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浴缸轮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09511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4 15: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浴缸轮椅,包括轮椅主体、挡水门、操控装置、后轮平衡装置、可调节高度靠背、排水装置。所述挡水门设于所述轮椅主体前端,所述操控装置设于所述轮椅主体内部两侧,所述后轮平衡装置设于轮椅主体后部下侧,所述可调节高度靠背与轮椅主体连接设于轮椅主体后部上侧,所述排水装置设于轮椅主体下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同时满足行动障碍老人及残障人士的代步需求和独立洗浴需求,可以让使用者在浴缸轮椅中顺利的完成洗浴,减少其完成洗浴活动过程中的转移次数,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后轮平衡装置、可调节高度靠背来调节浴缸轮椅的使用角度,并根据自身需要,调节出最合适的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日用品
,特别涉及一种浴缸轮椅
技术介绍
对于有行动障碍老人和残障人士的家庭,卫浴间既是使用频率非常高的空间,也是最容易发生事故的空间,但是目前残障人士使用的卫浴间,几乎都是以行动健全成年人的标准进行设计,难以满足残障人士特殊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当前,行动障碍的老人和残障人士自行洗浴,需要五步转移工作:第一步从卧室转移到轮椅;第二步通过轮椅转移到卫生间,第三步从轮椅转移到浴凳,完成洗浴;第四步从浴凳转移到轮椅上;第五步通过轮椅转移到卧室。这些转移工作,对于行动障碍老人和残障人士来说几乎是不可实现的。目前,还没有综合考虑洗浴功能和轮椅功能相结合的洗浴轮椅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浴缸轮椅,可将行动不便的人顺利的从卧室转移到浴缸轮椅上,并在浴缸轮椅上直接完成洗浴,而且可以完成角度调节,令使用者以不同的角度方便洗浴。本专利技术一种浴缸轮椅,包括轮椅主体、挡水门、操控装置、后轮平衡装置、可调节高度靠背和排水装置,所述挡水门设于所述轮椅主体前端,所述操控装置设于所述轮椅主体内部两侧,所述后轮平衡装置设于轮椅主体后部,所述可调节高度靠背设于轮椅主体后部,所述排水装置设于轮椅主体下部。轮椅主体包括座椅、把手、前灯、后灯、前轮驱动装置、挡水门导轨和电池组;座椅在轮椅主体内部,把手在轮椅主体后侧中间,前灯在轮椅主体前部两侧,后灯在轮椅主体后部两侧,前轮驱动装置在轮椅主体的外部两侧,挡水门导轨在轮椅主体内部两侧,电池组在座椅下部。挡水门为软质塑料材质,可通过两侧驱动装置在挡水门导轨滑动。后轮平衡装置在轮椅主体后侧,包括后轮铰链、后轮外壳、小轮外壳、小轮转轴、小轮,后轮铰链在后轮平衡装置与轮椅主体连接处,小轮与后轮平衡装置通过小轮转轴相连,外部嵌套小轮外壳。可调节高度靠背包括可调节靠背和可调节支撑杆,可调节靠背与轮椅主体通过可调节支撑杆相连。操控装置在轮椅主体上部两侧,包括操纵杆、喇叭按钮、速度指示灯、开关按钮、挡水门调节按钮、挡水门上升按钮、挡水门下降按钮、靠背高度调节按钮、靠背上升按钮、靠背下降按钮、后轮角度调节按钮、后轮角度上升按钮、后轮角度下降按钮,操纵杆在操控装置的中部,喇叭按钮在操控装置的前部,速度指示灯在操控装置的顶部,开关按钮在操纵杆的前部,挡水门调节按钮、靠背高度调节按钮、后轮角度调节按钮从左至右以此排列在操控装置的中部,都分为上下两个按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从结构上来说,本专利技术同时满足行动障碍老人及残障人士的代步需求和独立洗浴需求,可以让使用者在浴缸轮椅中顺利的完成洗浴,减少了其完成洗浴活动过程中的转移次数,本专利技术通过后轮平衡装置和可调节高度靠背调节浴缸的使用角度,并根据自身需要调节出最合适的实用角度,也是具备巨大的创造性的。【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结构后视图。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结构侧视图。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操控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示意:1.轮椅主体、1-1.座椅、1-2.把手、1-3.前灯、1_4.后灯、1_5.前轮驱动装置、1-6.挡水门导轨、1-7.电池组;2.挡水门、2-1.挡水收纳状态、2-2.挡水升起状态;3.操控装置、3-1.操纵杆、3-2.喇叭按钮、3-3.速度指示灯、3-4.开关按钮、3-5.挡水门调节按钮、3-5-1.挡水门上升按钮、3-5-2.挡水门下降按钮、3-6.靠背高度调节按钮、3-6-1.靠背上升按钮、3-6-2.靠背下降按钮、3-7.后轮角度调节按钮、3_7_1后轮角度上升按钮、3-7-2.后轮角度下降按钮;4.后轮平衡装置、4-1.后轮铰链、4-2.后轮外壳、4-3.小轮外壳、4-4.小轮转轴、4-5.小轮;5.可调节高度靠背、5-1.可调节靠背、5-2.可调节支撑杆;6.排水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文将结合具体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应当注意的是下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特征或者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应当被认为是孤立的,它们可以被相互组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在下述实施例的附图中,各附图所出现的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的特征或者部件,可应用于不同实施例中。实施例1:图1、图2、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操控装置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浴缸轮椅,主要由轮椅主体1、挡水门2、操控装置3、后轮平衡装置4、可调节高度靠背5、排水装置6构成;其中轮椅主体1主要有座椅1-1、把手1-2、前灯1-3、后灯1-4、前轮驱动装置1-5、挡水门导轨1-6、电池组1-7,座椅1_1在轮椅主体1内部,把手1-2在轮椅主体1后部中间,前灯1-3在轮椅主体1前部两侧,后灯1-4在轮椅主体1后部两侧,前轮驱动装置1-5在轮椅主体1的外部两侧,挡水门导轨1-6在轮椅主体1内部两侧,电池组1-7在座椅1-1下部;挡水门2在轮椅主体1前侧与下侧,主要有挡水收纳状态2-1和挡水升起状态2-2,其中挡水门2为软质塑料材质,通过两侧驱动装置在挡水门导轨1-6滑动,实现收纳和升起的状态;操控装置3在轮椅主体1上部两侧,主要有操纵杆3-1、喇叭按钮3-2、速度指示灯3-3、开关按钮3-4、挡水门调节按钮3_5、挡水门上升按钮3-5-1、挡水门下降按钮3-5-2、靠背高度调节按钮3-6、靠背上升按钮3_6_1、靠背下降按钮3-6-2、后轮角度调节按钮3-7、后轮角度上升按钮3-7-1、后轮角度下降按钮3_7_2,操纵杆3-1在操控装置3的中部,喇叭按钮3-2在操控装置3的前部,速度指示灯3-3在操控装置3的顶部,开关按钮3-4在操纵杆3-1的前部,挡水门调节按钮3-5、靠背高度调节按钮3-6、后轮角度调节按钮3-7从左至右依次排列在操控装置3的中部,都分为上下两个按钮;后轮平衡装置4在轮椅主体1后侧,主要有后轮铰链4-1、后轮外壳4-2、小轮外壳4-3、小轮转轴4-4、小轮4-5,后轮铰链4-1在后轮平衡装置4与轮椅主体1连接处,小轮4_5与后轮平衡装置4通过小轮转轴4-4相连,外部嵌套小轮外壳4-3 ;可调节高度靠背5在轮椅主体1后侦牝主要有可调节靠背5-1、可调节支撑杆5-2,可调节靠背5-1与轮椅主体1通过可调节支撑杆5-2相连;排水装置6在轮椅主体1的下部,可实现排水的功能,这样就组成了本专利技术之一种浴缸轮椅。依上述实施例之结构,使用者移动到座椅1-1中后,通过操控装置3上的开关按钮3-4、喇叭按钮3-2和操纵杆3-1进行位置移动。使用者可以通过调节挡水门2来实现密闭状态或者非密闭状态,即按下挡水门上升按钮3-5-1时,挡水门2在电机1-7的驱动下沿着挡水门导轨1-6达到挡水升起状态2-2,实现密封,如果洗浴完毕,使用者按下挡水门下降按钮3-5-2时,待浴缸轮椅中的水通过排水装置6全部排出后,挡水门2在电机1-7的驱动下沿着挡水门导轨1-6达到挡水收纳状态2-1。使用者可通过靠背高度调节按钮3-6来进行靠背高度的调节,即按下靠背上升按钮3-6-1时,可调节靠背5-1由于可调节支撑杆5-2的上升而上升,按下靠背下降按钮3-6-2时,可调节靠背5-1由于可调节支撑杆5-2的下降而下降。使用者可通过后轮角度调节按钮3-7来进行后轮角度的调节,即按下后轮角度上升按钮3-7-1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浴缸轮椅,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椅主体、挡水门、操控装置、后轮平衡装置、可调节高度靠背和排水装置,所述挡水门设于所述轮椅主体前端,所述操控装置设于所述轮椅主体内部两侧,所述后轮平衡装置设于轮椅主体后部,所述可调节高度靠背设于轮椅主体后部,所述排水装置设于轮椅主体下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端树陆向宁李飞王善奎黄悦欣陈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