带水软土超深田况下可通过电控液压的自动控制,使轮脚快速伸出插到够硬的泥脚,将轮体顶在和顶回预设深度,并防滑防陷,使轮体按预设深度大体均深行走,达到节能提速的同时保护泥脚底板的二重目的,支持更大的水田机械达成更高效率效益,提高水田粮产机械化的贡献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水田作业机械轮体行走的自动防陷控深装置,在超深较严重的水田中仍可按预设限制轮体在带水软土中的行走深度。
技术介绍
现时水田机械轮体外缘上安装的防滑防陷装置,诸如伸出轮体圆周的叶片轮爪或较长的轮脚,形状和长短固定,不能在泥脚深浅软硬变化无序的水田随机控制行走深度于适度,泥脚稍软机车稍重时往往造成越耕越深。这在双季稻田尤为突出,原因是受湿泡时间特长、泥脚特软、过机次数特多、底板受损特重、超深田特多。以大中型手扶拖拉机为例,造成越耕越深的突出片段是,早稻收前虽排干数天可过轻型收割机,但深处仍未干透,进水再泡数天下已泡烂上仍较硬,使触底行走的轮体被较硬的上层高位顶轮,而泡烂的下层承载力和附着力差,往往形成边打滑边推进,加深泥脚,尤其晚稻整田插秧的几次过机时泥脚最差损伤最甚,年复一年深者更深。防陷与控深技术发展的滞后,尤其使双季稻适用机械不得不向微型发展。这种小微机械的已弥补不了稻区劳力的大量减少,率先造成土地出粮率最高的双季稻面积大幅下滑。近年卢石等在研制水稻联合耕插机(简称耕插机)过程中,为解决耕整与插秧两机合一增加承重后的防陷问题,提出从加工水田软土过程中获得足够强劲的牵引以提高防滑防陷性能的新技术方案:将传统水旱两用旋耕机改为涉水作业专用的轻型旋耕牵引器;将传统的承重驱动叶轮加长改为全耕幅碎土压草机具,从中加大软土的承重能力和驱动的附着力,并使该机可一次过机全部完成从耕至插工序,减少过机对泥脚的损伤,已获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1220491066.1)。但仍存在的问题是:遇泥脚严重超深时,虽可不触底行走,但不能完全控制下陷;在粘度大的水田作业时较难防止打滑性下陷;面对深浅无序、软硬不同的水田,需要建立一种自动防陷与控深行走的机制。由此,张凯与卢石等进一步研制了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以一种可自动控制伸缩的轮脚,遇泥脚深软时能超越轮体下陷速度插到够硬的泥脚支撑点,及早制止下陷并快速将轮体顶回原高度;依靠够硬的泥脚支撑点大大增加驱动的附着力强化防滑防陷;依靠自动控制使轮脚可按泥脚超深多或少自动相应地伸出长或短的技术,预设轮体行走于适宜深度。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以浮板控深系统C、电控液压系统A、液压油缸B、轮脚伸缩联动系统D的顺序连接联动,达到进一步强化防滑防陷并实现轮体自动控制行走深度的目的。浮板控深系统C的浮板(7)是轻质工业硬泡塑,浮于田表浅水,浮板(7)向上垂直接装一轻质浮板顶杆(5),可在其外套筒内上下滑动,该外套筒安装在机架上。转动支点在一端的杠杆⑷的外端同浮板顶杆(5)上端成转轴连接。滑动杆(10)下端以转轴连接于杠杆(4)的近支点一侧,可在其外套筒内上下滑动。浮板顶杆(5)中段有调节其长短的长度伸缩调节螺栓套(6)。电控液压系统A安装在机架上,其电控部分是由电源(9)、电源接触板(2)、通电滑动接触头(3)、通电接触板(I)、电路开关、电磁阀(25)构成串联电路,通电滑动接触头(3)连接在滑动杆(10)上端,安装在相互平行的通电接触板和电源接触板之间同时接触两板,两边接触头均呈弧形,其中一头是弹性金属弧形片,滑动杆(10)的上下滑动可使通电滑动接触头(3)或在通电接触板和电源接触板之间接通电路,或向下脱离通电接触板(I)断开电路。其液压部分是在高压油管(24)上沿液油流向顺序安装限压阀(23)、液压开关(25)、手动减压阀(31),限压阀、液压开关、手动减压阀有回油口(8)连接到回油管。液压开关(25)是电磁阀,电磁铁(29) —端与液压开关内的圆柱形滑动塞连结成往复于同一线上,连结杆径小于滑动塞径,另一端接回位拉簧(30)。电路通电时滑动塞位置(27)和电路断电时滑动塞位置(28)之间的滑动管道与高压油管(24)在阀内垂直交叉成四通,在来油越过该交叉处后的油道上分出一回油道(26)通到电路通电时滑动塞位置(27)所处的滑动管道,该段管道上另有一回油口(8)。液压油缸B由油缸体(16)、活塞(17)、活塞杆(18)组成,安装在轮体上,其纵轴线与轮轴垂直。油缸体(16)内腔有一液油进出口位于与活塞杆滑动孔相反的顶端,与其连接的高压油管(24)以密封性能好且可转动的双层套管从轮轴心(13)处通过,使之可在轮转动时传送高压液油。轮脚伸缩联动系统D由多个轮脚(12)、轮脚伸缩控制转盘(15)、轮脚滑动框(22)连同液压油缸B组成,圆形的轮脚伸缩控制转盘(15)安装在固定于轮体的转盘槽内可转动,与轮圆同心小于轮圆,向轴向的同一侧突出多个圆柱粧转轴(14)。轮脚(12)呈长杆,夕卜头穿过安装在轮体外圆上的轮脚滑动框(22),近内头的圆孔套入转轴(14),多个轮脚(12)间距相同,全伸出时呈从内向外的放射式。活塞杆(18)近外端的圆孔也套入转轴(14),油缸体(16)顶端的转轴孔套在固定于近轮圆边的转轴上,该转轴在轮体反时针转动前进时领先于活塞杆外端转轴。活塞杆(18)的伸缩和定位,联动轮脚伸缩控制转盘(15)在其转盘槽内转动和定位,使每个轮脚(12)通过轮脚滑动框(22)同时伸缩和定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水田机械发展数十年来未能突破的如下自动防陷与控深问题:可在超深软底田自动阻止打滑下陷;可预设轮体行走深度实现可控深行进,避免超深行走的能耗、时耗、工耗、水耗无谓的巨大浪费;可在大幅提高效率效益的同时保护泥脚,修复整平水田底板;可为研制新一代多功能合成的、大功率高效率的水田机种提供新的平台。【附图说明】图1是电控液压自动防陷控深装置总体结构和原理图,含液压开关(电磁阀)具体结构图。图2是泥脚超深不等时本项装置使耕插机左右叶轮按统一的预设深度行走,调节机车两侧平衡图示。图3是本技术安装在耕插机叶轮外侧端盖(32)上的结构图。以上图中的部件标记:电控液压系统A、液压油缸B、浮板控深系统C、轮脚伸缩联动系统D ;通电接触板(1)、电源接触板(2)、通电滑动接触头(3)、杠杆(4)、浮板顶杆(5)、长度伸缩调节螺栓套(6)、浮板(7)、回油口(8)、电源(9)、滑动杆(10)、机架(11)、轮脚(12)、轮轴心(13)、转轴(14)、轮脚伸缩控制转盘(15)、液压油缸体(16)、油缸活塞(17)、活塞杆(18)、田水面(19)、轮体行走的预设深度(20)、轮脚处在全缩回时位置(21)、轮脚滑动框(22)、限压阀(23)、高压油管(24)、液压开关〔电磁阀〕(25)、回油道(26)、电路通电时滑动塞位置(27)、电路断电时滑动塞位置(28)、电磁铁(29)、回位拉簧(30)、手动减压阀(31);耕插机长叶轮外侧端盖(32)、耕插机叶轮长叶片(33)、耕插机叶轮外侧突齿(34)【具体实施方式】1、在图1实施例中,轮体行走的预设深度(20)的预设方法是:暂时打开手动减压阀(31),把轮脚处在全缩回时位置(21),杠杆(4)处在通电滑动接触头(3)刚好脱离通电接触板(1)的记号上,旋扭长度伸缩调节螺栓套(6)调整浮板顶杆(5)的长度匕,使浮板水线至轮体外圆最低点的高度匕正好是轮体行走的适宜深度。以此为轮体行走的基准状态。轮脚由此伸出的机制是:轮体遇泥脚超过预设的深度下陷时,机架(11)随之下降,但浮板(7)的浮力使浮板顶杆(5)相对上顶,杠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水田机械电控液压自动防陷控深装置,有别于现时轮体上的防滑防陷装置均为固定式结构,其特征是,安装在轮体侧面的多个从内向外呈放射式的轮脚,是能够按水田泥脚超深多或少自动相应伸出长或短的伸缩式结构,是以浮板控深系统C、电控液压系统A、液压油缸B、轮脚伸缩联动系统D的顺序连接联动达成强化防陷和自动控深行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凯卢石陆明尚张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张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