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山破碎区域巷道支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90943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4 15: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山破碎区域巷道支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上部分层巷道向垮塌冒落区内充填废石至下部分层巷道顶板高度,将充填废石修复平整,在充填废石上敷设钢筋;在上部分层巷道底板布置若干圆钢锚杆,将圆钢锚杆与钢筋用钢丝绳连接并通过钢丝绳卡固定;以上部分层巷道为通道,浇筑混凝土假顶,混凝土假顶凝固达到强度后,在上部分层巷道拉紧各根钢丝绳,混凝土假顶悬吊完成;将下部分层巷道内的充填废石全部清理,形成安全的支护空间,作业人员在此空间内对破碎巷道进行支护;支护工作完成后,用废石对垮塌冒落区进行充填。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施工人员安全威胁大的问题,确保了作业人员的安全,并有效的提高了支护工程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井下巷道支护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矿山在巷道掘进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将遇到复杂的地质构造(如断层、褶皱等)作用形成的破碎带,为保证作业安全,工程设计时就要避开破碎带,当由于各种原因无法避开时,一般采用支护的方式强行通过。对破碎带巷道进行支护,在改善巷道围岩力学性能、确保施工安全的同时,大多数情况下还可以减少掘进工程量、降低矿石的设计损失,提高矿山的经济效益。目前掘进巷道的支护方法主要有:钢、木支架支护,混凝土砌碹式支护,锚、喷支护等。无论采用何种支护方式,当垮塌区域暴露面积大,高度太高与上一分层贯通时,垮落区上、下盘围岩随时都有冒落可能,严重威胁垮塌巷道下部支护施工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改善垮塌冒落区围岩状态、确保作业人员安全,并有效提高支护工程质量的矿山破碎区域巷道支护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上部分层巷道向垮塌冒落区内充填废石至下部分层巷道顶板高度,将充填废石修复平整,在充填废石上敷设钢筋; B、在上部分层巷道底板布置若干圆钢锚杆,将圆钢锚杆与钢筋用钢丝绳连接并通过钢丝绳卡固定; C、以上部分层巷道为通道,浇筑混凝土假顶,混凝土假顶凝固达到强度后,在上部分层巷道拉紧各根钢丝绳,混凝土假顶悬吊完成; D、将下部分层巷道内的充填废石全部清理,形成安全的支护空间,作业人员在此空间内对破碎巷道进行支护; E、支护工作完成后,用废石对垮塌冒落区进行充填。进一步地,所述步骤B中圆钢锚杆与上部分层巷道底板夹角不大于45度。进一步地,所述步骤C中在上部分层巷道采用10t手动倒链拉紧各根钢丝绳。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主要通过浇筑混凝土假顶形成人工安全假顶,改善了垮塌冒落区围岩状态,利用人工安全假顶将垮塌冒落区上部与下部支护施工区隔断,减小了垮塌冒落区暴露面积及空间,隔断了冒落体对支护作业区的冲击,解决了施工人员安全威胁大的问题,确保了作业人员的安全,并有效的提高了支护工程的质量。同时,人工安全假顶为垮塌冒落区上部填充废石提供支撑,使垮塌冒落区的围岩应力变化得到控制。另外,由于人工安全假顶四周无支撑基础,利用圆钢锚杆与钢丝绳将人工安全假顶斜拉固定,圆钢锚杆受力点布置在垮塌冒落区之外的围岩稳固地带,稳固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1-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后的效果图。本专利技术附图标记含义如下:1、圆钢锚杆;2、钢丝绳;3、钢筋;4、混凝土假顶;5、充填废石;6、垮塌冒落区;7、废石;8、上部分层巷道;9、下部分层巷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上部分层巷道8向垮塌冒落区6内充填废石5至下部分层巷道9顶板高度,将充填废石5修复平整,在充填废石5上敷设钢筋3。2、在上部分层巷道8底板布置若干圆钢锚杆1,圆钢锚杆1的数量依据单根圆钢锚杆1最大承载拉拔力以及安全规程要求的安全系数等数据计算确定,圆钢锚杆1与上部分层巷道8底板夹角不大于45度,将圆钢锚杆1与钢筋3用钢丝绳2连接并通过钢丝绳卡固定,钢丝绳2的直径依据圆钢锚杆1的数量、钢丝绳2的最大破断力以及安全规程要求的安全系数等数据计算确定。3、以上部分层巷道8为通道,浇筑混凝土假顶4,混凝土假顶4凝固达到强度后,在上部分层巷道8采用10t手动倒链拉紧各根钢丝绳2,各根钢丝绳2必须受力相同,均匀一致,混凝土假顶4悬吊完成。4、将下部分层巷道9内的充填废石5全部清理,形成安全的支护空间,作业人员在此空间内对破碎巷道进行支护,支护方法根据围岩结构、巷道内设备运行参数要求、巷道服务期限等,可灵活采用钢、木支架,混凝土砌碹式,喷锚网等支护形式。5、支护工作完成后,用废石7对垮塌冒落区6进行充填,垮塌冒落区6充填后,其围岩应力变化受到了控制,确保了巷道及其支护体的稳固。【主权项】1.,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上部分层巷道(8)向垮塌冒落区(6)内充填废石(5)至下部分层巷道(9)顶板高度,将充填废石(5 )修复平整,在充填废石(5 )上敷设钢筋(3 ); B、在上部分层巷道(8)底板布置若干圆钢锚杆(1),将圆钢锚杆(1)与钢筋(3)用钢丝绳(2)连接并通过钢丝绳卡固定; C、以上部分层巷道(8)为通道,浇筑混凝土假顶(4),混凝土假顶(4)凝固达到强度后,在上部分层巷道(8 )拉紧各根钢丝绳(2 ),混凝土假顶(4 )悬吊完成; D、将下部分层巷道(9)内的充填废石(5)全部清理,形成安全的支护空间,作业人员在此空间内对破碎巷道进行支护; E、支护工作完成后,用废石(7)对垮塌冒落区(6)进行充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圆钢锚杆(1)与上部分层巷道(8)底板夹角不大于45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在上部分层巷道(8)采用10t手动倒链拉紧各根钢丝绳(2)。【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包括以下步骤:在上部分层巷道向垮塌冒落区内充填废石至下部分层巷道顶板高度,将充填废石修复平整,在充填废石上敷设钢筋;在上部分层巷道底板布置若干圆钢锚杆,将圆钢锚杆与钢筋用钢丝绳连接并通过钢丝绳卡固定;以上部分层巷道为通道,浇筑混凝土假顶,混凝土假顶凝固达到强度后,在上部分层巷道拉紧各根钢丝绳,混凝土假顶悬吊完成;将下部分层巷道内的充填废石全部清理,形成安全的支护空间,作业人员在此空间内对破碎巷道进行支护;支护工作完成后,用废石对垮塌冒落区进行充填。本专利技术解决了施工人员安全威胁大的问题,确保了作业人员的安全,并有效的提高了支护工程的质量。【IPC分类】E21D11/10, E21D20/00, E21F15/00, E21D11/00【公开号】CN105350980【申请号】CN201510759156【专利技术人】任育荣 【申请人】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2月24日【申请日】2015年11月10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矿山破碎区域巷道支护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矿山破碎区域巷道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上部分层巷道(8)向垮塌冒落区(6)内充填废石(5)至下部分层巷道(9)顶板高度,将充填废石(5)修复平整,在充填废石(5)上敷设钢筋(3);B、在上部分层巷道(8)底板布置若干圆钢锚杆(1),将圆钢锚杆(1)与钢筋(3)用钢丝绳(2)连接并通过钢丝绳卡固定;C、以上部分层巷道(8)为通道,浇筑混凝土假顶(4),混凝土假顶(4)凝固达到强度后,在上部分层巷道(8)拉紧各根钢丝绳(2),混凝土假顶(4)悬吊完成;D、将下部分层巷道(9)内的充填废石(5)全部清理,形成安全的支护空间,作业人员在此空间内对破碎巷道进行支护;E、支护工作完成后,用废石(7)对垮塌冒落区(6)进行充填。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育荣
申请(专利权)人: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