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单元和照明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16104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4 2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防止异物侵入到由附接构件和盖围成的空间中。在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光源单元(2)中,附接构件(21)包括具有矩形板状并且光源构件(22)被附接到其上的底壁(211)。盖(23)包括:面对底壁(211)设置以便覆盖光源构件(22)的透光部(231);和各自从透光部(231)的在透光部(23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延伸以便相互靠近的一对延伸部(232)。光源单元还包括弹性部(234),该弹性部各自从一对延伸部(232)的面对底壁(211)的部分向附接构件(21)突出,以便当盖(23)被附接到附接构件(21)时接触所述底壁(21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通常涉及一种光源单元和使用所述光源单元的照明器具,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细长形状的光源单元和使用所述光源单元的照明器具。
技术介绍
过去,曾提出过一种被附接到天花板上的天花板直接安装式照明器具(例如:参见文献1【JP2012-3993A】)。文献1中公开的所述照明器具包括一个器具本体和一个光源构件。所述器具本体呈细长形状,并设计为通过吊架螺栓直接安装在天花板。所述光源构件可拆卸地附接在所述器具本体。所述器具本体有一个凹槽,其位于器具本体的下表面侧,并延伸器具本体的整个长度,且所述凹槽用于容纳所述光源构件。所述光源构件包括:基板,在基板上安装有多个发光元件;附接构件,用于将所述基板附接到所述照明本体;和盖,其附接在所述附接构件上,以便于覆盖所述多个发光元件。所述盖具有类似于所述照明本体和所述附接构件的细长形状,并且例如通过挤压丙烯酸类树脂制成。所述附接构件包括通过沿着所述附接构件的宽度方向在相对端切割并弯曲成形的切片。所述盖包括位于所述盖宽度方向上相对端的安装凹槽。通过将所述切片分别安装到所述安装凹槽中,将所述盖附接到所述附接构件。当通过挤压形成具有细长形状的盖时,如在上述文献1中所述的照明器具的所述盖,这相对于使用专用模具的情况能够减少成本。然而,由挤压制成的盖往往在尺寸上有差异,且弯曲很大。因此,当所述盖附接到所述附接构件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间隙,从而导致异物,例如昆虫和尘埃,会通过该间隙进入到由所述附接构件和所述盖围成的空间中。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阻止异物进入到由所述附接构件和所述盖围成的空间中。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的所述光源单元包括:附接构件,其具有细长形状;光源构件,其附接到所述附接构件;和盖,其是透光的、并且附接到所述附接构件,以便于覆盖所述光源构件。所述附接构件包括:底壁,其呈矩形板状,且所述光源构件与其附接;和一对侧壁,其分别从所述底壁两端沿所述底壁宽度方向沿与所述底壁交叉的方向突出,以便于远离所述光源构件。所述盖包括:透光部,其面向所述底壁设置,以便于覆盖所述光源构件;和一对延伸部,其分别从所述透光部的在所述透光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延伸,以便于相互接近。所述发光单元还包括弹性部,其分别从所述一对延伸部的面向所述底壁的部分朝所述附接构件突出,以便于当所述盖附接到附接构件时,与所述底壁接触。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的所述照明器具包括:上述所述光源单元;和器具本体,其与所述光源单元相附接。 【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光源单元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所述实施例的照明器具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所述实施例的照明器具的全景透视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所述实施例的照明器具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所述实施例的包含在所述光源单元中的盖的侧视图。图6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所述实施例的包含在所述光源单元中的所述盖的部分省略透视图。图7A至图7D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所述实施例的包含在所述光源单元中的所述各种类型的盖的主要部分的放大视图。图8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所述实施例的包含在所述光源单元中的所述盖的另一实例的主要部分的放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光源单元2和照明器具10。然而,以下所述结构仅为本技术的一个例子,且本技术不限于所述以下实施例。因此,根据设计等,本实施例可以进行各种变化,而不脱离本技术的技术概念的范围。除非额外说明,下面的说明均基于图2中所示的前和后方向,左和右方向,上和下方向。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器具本体1被定向成使得所述器具主体1的长度方向,短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分别平行于所述前和后方向,所述左和右方向,和所述上和下方向。然而,目的不是由这些方向限定所述照明器具10的附接方向。本实施例的所述照明器具10是一种天花板直接安装式照明器具,如图2所示。所述照明器具10包括:器具主体1,其通过两个吊架螺栓200和两个螺母201安装在天花板100的下表面;和光源单元2,其可拆卸地与所述器具主体1附接。所述器具本体1具有扁平盒形,其在前后方向上是细长的,且其上表面处有开口,并通过弯曲金属板制成。所述器具本体1包含凹槽11,用于容纳所述光源单元2。所述凹槽11沿着上下方向形成在所述器具本体1的与天花板100相反的一侧(下侧),且延伸所述器具本体1的整个长度。所述器具本体1还包括沿左右方向位于所述凹槽11的两侧的倾斜部12和12。所述倾斜部12和12分别从所述凹槽11的开口的侧边延伸,以便于朝上和朝外倾斜(参见图4)。所述凹槽11由底壁111和一对侧壁112限定,所述底壁111具有矩形板状,在前后方向上细长,且一对侧壁112分别沿左和右方向从所述底壁111的两端朝下突出,并因此所述凹槽111形成矩形。所述底壁111包括用于允许电线沿着上下方向穿过的多个(图2中为2个)通孔1111,并且也含有通孔1112,用于允许在前后方向上位置接近于底壁111的两端的所述吊架螺栓200穿过。此外,要与电缆4连接的接线盒13附接到所述底壁111。所述电缆4通过所述天花板100被拉入房间。所述接线盒13包括具有立方体形的主体131,并且包括地线的三条电线133与所述主体131相连接。同时,插座连接器132与这些电线133的终端相连接。所述凹槽11的侧壁112的右侧壁包括通孔1121和1121,其用于接收以下所述的钩接件41和41,且位置分别在所述底壁111的前后方向上接近两端。此外,用于接收以下所述的钩接件42和42的钩接配件43和43附接到所述侧壁112的左侧壁,以便于分别在所述底壁111的前后方向上接近两端。所述凹槽11连接到开口 1122(图2中仅显示其中一个开口 1122),所述开口 1122从所述侧壁112延伸至所述底壁111,并接近附接在所述底壁111的接线盒13。每个所述开口 1122连接所述凹槽11和由侧壁112和从该侧壁112连续延伸的倾斜部12围成的空间121 (见图4)。所述空间121作为走线空间,用于允许例如在两个或多个照明器具10沿着前后方向配置的情况下安装的连接线的通过。如图2和图3中所示,端盖3分别在所述器具本体1的前后方向上被附接到两端。作为在所述器具本体1的前后方向上的横截面形状,每个所述端盖3具有几乎相同的外形,并附接到所述器具本体1,以便于在所述器具本体1的前后方向上覆盖一端的开口。此外,每个所述端盖3均具有在其左右方向上位置接近两端的敲出孔31和31。这些敲出孔31和31允许所述互连线从所述空间121中引出。如图1、图2和图4中所示,所述光源单元2包括LED模块22 (光源构件),附接构件21,其用于附接所述LED模块22,和盖23,其附接到所述附接构件21,以便于覆盖所述LED模块22。所述光源单元2还包括构造用于为所述LED模块22供电的电源24,和与通过天花板100拉到房间内的信号线缆5连接的接线盒25。所述LED模块22包括具有矩形板状的基板221,其沿前后方向是细长的。多个LED222(发光元件)被安装在所述基板221的底面上,以便于沿前后方向(长度方向)被布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附接构件,具有细长形状;光源构件,附接到所述附接构件;以及盖,所述盖是透光的并且附接到所述附接构件以便覆盖所述光源构件,所述附接构件包括:底壁,所述底壁具有矩形板状并且所述光源构件被附接到其上,以及一对侧壁,所述一对侧壁各自沿与所述底壁交叉的方向从所述底壁的在所述底壁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突出,以远离所述光源构件,所述盖包括:透光部,设置成面对所述底壁,以覆盖所述光源构件,以及一对延伸部,所述一对延伸部各自从所述透光部的在所述透光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延伸,以便相互接近,以及所述光源单元还包括弹性部,所述弹性部各自从所述一对延伸部的面对所述底壁的部分朝向所述附接构件突出,以便当所述盖附接到所述附接构件时接触所述底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清刚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