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配电线路受超出设计条件的自然灾害时弃线保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网配电线路在受到超出设计条件的自然灾害时的弃线保杆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在考虑自然灾害(如台风、覆冰)影响的配电线路设计时,一般釆用基于过往的自然灾害历史数据的重现频率,再结合线路建设成本、输送容量等综合因素影响来进行线路设计。这种设计方法比较科学地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但是无法应对超出设计条件的自然灾害。如配网线路多釆用钢筋混凝土电杆,线路长,且多在比较闭塞的农村,在超强台风或厚覆冰等情况下,发生倒杆时,运输新电杆到现场安装费时费力,严重影响保供电的工作进度。对已处于灾害性气象环境的线路主要采用大规模大范围的线路改造,如提高电杆等级、加装防风拉线、加固电杆基础、提高线路设计标准要求等方法来提高线路在灾害气象条件下的抗破坏能力。无论是考虑自然灾害(如台风、覆冰)影响的配电线路设计,还是对处于灾害性气象环境的线路进行预防改造,都需要投入巨额的成本。此外,不同地区区域环境的差异性及灾害性气象条件之间本身的差异性,线路改造工程的普适性受到一定的限制。根据电网现场抗灾抢修工作的情况来看,配电线路导线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配电线路受超出设计条件的自然灾害时弃线保杆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相互连接的绝缘子连接部和导线支承部,所述的导线支承部又包括:两个对称的壳体(6),壳体为圆管状,两壳体轴向对接,壳体的外端口内腔设有台阶、结合端外圆上均设有若干对接用耳状凸台,正上方的耳状凸台除对接用孔外还设有与所述绝缘子连接部连接的连接孔,两壳体结合端正下方开有圆形孔连通圆管内腔;两根左右对称的移动柱(4),为依次增大的三级阶梯轴状,小径段变至中径段处设有过渡圆弧面(16),小径段直径对应于所述壳体的外端口内径,小径段变至中径段的轴肩对应于所述壳体外端口内腔的台阶,大端面上开有径向的上大下小阶梯槽,阶梯槽(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线路受超出设计条件的自然灾害时弃线保杆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相互连接的绝缘子连接部和导线支承部,所述的导线支承部又包括:两个对称的壳体(6),壳体为圆管状,两壳体轴向对接,壳体的外端口内腔设有台阶、结合端外圆上均设有若干对接用耳状凸台,正上方的耳状凸台除对接用孔外还设有与所述绝缘子连接部连接的连接孔,两壳体结合端正下方开有圆形孔连通圆管内腔;两根左右对称的移动柱(4),为依次增大的三级阶梯轴状,小径段变至中径段处设有过渡圆弧面(16),小径段直径对应于所述壳体的外端口内径,小径段变至中径段的轴肩对应于所述壳体外端口内腔的台阶,大端面上开有径向的上大下小阶梯槽,阶梯槽(15)都为半圆形;一根吊柱(13),状为竖立的两端大中间小阶梯轴,下端设有用于夹持导线(3)的夹线头(2);所述的两移动柱(4)大端相对地安装在所述的两壳体(6)内,并将所述的吊柱(13)上端夹在两移动柱(4)大端半圆形大槽中,两移动柱(4)的小径段变至中径段过渡圆弧面(16)处套有弹性圈(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线路受超出设计条件的自然灾害时弃线保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绝缘子连接部包括:以连接件连接的两个瓷横担绝缘子U形抱箍(10),两U形抱箍(10)的下部直接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凯,胡青春,程子专,陈永秋,谢文平,罗啸宇,常俸瑞,聂铭,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