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俞雄专利>正文

胶带施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5268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胶带施用器,包含有: 一主体,以塑胶射出一体成型,具有一前端部,自该前端部左右二端分别向后延伸一侧部,自各该侧部内侧面分别凸出一枢轴部,用以供一胶带卷枢套,另外,该侧部内侧面偏前端处具有至少一拦阻部;以及 一割刀,固定于该主体的前端部; 其特征在于:该主体的枢轴部外周面上设有至少一止逆弹片,各该止逆弹片包含一挠曲部,顺著前述胶带卷施放胶带时的旋转方向,自该枢轴部外周面向外弧曲延伸,各该挠曲部尾端略微向外翘起一抵阻部。(*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和胶带施用器有关,具体地说,是关于一种可防止胶带头回黏以及拆装胶带卷时较为方便的胶带施用器。使用时,将主体81的二侧部83向外适度扳开,挤入一胶带卷并使其枢套于该二枢轴部84上,再将后端的该凸条85嵌入该嵌孔86以扣合该二枢轴部84,之后即可将胶带往前拉出至该前端部82底侧,接著令胶带黏贴于物品上并将施用器往后拖动,即可使胶带卷不断地朝前旋转而施放胶带,最后再利用该割刀87割断胶带。上述常用胶带施用器具有结构轻简、造价低廉的优点,然而在使用上仍存有以下二项缺点有待改进一、由于胶带卷可在枢轴部84上自由地旋转,所以若因持用角度或外力触碰等因素,使得胶带卷产生朝后逆转的动作,则胶带卷前头的一小段胶带常会再黏回胶带卷周面。如此,再要使用时即必须重新寻找胶带头并将其抠起拉出,十分麻烦不便。二、用以使该二枢轴部84相互扣合的该纵向凸条85及纵向嵌孔86,大致与枢轴部84的圆弧面呈切线关系,且该凸条85需由该嵌孔86底端往上插入,因此,当套著胶带卷而要将凸条85插入嵌孔86,或者要将凸条85抽出嵌孔86时,该二枢轴部84必须概沿径向上下错离一定程度以上,但由于枢轴部84大致契合于胶带卷内周面,因此,上述错离动作会受到胶带卷内周面卡挡阻碍,使得拆装胶带卷较为困难。请再参阅图3,是相同型式的另一种常用胶带施用器90,其大体结构与前者相仿,主要特点则在于其侧部91内侧面偏前端处设有拦阻部92,当胶带受割断后,留下的一小段拉出部份可垂下而轻黏于该二拦阻部92上,由此防止胶带头黏回胶带卷周面。然而,此种方式虽能降低胶带回黏的发生率,但只要胶带卷受到非预期的力量而些微往后逆转,很容易就会将胶带头扯离该拦阻部92,并回卷至黏贴于周面上。因此,此种常用胶带施用器仍无法有效解决胶带回黏的问题。上一常用胶带施用器与第一个所述常用结构的另一重要差异在于,其中一枢轴部93的内缘后侧设有一朝前弯勾的卡钩94,另一枢轴部(注图中将其剖除)的内缘后侧设有一朝后弯勾的卡钩95,使用时是由该二卡钩94、95相互勾卡以扣合该二枢轴部93。然而,此种设计需令该二枢轴部93概沿径向前后错离,同样会受到胶带卷内周面阻碍,操作上较不方便。此外,请再参阅附件一的美国第5,921,450号专利案,该案是针对前述的胶带回黏问题而提供一种改良的胶带施用器,主要由设置一仅能单向旋转或是可往后上方斜移的滚轮,而有效阻止胶带头被卷回。然而,此种常用胶带施用器的结构较为复杂,生产造成本较高。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带施用器,在安装或拆除胶带卷时较为省力方便。为达成前述主要目的,本技术提供的胶带施用器包含有一主体,以塑胶射出一体成型,具有一前端部,自该前端部左右二端分别向后延伸一侧部,自各该侧部内侧面分别凸出一枢轴部,用以供一胶带卷枢套,另外,该侧部内侧面偏前端处具有至少一拦阻部;以及一割刀,固定于该主体的前端部;该主体的枢轴部外周面上设有至少一止逆弹片,各该止逆弹片包含一挠曲部,顺著前述胶带卷施放胶带时的旋转方向,自该枢轴部外周面向外弧曲延伸,各该挠曲部尾端略微向外翘起一抵阻部。其中各该枢轴部上分别设有一该止逆弹片。其中一该枢轴部的内端设有至少一扣合凹部,另一枢轴部的内端横向凸出至少一扣合凸部,可插塞入该扣合凹部内,使该二枢轴部以适当紧度结合。其中一该枢轴部内端设有一该扣合凹部,呈穿孔型态;另一枢轴部内端于该应该扣合凹部的位置,横向凸伸出二该扣合凸部,该二扣合凸部相隔些微间距,尾端分别向外弯勾,且端面呈斜面状,可同时插入并勾卡于该扣合凹部。该主体20是以塑胶射出一体成型,具有一呈板状的前端部21,该前端部21后缘连结一向上竖起的挡护部22,前端部21左右二端分别连结一向后延伸的侧部23,各侧部23概呈前端窄尖并往后渐宽的板片状,且后半部具有一略呈半圆形而开口朝下的缺部24;各侧部23的外侧面偏前端处设有一由若干纵向条纹构成的粗糙部25,用以增加捉捏时的摩擦力;各侧部23的内侧面偏前端处往内凸出一短柱状的拦阻部26,且内侧面的后半部由该缺部24的半圆形缘边往内凸出一枢轴部27,概呈二分之一圆的圆弧片;于不受外力下,主体20的该二侧部23是左右平行相向,且该二枢轴部27的内端(后半部份)并合抵接;此外,各该枢轴部27的周面顶侧设有一止逆弹片31,该止逆弹片31具有一长片状的挠曲部32,从枢轴部27外周面由后往前弧曲延伸,且尾端又略微向上翘起一抵阻部33;另外,请参阅图5及图6,该二枢轴部27的内缘后侧各连结一呈左右面向的抵接板34,其中一抵接板34的板面上设有一呈穿孔形态的扣合凹部35,另一抵接板34于对应位置横向凸伸出上、下二扣合凸部36,该二扣合凸部36上下相隔些微间距,尾端分别略微向上及向下弯勾,且端面呈斜面状,是可同时插入并勾卡于该扣合凹部35,使该二枢轴部27以适当紧度结合。该割刀40平贴固定于该主体20的前端部21底侧,其前缘呈锯齿状并略微凸超该前端部21前缘,用以割断胶带。(注割刀40的固定结构及方法为公知技术,容不赘述)。本技术所提供的上述胶带施用器10,使用方法基本上和常用者类似,亦是先将该主体20的二侧部23后端往左右两旁适度扳开,同时将一规格对应的胶带卷T在正确的胶带卷绕方向下由该二枢轴部27之间挤入,再松开该二侧部23同时使胶带卷T枢套于该二枢轴部27上。拆装胶带卷时,本技术与常用操作方式不同的处在于,当套上胶带卷T之后而要扣合该二枢轴部27时,只要由左右二外侧将该二侧部23稍加往内施压,使内端的该二扣合凸部36缩合挤入该扣合凹部35内,至钩状尾端穿出抵接板34再往外分开形成卡掣,即可使该二枢轴部27以适当紧度结合,如图5、图6所示。欲拆下胶带卷T而要使该二枢轴部27分离时,只要略加施力扳开该二侧部23,即可使扣合凸部36抽离扣合凹部35。也就是说,在本技术中,扣合或折离该二枢轴部27时,是令枢轴部27沿著胶带卷T的轴向而内外活动(有别于常用方式的沿著径向活动),所以不会受到胶带卷T内周面卡挡阻碍,操作上较为顺手容易。当然,在本技术中,扣合凸部及扣合凹部不限定要设计成上述型态,只要能使扣合凸部概沿径向插塞入扣合凹部并保持适当的配合紧度即可。如图7所示,施用胶带时,事先由胶带卷T上拉出胶带t,并使胶带t往前经过该二拦阻部26上方且位在该前端部21下方,之后使胶带t黏贴于物品上并往后拖动施用器10,即可令胶带卷T朝前顺转(即图中逆时钟旋转)以施放胶带。虽然该二止逆弹片31抵撑于胶带卷T内周面,但由于止逆弹片31的挠曲部32延伸方向是对应于胶带卷T的顺转方向,所以当胶带卷T顺转时,该二止逆弹片31会顺著受力方向而往下倾倒,不会阻碍胶带卷T施放胶带。如图8所示,胶带t被该割刀40割断后,留下的一小段拉出部份可垂放于该二拦阻部26上,不致直接黏回胶带卷T周面。而且如图8所示,即使该胶带卷T受到非预期的外力要推动其往后逆转(即图中顺时钟旋转)时,由于该二止逆弹片31尾端的抵阻部33抵触于胶带卷T内周面,胶带卷T要逆转时会推使止逆弹片31尾端翘起而反方向抵抗,使得胶带卷T难以逆向旋转,因此也就不会将胶带t卷回自身周面。由以上说明可知,本技术提供的胶带施用器,可确实避免胶带回黏的恼人现象,使得在施用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俞雄
申请(专利权)人:黄俞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