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无线充电的智能手表,所述能够无线充电的智能手表包括:圈口,起到智能功能操作电路和可触摸显示器的作用;以及腕带,连接到圈口。圈口与电能接收线圈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示例实施例涉及一种智能设备。示例实施例还涉及一种能够被无线充电的智能手表。
技术介绍
随着数字技术的持续发展,已经发布了在移动的同时通信和处理个人信息的诸如移动通信终端、个人数字助理(PDA)、电子记事本、智能手机、平板个人计算机(PC)等的各种电子设备。特别地,近来已经出现对配置有智能功能的移动设备中的可穿戴设备的喜爱。示例包括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可穿戴设备通常包括用于提供电能的电池,主要利用连接到特定的有线充电装置的方法。然而,电池的充电程度由于设备特性而受限,当电池将被充电时,与电池的物理连接和充电顺序会有不便或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构思的示例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手表,其中,充电距离和充电角度较少地受限制,同时由此使得设计和构造被简化。专利技术构思的技术目的不限于上述公开内容;基于下面的描述,其他目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变得明显。在一方面,智能手表包括:圈口,构造成起到智能功能操作电路和可触摸显示器的作用;以及腕带,连接到圈口,其中,电能接收线圈与圈口分离。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能接收线圈位于腕带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能接收线圈包括使用磁共振耦合的线圈并能够对智能手表进行无线充电。在一些实施例中,圈口还包括电池。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储存从电能接收线圈接收的能量。在一方面,智能手表包括:圈口,包括智能功能操作电路和充电电池;以及腕带,连接到圈口并包括电能接收线圈,其中,无线充电能够用于使用电能接收线圈的智能手表。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能接收线圈控制充电能力而不依赖于圈口的尺寸。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能接收线圈设置在腕带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两者中,其中,线圈的绕组的数量不依赖于圈口的尺寸。在一些实施例中,腕带包括橡胶材料,其中,橡胶材料围绕电能接收线圈。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能接收线圈包括构造成采用磁共振耦合的线圈。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能接收线圈包括铜。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电池储存从电能接收线圈接收的能量。在一些实施例中,圈口包括具有智能功能操作电路的印刷电路板(PCB)基板。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能接收线圈连接到PCB基板。在一些实施例中,PCB基板包括:应用处理器(AP),构造成解译并执行外部程序指令;存储器,构造成储存智能手表的操作系统(0S)的信息和处理的数据;电源单元,构造成控制智能手表的开/关切换;以及充电器,构造成将从腕带接收的电能传输到充电电池。在一方面,智能手表包括:圈口,可作为智能功能操作电路来操作;充电电池,在圈口上,充电电池包括支持充电电路;腕带,结合到圈口 ;以及在腕带中的电能接收线圈,电能接收线圈包括线圈部分和端子部分,线圈部分构造成采用磁共振耦合,端子部分构造并布置成将线圈部分电结合到充电电池的支持充电电路。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能接收线圈的线圈部仅位于表带内。在一些实施例中,表带包括结合到圈口的相对侧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能接收线圈的线圈部包括铜。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能接收线圈的充电能力不取决于圈口的尺寸。【附图说明】通过专利技术构思的优选的实施例的更具体的描述,专利技术构思的前述的和其他的特征和优点将是明显的,如附图所示,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在不同的视图中始终表示相同的部件。附图不必按比例绘制,而是重点在于对专利技术构思的原理进行说明。在附图中:图1是示出通常的智能手表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示出线圈安装在电池下方的示例的视图;图3是示出通过充电垫对智能手表进行无线充电的方法的概念视图;图4是示出根据专利技术构思的实施例的智能手表的概念视图;图5是在图4中示出的智能手表的框图;图6A是智能手表接收器系统和外部发射系统之间的关系的概念框图;图6B是示出在图6A中示出的发射谐振单元和接收器谐振单元的简单等效电路图;图7A至图7D是示出根据专利技术构思的实施例的智能手表和充电垫的各种布置的视图;图8是示出在腕带中形成线圈的方法的示例的视图;以及图9A至图9D是示出根据专利技术构思的实施例的嵌入有线圈的智能手表的各种用途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示出了一些实施例的附图来更充分地描述各种实施例。然而,这些专利技术构思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该被解释为局限于在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是彻底的和完整的,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地传达专利技术构思。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可夸大层和区域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将理解的是,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或层时,它可直接在所述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所述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或层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或层。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同样的元件。如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所列项的任何组合和所有组合。将理解的是,尽管这里可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不同的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因此,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教导的情况下,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可称为第二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为了便于描述,这里可使用诸如“在……之下”、“在……下面”、“下”、“在……上面”和“上”等的空间相对术语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将理解的是,除了在附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空间相对术语意图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下面”或“之下”的元件随后将被定位为“在”所述其他元件或特征“上面”。因此,术语“在……下面”可包括“在……上面”和“在……下面”两种方位。装置可被另外定位(旋转90度或在其他方位),并相应地解释这里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符。这里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图限制本专利技术构思。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表示,否则如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一种”和“该(所述)”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还将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或“包含”说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除非另有定义,否则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构思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意思相同的意思。还将理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手表,所述智能手表包括:圈口,被构造成起到智能功能操作电路和可触摸显示器的作用;以及腕带,连接到圈口,电能接收线圈,与圈口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东勋,金林焕,金正洙,文诚佑,李俊虎,崔宰薰,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