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多功能急救组合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34096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9 2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多功能急救组合车,其车体包括工作平台和可向两侧抽出的抽拉式台板,抽拉式台板下方设有可撑设于车体两侧的支撑架,工作平台的四个角部分别设有可升降的无影灯、输液架插孔、吸引器挂钩及照明灯,工作平台的后边沿处设置有触控屏,车体前侧设有若干抽屉、抽屉下方设有垃圾桶及吸引器,车体背面输液架、输液加热装置、输液加压装置、控制柜以及电源柜,抽屉内各种急救物品上均设有电子标签,控制柜包括可将抽屉内各物品的信息以列表形式显示在触控屏上的RFID标签阅读器及微处理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提供急救用物、药物,也可以组成临时手术台供给使用,同时该车结构小巧、利于车载,方便急救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多功能急救组合车
技术介绍
急救车是院前急救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用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如交通事故、自然灾害、野外急救等。通常情况下,创伤患者中有10.7%到65%能够得到急救,但在这其中只有16.3%能得到有效的急救。两项回顾性尸检研究报告中表明,正确及时的急救能减少1.8-4.5%的死亡率;在急救过程中若能及时给药也能降低死亡率。突发状况下,能够使用的急救的设施非常有限,当医护人员到达现场的时候,第一时间检查受伤的患者,在了解患者初期症状后可预测他们的急救需求,同时对于这些患者均佩戴急救一卡通腕带,并将病人信息建档,根据不同病情用不同颜色做标记,这些信息可以来提高医疗的效率,提高在公共事件上的应对能力。现有救护车内虽然也会备有急救包,但包内用物存放有限,而且无法准确知道物品数量,并且,急救包物品摆放缺乏秩序,使得急救不便,同时无菌分区不明确,不利于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多功能急救组合车,该车可以提供急救用物、药物,也可以组成临时手术台供给使用,同时该车结构小巧、利于车载,方便急救操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多功能急救组合车,包括车体及安装在车体底部的滚轮,所述车体包括工作平台,工作平台的台面下方设有可向两侧抽出、用于延伸工作平台的抽拉式台板,抽拉式台板下方设有支撑架,抽拉式台板伸出工作平台时,其通过支撑架撑设于车体两侧,所述工作平台的四个角部位置分别设有可升降的无影灯、输液架插孔、吸引器挂钩以及照明灯,工作平台的后侧边沿处设置有触控屏,所述车体前侧于工作平台下方设有若干抽屉、以及设置在抽屉下方的垃圾桶及吸引器,车体的背面于工作平台下方设有可与输液架插孔插接的输液架、输液加热装置、输液加压装置、控制柜以及电源柜,所述抽屉内各种急救物品上均设有电子标签,控制柜包括可将抽屉内各物品的信息以列表形式显示在触控屏上的RFID标签阅读器及微处理器,电源柜包括电源模块和蓄电池,电源模块与上述无影灯、照明灯、触控屏及微处理器电连接,为其提供电能。所述抽屉的具体结构为:所述抽屉有三层,第一层抽屉内分隔有若干格置物格,置物格内通过包装盒放置有急救易消耗物品、消毒液以及一卡通识别腕带,第二层抽屉内分隔有若干格置物格,置物格内通过包装盒放置有急救药物,第三层抽屉内放置有常用急救工具,包括通气模块、循环支持模块、止血包扎模块、生命监测模块等,各模块的工具分别放于密封袋内。为了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也可外出携带使用,所述急救车还包括套设在车体外部的防水套。本技术的优点是:1、本技术使用范围广,携带方便,即可用于院前急救,也可用于非战争医学救援行动,对于这种条件下的大量伤病员、各种高危急症、多种复合伤患者均可救治;同时也适用于野外训练、战争演习,能够存储足够量的物资,方便救援,外置防水套,利于保存,布局合理,体积小,便于携带。、本技术提供输液加压装置,在急救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调整压力,维持正常滴速,并提供输液加热装置,防止发生低体温。、本技术提供手术区域手术器械,可拉伸的台板为紧急手术提供条件,无影灯、吸引器的存在,为手术提供可能。、本技术中的触摸屏通过RFID标签阅读器了解车内物品的消耗情况,便于及时补给,该智能系统内同时包含操作手册、列出该急救车的详细说明、概述卡、教学卡,提供模拟情景,在急救情况下快速参考,为医护人员学习提供条件。、在了解患者初期症状后可由触控屏输入患者信息,专家系统可给出急救需求指导性方案,同时对于这些患者均佩戴急救RFID腕带,并将病人信息建档,根据不同病情用不同颜色做标记,节约时间,避免重复劳动,从分诊、现场处置、转运、院内急诊、辅助检查、手术、用药、住院、向上级汇报、事件发布,能及时有效应对,让医护人员对病人的一般状况、病情变化有更科学、更准确的了解。、独特的电源模块设计,可交直流电源互通,在没有交流电源的情况下,系统启动由蓄电池(锂电池组)提供的直流电源,用电操作简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简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背面简易示意图;(未画出输液架)图3为本技术的电原理图。其中:1车体;11工作平台;12抽拉式台板;13支撑架;14无影灯;15输液架插孔;16吸引器挂钩;17照明灯;18触控屏;19抽屉;110垃圾桶;111吸引器;112输液加热装置;113输液加压装置;114控制柜;1141 RFID标签阅读器;1142微处理器;115电源柜;1151电源模块;1152蓄电池。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智能多功能急救组合车,包括车体1及安装在车体1底部的滚轮2,所述车体1包括工作平台11,工作平台11的台面下方设有可向两侧抽出、用于延伸工作平台的抽拉式台板12,抽拉式台板12下方设有支撑架13,抽拉式台板12伸出工作平台11时,其通过支撑架13撑设于车体1两侧,所述工作平台11的四个角部位置分别设有可升降的无影灯14、输液架插孔15、吸引器挂钩16以及照明灯17,工作平台11的后侧边沿处设置有触控屏18,所述车体1前侧于工作平台11下方设有若干抽屉19、以及设置在抽屉19下方的垃圾桶110及吸引器111,车体1的背面于工作平台11下方设有可与输液架插孔15插接的输液架、输液加热装置112、输液加压装置113、控制柜114以及电源柜115,所述抽屉19内各种急救物品上均设有电子标签,控制柜114包括可将抽屉内各物品的信息以列表形式显示在触控屏上的RFID标签阅读器1141及微处理器1142,电源柜115包括电源模块1151和蓄电池1152,电源模块1151与上述无影灯14、照明灯17、触控屏18及微处理器1142电连接,为其提供电能。本实施例中,所述抽屉19有三层,第一层抽屉19内分隔有若干格置物格,置物格内通过包装盒放置有急救易消耗物品、消毒液以及一卡通识别腕带,第二层抽屉19内分隔有若干格置物格,置物格内通过包装盒放置有急救药物,第三层抽屉19内放置有常用急救工具,包括通气模块、循环支持模块、止血包扎模块、生命监测模块等,各模块的工具分别放于密封袋内。为了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也可外出携带使用,所述急救车还包括套设在车体1外部的防水套。本实施例中,所述蓄电池1152选用锂电池组,独特的电源模块设计,可交直流电源互通,在没有交流电源的情况下,系统启动由蓄电池提供的直流电源,用电操作简便。本技术提供输液加压装置113,在急救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调整压力,维持正常滴速,并提供输液加热装置112,防止发生低体温。本技术可拉伸的台板为紧急手术提供条件,无影灯、吸引器的存在,为手术提供可能。本技术中的触摸屏通过RFID标签阅读器1141了解抽屉内物品的消耗情况,便于及时补给,该智能系统内同时包含操作手册、列出该急救车的详细说明、概述卡、教学卡,提供模拟情景,在急救情况下快速参考,为医护人员学习提供条件。本技术使用范围广,携带方便,即可用于院前急救,也可用于非战争医学救援行动,对于这种条件下的大量伤病员、各种高危急症、多种复合伤患者均可救治;同时也适用于野外训练、战争演习,能够存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多功能急救组合车,包括车体(1)及安装在车体(1)底部的滚轮(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包括工作平台(11),工作平台(11)的台面下方设有可向两侧抽出、用于延伸工作平台的抽拉式台板(12),抽拉式台板(12)下方设有支撑架(13),抽拉式台板(12)伸出工作平台(11)时,其通过支撑架(13)撑设于车体(1)两侧,所述工作平台(11)的四个角部位置分别设有可升降的无影灯(14)、输液架插孔(15)、吸引器挂钩(16)以及照明灯(17),工作平台(11)的后侧边沿处设置有触控屏(18),所述车体(1)前侧于工作平台(11)下方设有若干抽屉(19)、以及设置在抽屉(19)下方的垃圾桶(110)及吸引器(111),车体(1)的背面于工作平台(11)下方设有可与输液架插孔(15)插接的输液架、输液加热装置(112)、输液加压装置(113)、控制柜(114)以及电源柜(115),所述抽屉(19)内各种急救物品上均设有电子标签,控制柜(114)包括可将抽屉内各物品的信息以列表形式显示在触控屏上的RFID标签阅读器(1141)及微处理器(1142),电源柜(115)包括电源模块(1151)和蓄电池(1152),电源模块(1151)与上述无影灯(14)、照明灯(17)、触控屏(18)及微处理器(1142)电连接,为其提供电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多功能急救组合车,包括车体(1)及安装在车体(1)底部的滚轮(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包括工作平台(11),工作平台(11)的台面下方设有可向两侧抽出、用于延伸工作平台的抽拉式台板(12),抽拉式台板(12)下方设有支撑架(13),抽拉式台板(12)伸出工作平台(11)时,其通过支撑架(13)撑设于车体(1)两侧,所述工作平台(11)的四个角部位置分别设有可升降的无影灯(14)、输液架插孔(15)、吸引器挂钩(16)以及照明灯(17),工作平台(11)的后侧边沿处设置有触控屏(18),所述车体(1)前侧于工作平台(11)下方设有若干抽屉(19)、以及设置在抽屉(19)下方的垃圾桶(110)及吸引器(111),车体(1)的背面于工作平台(11)下方设有可与输液架插孔(15)插接的输液架、输液加热装置(112)、输液加压装置(113)、控制柜(114)以及电源柜(115),所述抽屉(19)内各种急救物品上均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碧玉褚英陈昊洋陈华黄海燕叶红王健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