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螺纹连接螺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06805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4 1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螺纹连接螺塞,用于检查待测零件的气密性,包括具有中心孔的螺塞本体,螺塞本体的第一端开设有外螺纹,且安装有第一O型密封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基体,旋转基体的第一端从螺塞本体的第二端插入中心孔,并能够相对螺塞本体转动,且通过安装在中心孔上的轴用挡圈卡设于中心孔内;旋转基体的第一端的外周与中心孔的间隙通过第二O型密封圈密封,旋转基体的第二端用于与充气管固定连接。由于旋转基体能够相对螺塞本体转动,且还能够与螺塞本体进行密封连接,因此充气管不会影响螺塞本体的自由转动,有效防止了充气管因扭转而损坏,提高了螺塞本体的操作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一种用于检查零件的气密性的螺塞。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检查零件的气密性,需要向零件的空腔里冲高压气体。通常,工作人员需要在充气管的出气端(充气管的进气端连接气栗)连接一个连接器(或者称为接头),该连接器用于与零件的接口进行密封连接以防止气体从接口与连接器的间隙处漏出。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连接器-内螺纹连接螺塞,该内螺纹连接螺塞包括一个圆柱形的螺塞本体200,螺塞本体开设有中心孔210,其一端与充气管的出气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开设有外螺纹,且在靠近外螺纹处安装一个0型密封圈300。需要充气时,将具有外螺纹的一端旋入待测零件400接口的内螺纹内,并使0型密封圈300紧压接口的端面以保证接口的密、封。虽然上述的内螺纹连接螺塞能够实现与零件的密封连接,但却存在以下问题:1.在旋转螺塞本体,充气管与螺塞本体一起转动,既增加旋转的阻力,又容易损坏充气管ο2.在旋转螺塞本体,且当0型密封圈接触接口的端面时,0型密封圈会受到周向的摩擦力,如果螺塞本体旋转力度过大的话,容易使0型密封圈损坏,过小的话,影响密封性會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内螺纹连接螺塞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防止充气管与螺塞本体一同旋转的内螺纹连接螺塞,提高了操作的方便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螺纹连接螺塞,用于检查待测零件的气密性,包括具有中心孔的螺塞本体,所述螺塞本体的第一端开设有外螺纹,且安装有第一 0型密封圈,还包括旋转基体,所述旋转基体的第一端从所述螺塞本体的第二端插入所述中心孔,并能够相对所述螺塞本体转动,且通过安装在所述中心孔上的轴用挡圈卡设于所述中心孔内;所述旋转基体的第一端的外周与所述中心孔的间隙通过第二 0型密封圈密封,所述旋转基体的第二端用于与充气管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旋转基体的第一端由第一柱体、第二柱体和第三柱体依次连接形成,且第一柱体和第三柱体的直径小于第二柱体以形成分别朝向所述螺塞本体和所述充气管的第一阶梯面和第二阶梯面,所述中心孔与所述旋转基体配合的一段由第一内孔和第二内孔形成,所述第一内孔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内孔以形成朝向所述旋转基体的第三阶梯面;所述第二柱体与所述第一内孔配合,所述第三阶梯面与所述第一阶梯面抵靠,所述轴用挡圈抵靠第二阶梯面。优选地,所述第一阶梯面和第三阶梯面为相互配合的第一锥面。 5.优选地,还包括移动套,所述移动套套设在所述螺塞本体上,且所述移动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 0型密封圈抵靠,其第二端与所述螺塞本体的外周抵靠;并且,所述移动套与所述螺塞本体还围成一个密闭空间,所述螺塞本体上开设有用于连通中心孔和封闭空间的连通孔,以使所述中心孔中的气体能够进入所述密闭空间推动所述移动套向所述螺塞本体的第一端移动并推抵所述第一 0型密封圈。优选地,所述螺塞本体由自其第二端向第一端直径递减的第四柱体、第五柱体、第六柱体和第七柱体依次连接形成,并依次形成第四阶梯面、第五阶梯面和第六阶梯面;所述移动套的内孔由自其第二端向第一端直径递减并相贯通的第三内孔和第四内孔形成,所述第三内孔和第四内孔之间形成第七阶梯面;所述移动套通过第三内孔的一段与第五柱体的配合以及第四内孔与第七柱体的配合安装在所述螺塞本体上,所述密闭空间由所述第六柱体的外周面、第三内孔的另一段的孔壁、第五阶梯面以及第七阶梯面围成,所述移动套的第二端抵靠在所述第四阶梯面上,所述第一 0型密封圈安装在所述第七柱体上。优选地,所述第七阶梯面为第二锥面,所述第二锥面与所述第六柱体的端部的棱边形成一环形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所述连通孔与所述中心孔连通。优选地,所述第六柱体上套设有位于所述密闭空间内的第三0型密封圈以密封所述第三内孔的内壁与所述第五柱体的间隙。优选地,所述第六柱体上还套设有位于所述第三0型密封圈与所述第五阶梯面之间的垫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内螺纹连接螺塞的有益效果是:1.由于旋转基体能够相对螺塞本体转动,且还能够与螺塞本体进行密封连接,因此充气管不会影响螺塞本体的自由转动,有效防止了充气管因扭转而损坏,提高了螺塞本体的操作性。2.此外,在充入密闭空间的气体压力的作用下,移动套推抵第一 0型密封圈自动压靠在待测零件的接口处的端面上,无需人工旋转压紧,且能够根据气体压力的大小自动调节压紧量,既避免了由于旋转螺塞本体对第一 0型密封圈的磨损,又实现了压紧量的自动调节,密封效果优良。此外,本技术的内螺纹连接螺塞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方便操作人员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内螺纹连接螺塞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螺纹连接螺塞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内螺纹连接螺塞的旋转基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内螺纹连接螺塞的螺塞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内螺纹连接螺塞的移动套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内螺纹连接螺塞充气之前的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内螺纹连接螺塞充气之后的状态示意图。图中:100-旋转基体;101-第一柱体;102-第二柱体;103-第三柱体;104-第一阶梯面;105-第二阶梯面;10_螺塞本体;11-第四柱体;12_第五柱体;13_第六柱体;14_第七柱体;15-中心孔;151-第一内孔;152-第二内孔;153_第三阶梯面;16_连通孔;17_第四阶梯面;18_第五阶梯面;19_第六阶梯面;20_移动套;21_第三内孔;22_第四内孔;23_第七阶梯面;30_第一 0型密封圈;40_第三0型密封圈;50_垫片;60_待测零件;70_密闭空间;80_进气孔;91-轴用挡圈;92_第二 0型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如图2和图6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内螺纹连接螺塞,该内螺纹连接螺塞用于与待测零件60进行密封连接以检查其气密性。该内螺纹连接螺塞包括螺塞本体10和旋转基体100,螺塞本体10具有一个中心孔15,螺塞本体10的第一端开设有外螺纹,且安装有第一 0型密封圈30,第二端通过旋转基体100与充气管连接,其连接特点在于:旋转基体100的第一端从螺塞本体10的第二端插入中心孔15,并与中心孔15形成间隙配合,以使旋转基体100相对于螺塞本体10能够自由转动;中心孔15的孔壁上开设有环形沟槽用于安装轴用挡圈91,该轴用挡圈91将旋转基体100的第一端卡设在中心孔15内;为防止气体从旋转基体100与中心孔15的孔壁之间的间隙漏出,在旋转基体100与中心孔15之间安装第二 0型密封圈92,旋转基体100的第二端用于与充气管固定连接。能够实现旋转基体100与螺塞本体10的上述连接关系的结构可以有多种,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结构,具体为:所述旋转基体的第一端由第一柱体101、第二柱体102和第三柱体103依次连接形成,且第一柱体101和第三柱体103的直径小于第二柱体102,从而形成了分别朝向所述螺塞本体100和所述充气管的第一阶梯面104和第二阶梯面105,所述中心孔15与所述旋转基体100配合的一段由第一内孔151和第二内孔152形成,所述第一内孔151的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螺纹连接螺塞,用于检查待测零件的气密性,包括具有中心孔的螺塞本体,所述螺塞本体的第一端开设有外螺纹,且安装有第一O型密封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基体,所述旋转基体的第一端从所述螺塞本体的第二端插入所述中心孔,并能够相对所述螺塞本体转动,且通过安装在所述中心孔上的轴用挡圈卡设于所述中心孔内;所述旋转基体的第一端的外周与所述中心孔的间隙通过第二O型密封圈密封,所述旋转基体的第二端用于与充气管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宏超王永泉吴琼宋秋桦郭河晨陈淼
申请(专利权)人:廊坊金润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