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松庆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组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13612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4 18: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组方,属药品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以灵芝、丹参、茯苓、谷氨酰胺、苏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为组方。灵芝、丹参、茯苓有增强人体血液供应和氧气供应的功效;谷氨酰胺是肠黏膜主要能量来源;苏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是黏蛋白的组成部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组方为杯状细胞的发生、更新、修复及杯状细胞分泌黏蛋白组成肠道表面黏液层屏障提供营养、氧气和原料。本发明专利技术组方对终止炎症、修复肠道组织、构建人体正常的肠道表面黏液层屏障效果明显,是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有效组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中药材与氨基酸的组合配方,属于药品领域。
技术介绍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的疾病。因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故人们不能从根本上来阻止或者延缓该疾病病程的进展。医学免疫学认为,免疫系统对抗原识别与耐受发生异常,即对肠道正常栖息微生物非正常识别产生免疫应答,引发该病。组织学与胚胎学则认为,肠黏膜通透性过高,导致大量肠道抗原进入肠壁组织,引发了免疫系统长久的应答反应引发该疾病。目前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以医学免疫学为主导,主要治疗措施是干预、抑制免疫应答和炎症对肠道的损伤,如使用糖皮质激素、氨基水杨酸制剂、单克隆抗体、免疫抑制剂等。上述治疗措施效果不理想并且副作用大,所以,对炎症性肠病病因的研究,找到发病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是医学界刻不容缓的任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以现代医学为基础,在探究炎症性肠病发病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治疗措施,即增援肠道组织和上皮杯状细胞,构建正常的肠道表面黏液层屏障,阻止肠道抗原接近、接触、粘附和进入肠壁组织,从而阻断异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组方,其组方特征为:灵芝5~50份、丹参6~60份、茯苓8~50份、谷氨酰胺12份、苏氨酸5份、丝氨酸6份、半胱氨酸0.6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松庆
申请(专利权)人:何松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