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风机及移动式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51791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2 1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离心风机及移动式空调器,其中,离心风机包括:电机、蜗壳和风轮;蜗壳包括:上盖和下盖,上盖的中部具有第一进风口,且第一进风口由上盖的端面向上凸起形成,并包裹风轮的上端部;下盖与上盖连接,并形成风道,下盖具有与上盖相对应设置的第二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包裹风轮的下端部,且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的轴线重合并与风轮的轴线平行。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离心风机,风道的上下端面之间的距离减小,减小气体经风轮与风道端面之间间隙形成的内泄漏以及泄露气流对主气流的干扰,提高离心风机的效率,此外,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与风轮之间偏心设计,改善进风的均匀性,避免风道进风口局部形成高气流,降低形成的涡流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离心风机及具有该离心风机的移动式空调器。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空调技术和消费水平的共同发展,消费者对空调器的噪音、能效、紧凑性和舒适性的要求不断提高。现有的移动式空调器,其内部结构紧凑,布局形式多样,尚未形成较统一的布局形式,空调器的噪音、能效、紧凑性和舒适性等指标仍然存在较大的优化和提升空间。其中,风机的科学设计对上述指标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如何根据移动式空调器的结构形式,在保证制冷(或制热)能力的前提下,调整风道的结构形式,从而实现风机效率提升、风机尺寸缩减和风机噪音降低,这无疑是移动式空调器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针对移动空调器的具体结构形式,提出一种噪音低、效率高、结构紧凑的风机结构就显得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噪音低、效率高,且体积小的离心风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离心风机的移动式空调器。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离心风机,包括:电机;蜗壳,所述蜗壳具有风道,所述风道具有出风口 ;和风轮,所述风轮与所述电机的转轴相连接,并位于所述风道内;其中,所述蜗壳包括:上盖,所述上盖的中部具有第一进风口,且所述第一进风口由所述上盖的端面向上凸起形成,并包裹所述风轮的上端部;和下盖,所述下盖与所述上盖连接,并形成所述风道,所述下盖具有与所述上盖相对应设置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包裹所述风轮的下端部,且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轴线重合并与所述风轮的轴线平行。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离心风机,第一进风口由上盖的端面向上凸起形成,第二进风口与第一进风口相对应设置并且结构相同,二者的端部包裹风轮的端部,使风道的上下端面之间的距离减小,从而减小了气体经风轮与风道端面之间间隙形成的内泄漏以及泄露气流对主气流的干扰,进而提高了离心风机的效率,同时,也减小了产品的体积,此外,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的轴线重合并与风轮的轴线平行,使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与风轮之间偏心设计,一方面,改善了进风的均匀性,避免了风道进风口局部形成高气流,另一方面,降低了离心风机形成的涡流噪音,提高了产品的舒适性。具体而言,现有的移动式空调器,其内部结构紧凑,布局形式多样,尚未形成较统一的布局形式,空调器的噪音、能效、紧凑性和舒适性等指标仍然存在较大的优化和提升空间,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离心风机,第一进风口由上盖的端面向上凸起形成,第二进风口与第一进风口相对应设置并且结构相同,二者的端部包裹风轮的端部,使风道的上下端面之间的距离减小,从而减小了气体经风轮与风道端面之间间隙形成的内泄漏以及泄露气流对主气流的干扰,进而提高了离心风机的效率,同时,也减小了产品的体积,此外,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的轴线重合并与风轮的轴线平行,使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与风轮之间偏心设计,一方面,改善了进风的均匀性,避免了风道进风口局部形成高气流,另一方面,降低了离心风机形成的涡流噪音,提高了产品的舒适性。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离心风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轴线与所述风轮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所述风轮的外径的3%?8%。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进风口的轴线与风轮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小于风轮的外径的3%,保证了二者之间产生一定的偏心距,使第一进风口的进风均匀,第一进风口的轴线与风轮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大于风轮的外径的8%,避免了二者偏心距过大,第一进风口两端的进风量差异太大,保证了进风的均匀性,防止局部形成高气流;当然,因第一进风口的轴线与第二进风口的轴线重合,第二进风口的轴线与风轮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风轮的外径的3%?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轴线与所述风轮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所述风轮的外径的4.5%。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进风口与风轮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风轮的外径的4.5%,使第一进风口的进气均匀性最好,避免了第一进风口局部形成高气流影响风机的效率;当然,因第一进风口的轴线与第二进风口的轴线重合,第二进风口的轴线与风轮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风轮的外径的4.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风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的距离比所述风轮高度的数值小5_?10mm。在该技术方案中,风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的距离比风轮高度的数值小5mm?10mm,一方面,避免了风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的距离比风轮高度过大影响风道的风量和流速,保证了风道内风的保有量,提高了离心风机的效率,另一方面,防止风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的距离比风轮高度过小,起不到缩减风道上下端面之间的距离,达不到减小气体经风轮与风道端面之间间隙形成的内泄漏以及泄露气流对主气流的干扰,也达不到减小体积的作用,保证了产品的可靠性,提高了离心风机的效率。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风轮的径向和/或轴向的间隙均为所述风轮的外径的0.5%?3.5%。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与风轮的径向和/或轴向的间隙均不小于风轮的外径的0.5%,保证了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与风轮之间有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了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与风轮之间发生碰撞的情况发生,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与风轮的径向和/或轴向的间隙均不大于风轮的外径的3.5%,防止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与风轮的径向和/或轴向的间隙过大导致气体内泄漏及泄漏气体对主气流的干扰过大,提高了离心风机的效率。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风轮的径向和轴向的间隙均为5mm。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与风轮的径向和轴向的间隙均为5_,使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与风轮之间的间隙最为合适,减小气体在风道内内泄漏及内泄漏气流对主气流的干扰效果最好,提高了产品的效率。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蜗壳还包括蜗舌,所述蜗舌位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蜗舌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子蜗舌,两个所述子蜗舌分别设置在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上;所述子蜗舌包括水平段和弧形段,且所述水平段与竖直平面之间具有夹角,两个所述子蜗舌的弧形段的半径相等。在该技术方案中,蜗舌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子蜗舌,子蜗舌包括水平段和弧形段,且水平段与竖直平面之间具有夹角,使两个子蜗舌形成一个V字型结构,从而使气体高速流经蜗舌附近时产生的噪音频率得以相互错开,防止频率相近的噪音相互叠加而产生较高的噪音峰值,降低了产品的噪音,另外,两个子蜗舌的弧形段的半径相等,保证风道曲线(螺旋线)设计的合理性,即所有横截面上的风道曲线均满足螺旋线设计原则,避免常见的锥形蜗舌特征设计引起风道曲线的不合理扭曲而导致风机效率的下降,提高了离心风机的效率。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水平段与所述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10°。在该技术方案中,水平段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10°,一方面,使二者之间的夹角不小于2°,保证了二者之间存在夹角,从而达到降低噪音的效果,另一方面,使二者之间的夹角不大于10°,避免了二者之间的夹角过大导致起不到将产生的噪音相互错开的作用,保证了产品的可靠性,提高了降低噪音的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水平段与所述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蜗壳,所述蜗壳具有风道,所述风道具有出风口;和风轮,所述风轮与所述电机的转轴相连接,并位于所述风道内;其中,所述蜗壳包括:上盖,所述上盖的中部具有第一进风口,且所述第一进风口由所述上盖的端面向上凸起形成,并包裹所述风轮的上端部;和下盖,所述下盖与所述上盖连接,并形成所述风道,所述下盖具有与所述上盖相对应设置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包裹所述风轮的下端部,且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轴线重合并与所述风轮的轴线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伟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