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实棉毛卷的成形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2648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以密实的方式使棉毛卷成形的机器,其特征在于该机器包括:一条闭环传送带(3),它具有一个水平上部(15),在其上放置着一层待卷绕的棉毛层(36);一对支承辊(20),它用来支承所述的水平上部(15);第一操作装置(25),它用来移动所述的支承辊(20),使之从两辊相互分离的静止位置移动到一工作位置,在工作位置上,两辊相互靠近,其间穿过一个局部相互接近的中间位置;支承装置(29)用来支承一个可自由旋转的芯子(30),该芯子用来卷绕所述的棉毛层;第二操作装置(33)在所述的支承辊(20)进入上述局部相互接近的中间位置之后被操作,以便使芯子(30)的所说支承装置(29)下降,从上述的传送带(3)的上部(15)上方的一静止位置处下降到一个局部低于传送带(3)上部(15)的一个位置,此时,芯子(30)已与从所述支承辊(20)之间穿过的传送带(3)的上部中的一部分以及棉毛层(36)中的相应部分相结合,并使它们降低,这样便可以在所述传送带上部(15)以及支承辊(20)的下方形成一个由传送带上部以及棉毛构成的环;第三操作装置(5)可以驱动上述传送带(3),以便在支承辊(20)在所述的工作位置作进一步移动以及芯子(30)连续下降之后,将棉毛层(36)卷绕到芯子(30)上;以及一个张力装置(13,14,16,17,19),它与传送带(3)相配合,将传送带的张力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数值上,以便在芯子(30)连续下移以及棉毛层(36)绕在芯子上的同时,对棉毛层加压。(*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密实棉毛卷的成形机。这种类型的机器通常也被称作棉毛压实机,它的任务是将棉毛原料制成尺寸尽可能有限的棉毛卷,以便于将其从生产厂送往使用的场合在公知的棉毛压实机中,可以在该加工过程的终点处获得一层具有普通厚度的棉毛层,并将其卷绕到一个支承芯子上,以使制成一个尺寸很大的棉毛卷,随后外裹一层聚乙烯外套。接下来,借助于一种直径收缩装置对该棉毛卷作横向尺寸的收缩,该装置为一个由若干平行杆制成的笼体,这些杆围绕着卷绕好的棉毛卷设置,和/或通过从包裹外套的内部将空气抽出使该棉毛卷尺寸收缩。其结果可以减小棉毛卷的尺寸,但是其外包覆层却发生皱折、变得很不规则,而且局部被破坏,一旦恢复到其原始的尺寸,将会使最终产品的性能不能象预期的那样完美。考虑到现有技术的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便是提供一种机器,它可以使棉毛卷的成形实现最小的尺寸,它具有完美的圆筒形,而且其外包覆层非常完整。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使用一台机器,它包括一条闭环传送带,该带具有一个水平的上部,其上放置着一层待卷绕的棉毛层,一对支承辊用来支承上述的水平上部;第一操作装置用来操作所述的支承辊,使其从一静止位置移至一工作位置,在静止位置时,两辊相互分离,在工作位置时,两辊相互靠近,其间穿过一个局部相互接近的中间部,支承装置用来对一个供卷绕棉毛层用的可自由旋转的芯子进行支承;第二操作装置在所述的位于局部相互接近的位置中的支承辊进行移动之后进行操作,以便使所述的芯子支承装置下降,从位于传送带上部上方的一个静止位置下降到局部位于传送带上部下方的一个位置,这时,芯子已经与正从所述的支承辊之间穿过的传送带上部的一部分以及棉毛层中的相应部分相接触并使之降低,这样便可以使所述的传送带上部以及棉毛层产生一个环,它位于所述的上部传送带以及支承辊的下方;第三操作装置用来驱动所述的传送带,以便在位于工作位置上的支承辊进一步移动之后,随着芯子的继续下降而将棉毛层卷绕到芯子上。该机器还包括一张力装置,它与传送带相联系,以便在芯子作连续向下的运动以及棉毛层卷绕到芯子上时,将传送带的张力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数值上,使之适合于对棉毛层加压。最好将一块柔性材料制成的保护膜放置在棉毛层的末端部,以便被该机器卷绕到棉毛卷上并进行封口,在该棉毛卷本身达到其预定的最后尺寸时,在所述的第三操作装置停止之前,以及在第一、二操作装置作反向运动,使所述的支承辊以及芯子支承装置返回至其静止位置之前,将棉毛卷保持在一个卷后的密实状态。采用这种方式,便可以用张力恒定的传送带将棉毛逐渐地卷绕到支承芯子上,同时,又减小了棉毛层的厚度,最终获得一种封装在一保护层之内的、已经压实和卷绕好的完美的圆筒形棉毛卷,不需再进行任何其他处理。该棉毛卷外部包覆层很完美,如同最后的产品一样完美,在运输过程中及运输完成之后,采用一种适当的处理,例如本申请人在欧洲专利申请NO.0674034中所描述的那种机器,便可将棉卷打开,并使之恢复到原始的尺寸。通过以下对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及优点将更加清楚,该实施例被示于附图中,这是一个非限制性的例子。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机器在静止状态时的正视图;图2是该机器在静止状态的侧视图;图3是该机器在其工作循环的起始阶段的正视图;图4和5是该机器的基本部件在其工作循环的下一个阶段的正视图。附图中所示的机器包括一个基本部件1,它包括一个支承底座2,用来支承一系列供一闭环传送带3用的驱动辊、支承辊及传送辊,所述的传送带例如可以是一种具有梯形横向导槽的聚氯乙烯(PVC)传送带。如图1所具体描述的那样,一个第一辊4构成了一个驱动辊,它用来驱动传送带3,同时接收来自于变速马达5的运动。其余的辊6~14都与传送带3相结合,均为空转辊,具体说,辊6~8为简单的传送辊,辊9和10限定了传送带3的一个水平上部15,辊11和12与一对负荷传感器16相配合(每个传感器用于机器的一侧),传感器放置在辊11的下方,同时还有一对张力辊13和14,它们相互同步,并由一对滑块17支承着(每个滑块用于机器的一侧,如图2所示),在一对液压缸19的作用下,它们可以沿垂直轨道18移动,这样便可以组成一个装置,用来张紧传送带,使之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恒定张力下,关于这一点后面将会看得更清楚。传送带3的上部15也与两个支承辊20相结合,辊的端部带有齿轮21,该齿轮分别与相应的齿条22同步啮合(图2),并且旋转支承在相应的滑块23上,在相应的液压缸25的作用下,可以沿一水平导轨24运动(图1)。更具体地说,该支承辊20可以从图1所示的最大的相互距离处即静止位置移动到图4和5所示的相互最接近位置,即工作位置,其间要经过一个中间位置,即如图3所示的部分相互接近的位置。上述的基本部件1,在支承辊20位于静止位置时,两辊之间的中间位置有一机头部件26(图1和2),该机头部件包括一对支柱27,它们可以作为一对垂直移动滑块28的导轨,滑块上装有相应的空转夹头29,以便支承芯子30的相应端部,进而支承所要形成的棉毛卷。两个滑块28分别与相应的传送带31相连,所述的传送带以一闭环的形式在带马达33的上皮带轮32与下惰轮34之间延伸,它们同时还携带着一个平衡块35。操作过程中,当机器位于图1和2所示的状态时,将一纸板芯30装在夹头29之间,并将欲卷到纸板芯30上的棉毛层36引入水平的上部15,如图3所示。然后驱动缸25,使支承辊20移动,即从图1所示的静止位置移至图3所示的部分接近位置,此时,两辊20之间的距离仅能使带着相应芯子30的两个夹头29通过,在马达33的作用下它们的下降在此期间也就开始了。当芯子30与棉毛层36的起始部相遇时,棉毛层重叠在传送带3的上部15,并位于两辊20之间的带面上,接下来芯子继续下降,芯子本身促使棉毛层和传送带同时下降,这样便完成了棉毛层环绕芯子的部分卷绕,并构成了一个由传送带形成的环,如图4所示。接下来,辊20移至其工作位置,即图4所示的最接近位置,负荷传感器16通过辊11可探测到传送带3张力的增大,通过缸19使滑块17部分升高,并带动相应的张力辊13和14升高,以便重建传送带的理想张力。在支承辊20实现其最大接近位置的同时,马达34通过驱动轮4来对传送带3进行操作,随着两夹头29及相应芯子30的进一步下降,棉毛层36便逐渐卷绕到芯子30上。与此同时,由负荷传感器16,缸19,滑块17以及张力辊13和14组成的张力装置可以将传送带3的张力维持在一适宜的数值上,以确保棉毛层以一最小的厚度进行卷绕,同时又不使该棉毛层本身受到破坏。这样,便可以环绕着芯子30形成一个棉毛卷37(图5)。棉毛卷的最终尺寸是固定的,例如,可以采用一个编码器,使之与用来下移夹头29的马达相配合来确定其最终尺寸。在完成上述棉毛卷37的最终尺寸之前,将一块聚乙烯或其他适合的柔性塑料材料制成的包装薄膜38叠置在棉毛层36端部上,使之绕棉毛卷37卷起,这样便可形成一个棉毛卷保护套,再利用一种合适的胶粘剂便可以将其最后封住(其方式虽然未示出,但是众所周知的)。这时,驱动缸25将驱动支承辊20返回到其静止位置,此后不久,马达33使夹头29回升,并带动相应的芯子30以及卷绕在薄膜38中的棉毛卷37一起上升。这样,机器便完成了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希尔·洛卡泰利
申请(专利权)人:弗诺伊登贝格·波利提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