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庄栋材专利>正文

手提胶带印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3529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提胶带印刷器,它由机块、直列式转印辊组、握把、油墨辊组、胶带辊、紧迫辊、切刀组成,胶带被枢设在胶带辊上,机块前设有油墨槽,擦拭辊、胶带压辊及紧迫辊与最下一根转印辊配合。最下端的转印辊转动时带动胶带转动,同时将转印辊上的油墨转印至胶带上,由切刀将拉出的胶带切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具有可针对胶带或一般被印物印刷,同时能手持使用,方便又体积小不占空间等多项优点。(*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胶带印刷设备,具体涉及可兼具胶带印刷或一般印刷,而且能够手提使用的胶带印刷器。常见的胶带器是一种能将胶带拉出后封贴在物体表面并能轻易将胶带切断的切断器,但一般的胶带都为透明胶带、表面并无印制的文字或图案,若需有文字或图案,则胶带的成型过程是1.在胶带表面网印文字与图案;2.将油墨烘干;3.在胶带底面涂布底胶;4.卷绕成型。对于小量订单的这种胶带,一般业者在无利条件下都不愿意制做,所以想在胶带上制作特殊不同的文字图案,就很难实现。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针对胶带或一般被印物印刷的体积小、构造简单、组装容易、清洗维护容易、装胶带速度快、可手持使用的手提胶带印刷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设计一种手提胶带印刷器包括机块、直列式转印辊组、握把、油墨辊组、胶带辊、紧迫辊、切刀,在所述机块后面设有所述胶带辊,且后端连设着所述握把,而在所述机块上具有数个所述直列式转印辊组,在所述直列式转印辊组上方设有所述油墨辊组,其中最上一根转印辊与最下一根油墨辊是相互接触的,另外在最下一根转印辊的后方设有一根压辊,在其后下方设有一根所述紧迫辊,所述压辊与所述紧迫辊皆与最下一根转印辊相互接触,在所述机块的前下端固定着所述切刀,所述胶带辊枢设着胶带卷并延伸出胶带,所述胶带经过转印辊与所述紧迫辊之后,封贴在物品上,当所述转印辊在转动后可将油墨转印至所述胶带上。前述最下端的转印辊在转动的同时可拉动胶带之外,更可带动所有的转印辊,且将转印辊上的油墨转印至胶带上,最后并能以机块前下端的切刀将拉出的胶带切断。由于采用了本技术手提胶带印刷器,可针对胶带或一般被印物印刷,适用性广泛,且体积小,可手持使用轻巧方便,构造简单,组装容易,使清洗维护容易,装胶带速度快。并且可使用网版、凸版、凹版、橡皮版等多种版面。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手提胶带印刷器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手提胶带印刷器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手提胶带印刷器的侧面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手提胶带印刷器的动作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手提胶带印刷器配合油墨槽的立体图。图6为图2所示手提胶带印刷器配合油墨槽的实施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种手提胶带印刷器的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第三种手提胶带印刷器的立体图。图9为图8所示手提胶带印刷器的分解图。图10为图8所示手提胶带印刷器∏形架的立体分解图。图11为图8所示手提胶带印刷器最下端∏形架的立体分解图。图12为图8所示手提胶带印刷器拆取转印辊的示意图。图13为图8所示手提胶带印刷器的侧视图。图14为图8所示手提胶带印刷器的动作示意图。图15为图8所示手提胶带印刷器的第二种动作示意图。图1、图2所示为本技术手提胶带印刷器的立体图与分解图,图中所示手提胶带印刷器10是以机块11为主体,机块后面连设握把12,而在机块上设有数支直列式排列的转印辊组20(图中表示为三支转印辊21~23),在转印辊组上方设有数支油墨辊组成的油墨辊组30,机块后上方设有一胶带辊40,胶带辊下方设有传送辊41及紧迫辊43,其中紧迫辊43是设在最下一根转印辊23的后下方并与其配合着,另外转印辊23的前后上方分别配合一擦拭辊50及胶带压辊42,机块11的前下端固定一切刀60。上述转印辊组20的辊数量视机块11的长度而决定,但以设置三或四个转印辊为佳;油墨辊组30至少是由三根油墨辊31~33排列成V形,其中最下一根油墨辊32是与最上一根转印辊21呈上下配合,而三支油墨辊的辊轴上方各以弹簧34顶着,这些弹簧由一顶盖35覆压着,此一顶盖固定在机块11上方;擦拭辊50是一布辊,其与最下一根转印辊23接触后用于擦拭油墨;切刀60为利刃或锯齿状的刀片;紧迫辊43可采用一金属线。其次,机块11设有数个直列形等间距排列的框孔111以供转印辊21~23穿设后固定,而顶端设有数个缺槽112以供油墨辊31~33置入后固定,而在机块后上方则设有轴孔113以供胶带辊40穿设后固定,另在机块11后方适切位置的上下方设有小轴孔114、115以供传送辊41及紧迫辊43穿设后固定;此外,在机块11的前后壁分设有斜缺槽116、117以供擦拭辊50与压辊42置入后固定,机块11前壁适中处具有一凹框118以供一油墨槽70(图5所示)置入后固定;另外,机块11的底端为一圆弧槽119,以便于看见最下一个转印辊23的印刷过程。图3所示为手提胶带印刷器的侧视图,图中显示胶带辊40上枢设一胶带卷90,由胶带卷可拉伸出胶带91,该胶带可经过传送辊41、压辊42及紧迫辊43后而转贴或封闭物品的开口;转印辊23与压辊42互为接触,而且之间还夹制着胶带91,所以在转印辊23转动的同时会带动压辊42旋转,进而使胶带91被拉动而使胶带卷90不断被拉出;传送辊41的目的是迫紧胶带91,使胶带不致产生松弛。而转印辊23转动时也会带动其它的转印辊22、21,而最上一个转印辊21在接受油墨辊32的油墨后,再通过转印辊22、23而转印至胶带91上;油墨辊组30是呈V形排列,形成V形槽以囤积脂状油墨36(图4所示),油墨辊组30在转印辊组20旋转的同时也会跟随转动,其中左右二油墨辊31、33是用来调匀中间油墨辊32的油墨量。而底下二根转印辊22、23能以二根磁辊实施为较佳,通过二根磁辊相互吸磁而使转墨更为顺畅、均匀。图4所示是本技术的动作图,图中显示被拉出的胶带91若要被切断,只需将握把12上提,则机块11前下端的切刀60就下降而将胶带切断,为了使胶带容易被切断,必须使胶带被完全拉紧,这时通过转印辊23与紧迫辊43间产生的一股拉力,使胶带被拉紧后再由切刀60下降将其切断。图5所示为手提胶带印刷器配合油墨槽立体图,在前述油墨辊组30提供的油墨比较适合于凸版印刷,倘若不使用油墨辊组30而使用机块11前壁凹框118中的油墨槽70提供油墨,则可作为凹版实施用;图6显示出油墨槽70底部具有一流出隙缝701可提供脂状油墨71至转印辊22上,由于凹版使用油墨较为浓郁,所以利用油墨槽70提供较多的油墨是较为妥当的实施方式。图7所示是第二种手提胶带印刷器立体图,本图若与图1比较,差别在于机块11可分为左右二块,而使所有辊体20、30、40~43、50的辊轴两端同时枢设在二机块11间,而握把12为求重心平衡则设在二机块11的中央正后方,故在握把12上端增设一弧块14,该弧块是夹设在二机块11后下端,并由螺丝将三者固定结合;二机块的后上端具有对称的斜槽13,可供胶带辊40易于置入或取出,以利于更新胶带卷90。图8、图9所示是本技术第三种手提胶带印刷器的立体图及分解图,图中所示印刷器10若与图7比较,则机块11除了为左右二块之外,机块之间只固定一根转印辊21与油墨辊组30,而不再固定数根转印辊22~24,这些转印辊分别固定在数个∏形架81之内,这些∏形架以等间距且两脚固定在矩框82前,矩框又用二根轴栓86固定在机块11下,在矩框内还枢设数根传送辊83~85;另在二机块11的前、后下端增设一横杆15及弧块14,以使机块11前后两端都能保持平行,在横杆中央增设一横栓151。由于油墨辊组30的每一轴杆都跨设在二机块11的缺槽112内,所以二机块上都需设置顶盖35及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提胶带印刷器,它由机块、直列式转印辊组、握把、油墨辊组、胶带辊、紧迫辊、切刀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块后面设有所述胶带辊,且后端连设着所述握把,而在所述机块上具有数个所述直列式转印辊组,在所述直列式转印辊组上方设有所述油墨辊组,其中最上一根转印辊与最下一根油墨辊是相互接触的,另外在最下一根转印辊的后方设有一根压辊,在其后下方设有一根所述紧迫辊,所述压辊与所述紧迫辊皆与最下一根转印辊相互接触,在所述机块的前下端固定着所述切刀,所述胶带辊枢设着胶带卷并延伸出胶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栋材庄统阳庄统壹
申请(专利权)人:庄栋材庄统阳庄统壹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