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6279 阅读:3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纱管,其由纱管和管芯组成,其中:纱管是一段直管连接一段喇叭型管,且直管设有一个凸缘端,而喇叭型管具有一个小的出纱端缘,喇叭型管的外管面有纱环面;管芯则为一个套塞在纱管的喇叭型管和直管的交界内管中的芯体,其具有一个直纱孔。借由上述的纱管型状,其卷绕成的纱锭为一个靠近凸缘端呈直筒状,靠近出线端缘呈锥型;纱锭具有不易落圈且出纱滑顺的优点,而且纱管的管芯兼具有缩短卷纱机纱心长度及稳定纱锭成型外观的功效。(*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纺织领域纱线机械整理的纱管,特别是涉及一种其管部由一段直管连接另一段喇叭型管,在喇叭型管的端部再形成一道出纱端缘,可使以这种纱管所绕纱成的纱锭,具有不易落圈且出纱阻力小、不易断纱的新型纱管。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穿着的衣物或其他的纺织物品都是以纤维先捻制成纱,然后根据不同长度的纱线编制成衣物;而一般的纤维可分为长纤维及短纤维,其捻制成的纱线也可分为单纱及多股纱;这种纱线在成型后均以纱管为轴心将其缠绕成一定径度的纱锭,然后再以此种纱锭来进行衣物、网、袋……等的编织。在绕纱的过程中,由于单纱及多股纱断面的不同,所以其藉以绕线的纱管的形状及绕线后的纱锭形体也不同;其原因在于,单纱的断面为一个固定的圆型状,其纱线彼此组叠接触面只是单点,产生的固持力较差,故这种单纱线在绕纱时的纱线排列方式及堆叠的层数都有一定的限制,否则纱线极难绕固在纱管上;相对地,多股纱由于其断面是一种膨松不固定的形状,在绕纱时其纱线可以互相变形交叠,且彼此接触的面较大,能够产生较强的固持力,故在绕纱时对纱线排列方式较不苛求,对纱管的形状也不特别选定。如上所述,在进行单纱的卷绕时由于纱面断面的特定形状,所以必须选用特定的纱管并卷绕成一定的纱绽形状;目前作为单纱卷纱之用的纱管可分为直管(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及轮管(如图3所示)两种,而以直管所卷绕成的纱绽是呈中间凸并向两端渐缩的形状(如图2所示);另外轮管所卷绕成的纱绽则是呈直筒状(如图4所示);从图2及图4中的纱绽形状可以了解,为了抵抗单纱纱线间彼此单薄的系结力,所以在直管所卷绕成的纱绽两端必须渐次的缩减,以防止端部处在过重及层数过多的绕线下产生落圈的情况;而轮管由于两端各有一个凸缘,可以在某种程度下承抵多层数的纱线,所以其纱锭可采用一层层卷绕的直筒状。目前在产业界一般均采用以直管或轮管来作为单纱的卷绕用管,且在绕线方式上尽量做到不让纱线脱落的目的;然而在实际使用上,直管的纱绽在搬运时或出纱时极容易被震动或由于出纱纱线的牵拉而发生端部纱线被好几圈剥落的“落圈”现象;这种落圈将会使纱线纠缠在一起,并在出纱不顺利的情况下产生纱线被扯断的情形;另外,以轮管所卷绕成的纱锭,虽然可以利用两端的凸缘来防止纱线落圈的情形,但其纱管长度有一定的限制,正常情况下轮管长度较直管为短;轮管虽在落圈情形方面做了有效的控制,但是,该凸伸的凸缘却造成了出纱的困难,尤其是当纱绽直径渐渐变小时,纱线必须从接近纱管的外管壁处绕经凸缘的缘边才能出纱;这种出纱角度在纱线拉力端产生过度拉力时,将会在凸缘的缘边处发生断纱或再制造时造成张力不均的情形,以致影响织布的质量。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单纱用的卷纱管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纱管,使该纱管具有一段直管和一段相连的喇叭型管,直管端部为一个凸缘,而喇叭型管端缘则为一道出缘端缘,同时喇叭型管的外表面设有绵密的纱环面,而使该纱管能有效解决现有纱管的各种弊端,具有不易落圈且出纱容易的功效。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纱管,由纱管及管芯两部份所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纱管,由一直管连接一喇叭型管而构成;该直管的端部为一凸缘,而该喇叭型管的端部为较凸缘径度为小的出纱端缘;在该喇叭型管的外管面上设有绵密的纱环面;上述的管芯,为一个与纱管的喇叭型管内管相配合的芯体,并设有一个直纱孔;上述管芯其较小径端朝纱管的喇叭型管开口置入设置,紧配套塞于纱管的喇叭型管与直管的交界内管中。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优点及积极效果。本技术即是利用这种型状及构造的纱管来进行纱锭的制作,其制成的纱锭具有不落圈、出纱平顺的优点;同时,本技术管芯的结构兼具有减少卷纱机纱心的用材和稳定纱锭成型外观的功效。本技术的具体结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图1是现有直管纱管的正视图。图2是现有的直管纱管卷纱后的状态图。图3是现有的轮管纱管的正视图。图4是现有的轮管纱管卷纱后的状态图。图5是本技术的结构分解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的组合结构暨装设于卷纱机的状态图。图7是本技术卷绕成纱锭的状态及其出纱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卷绕成纱锭的状态及其出纱的结构示意图。首先,请参阅图5所示,本技术新型结构的纱管,其包括纱管1及管芯2两部分,其中纱管1,由一段直管10连接一段喇叭型管11;在直管10的端部设有一凸缘12,而喇叭型管11的端部为一个较凸缘12外径小的出纱端缘13;另外在喇叭型管11的外表面上则设有绵密的纱环面110;管芯2,为一个与喇叭型管11内管相配合的芯体,设有一个直纱孔20。请参阅图6所示,本技术将管芯2以较小径端朝纱管的喇叭型管11的开口置入,使其紧配合地套塞于喇叭型管11与直管10的交界内管中;这种在纱管1中套合一只管芯2的目的,主要在于缩短卷纱机的纱心上的长度;如图所示,现有的卷纱机3在卷纱时,其纱心30必须完全穿透整个纱管,这种现象不但造成材料的浪费,而且过长的纱心在转动时会在尾端产生晃转,使卷成的纱锭变形,并发生纱锭落圈的现象;而本技术在纱管1中套塞了管芯2,使卷纱机的纱心31长度穿过管芯2即可,大大地节省了纱心的使用材料;再则,由于管芯2的塞入位置已经超过整个纱管1的一半长度,故当卷纱机的纱心31穿入后的运转不会产生晃转的现象,而能有效维持纱锭的外观稳定不变。请参阅图7、图8所示,本技术在卷绕纱线后即成为如图7所示的状态,其在直管10部呈现为直筒状14的纱锭,而在喇叭型管11处则呈现为向出纱端缘13处渐缩的锥状15的纱锭;这种直筒状和锥状的组合式纱锭,在直筒状14的底部受凸缘12的抵顶而能避免纱线落圈;而锥状15部份其靠近管面处受纱环面110的摩擦抵制而不会使纱线滑移,另外喇叭型管11由内向外的扩张走向与纱线由内向外的渐缩产生了相互的制肘,其作用原理如同以喇叭型管11向外扩张撑住纱线一般,使得在这部份的纱锭也不会产生落圈的现象。请继续参阅图7、图8所示,本技术所卷绕成的纱锭,不论其出纱端是靠近出纱端缘13或是靠近凸缘12,其在出纱时均能沿着出纱端缘(13)顺利地进行;这种出纱情形不会因纱锭的径度改变而有所不同,也就是该在纱线满绕或出纱将尽的情况下均能维持滑顺的出纱。权利要求1.一种纱管,由纱管及管芯两部份所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纱管,由一直管连接一喇叭型管而构成;该直管的端部为一凸缘,而该喇叭型管的端部为较凸缘径度为小的出纱端缘;在该喇叭型管的外管面上设有绵密的纱环面;上述的管芯,为一个与纱管的喇叭型管内管相配合的芯体,并设有一个直纱孔;上述管芯其较小径端朝纱管的喇叭型管开口置入设置,紧配套塞于纱管的喇叭型管与直管的交界内管中。专利摘要一种纱管,其由纱管和管芯组成,其中:纱管是一段直管连接一段喇叭型管,且直管设有一个凸缘端,而喇叭型管具有一个小的出纱端缘,喇叭型管的外管面有纱环面;管芯则为一个套塞在纱管的喇叭型管和直管的交界内管中的芯体,其具有一个直纱孔。借由上述的纱管型状,其卷绕成的纱锭为一个靠近凸缘端呈直筒状,靠近出线端缘呈锥型;纱锭具有不易落圈且出纱滑顺的优点,而且纱管的管芯兼具有缩短卷纱机纱心长度及稳定纱锭成型外观的功效。文档编号B65H75/04GK2302232SQ9721913公开日19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纱管,由纱管及管芯两部份所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纱管,由一直管连接一喇叭型管而构成;该直管的端部为一凸缘,而该喇叭型管的端部为较凸缘径度为小的出纱端缘;在该喇叭型管的外管面上设有绵密的纱环面;上述的管芯,为一个与纱管的喇叭型管 内管相配合的芯体,并设有一个直纱孔;上述管芯其较小径端朝纱管的喇叭型管开口置入设置,紧配套塞于纱管的喇叭型管与直管的交界内管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团
申请(专利权)人:力泰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