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扫描电路、显示屏及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00712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4 1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驱动扫描电路、显示屏及移动终端,包括若干阵列排布的驱动扫描单元,每个驱动扫描单元包括用于驱动OLED发光的AMOLED驱动单元和用于形成像素电容的指纹扫描单元,其中,AMOLED驱动单元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第二薄膜晶体管、第三薄膜晶体管及OLED,第一薄膜晶体管与第一驱动电压和第一开关电压相连,第二薄膜晶体管和第三薄膜晶体管分别与阳极端和阴极端相连,OLED位于阴极端和第二薄膜晶体管之间;阴极端还包括第四薄膜晶体管,第四薄膜晶体管与第二驱动电压和第二开关电压相连;AMOLED驱动单元和指纹扫描单元有且只有一个处于导通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在AMOLED驱动电路的阴极端增加了指纹扫描单元,既可以实现AMOLED的驱动显示功能,也可以实现指纹识别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AMOLED和指纹识别的驱动扫描电路、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作为新一代显不技术,AMOLED(Active-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1de,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具有低功耗、高色域、高亮度、高分辨率、宽视角、高响应速度等优点,因此备受市场的青睐。目前很多手机为了追求更高的显示效果及更低的功耗,AMOLED的自发光显示屏开始逐步被广泛使用。通过主动式AMOLED发光电路及原理,可以发现其结构和指纹识别结构有很多的相似性,并且通过电路的整合可以形成固有的指纹识别电路图案。基于AMOLED的显示面板,最上层为阴极层,其可为透明ITO导电材料,形成一个单元格;下面一层为有机层,主要是发出RGB三基色的发光材料,最下层是阳极层及TFT电路矩阵。目前指纹的像素识别行内标准是508ppi,AMOLED完全能达到相关标准。随着指纹识别在手机端的风靡,越来越多的指纹方案都出现在实际产品中,但是所有的指纹都由于其复杂的结构,或者实现原理,只能在手机一小部分区域实现相关的指纹识别及操作。目前指纹识别的能力也只是局限在对玻璃或者相关隔离板的穿透力的研究及发展,而很少关注于怎么实现在手机屏幕的任何区域进行手指指纹的识别及实现相关的有效动作。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基于AMOLED和指纹识别的驱动扫描电路、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扫描电路、显示屏及移动终端,以实现在手机屏幕的任何显示区域进行手指指纹的识别及实现相关的有效动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种驱动扫描电路,包括若干阵列排布的驱动扫描单元,每个驱动扫描单元包括用于驱动OLED发光的AMOLED驱动单元和用于形成像素电容的指纹扫描单元,其中,所述AMOLED驱动单元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第二薄膜晶体管、第三薄膜晶体管及0LED,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与第一驱动电压和第一开关电压相连,第二薄膜晶体管和第三薄膜晶体管分别与阳极端和阴极端相连,所述OLED位于阴极端和第二薄膜晶体管之间;所述阴极端还包括第四薄膜晶体管,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与第二驱动电压和第二开关电压相连;所述AMOLED驱动单元和指纹扫描单元有且只有一个处于导通状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状态,第一驱动电压和第一开关电压控制第一薄膜晶体管、第二薄膜晶体管和第三薄膜晶体管导通,第二驱动电压和第二开关电压控制第四薄膜晶体管截止,AMOLED驱动单元驱动OLED导通发光;第二状态,第一驱动电压和第一开关电压控制第一薄膜晶体管、第二薄膜晶体管和第三薄膜晶体管截止,第二驱动电压和第二开关电压控制第四薄膜晶体管导通,第四薄膜晶体管形成像素电容进行指纹识别。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AMOLED驱动单元中: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开关电压相连,源极和漏极分别与第一驱动电压和第二薄膜晶体管相连;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薄膜晶体管相连,源极和漏极分别与阳极高电平和OLED相连;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相连,源极和漏极分别与OLED和阴极低电平相连。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阴极低电平为接地零电平。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指纹扫描单元中: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开关电压相连,源极和漏极分别与OLED和第二驱动电压相连。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阳极高电平之间设有用于驱动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电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开关电压和第一驱动电压分别与第一扫描线和第一讯号线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压和第二驱动电压分别与第二扫描线和第二讯号线连接。相应地,一种显示屏,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阴极层、阳极层、有机发光层、及上述的驱动扫描电路。相应地,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驱动扫描电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终端至少包括驱动显示状态和指纹扫描状态,其中:在驱动显示状态时,驱动扫描电路中的AMOLED驱动单元用于驱动OLED发光以实现移动终端的显示功能;在指纹扫描状态时,驱动扫描电路中的指纹扫描单元形成指纹所需的单位像素的电容矩阵,并利用电容算法采集指纹,以实现在移动终端的任何显示区域进行指纹识别及相关的有效动作。本专利技术的驱动扫描电路在AMOLED驱动电路的阴极端增加了指纹扫描单元,既可以实现AMOLED的驱动显示功能,也可以实现指纹识别功能;能够在实现显示面板任意区域进行指纹识别及与指纹识别相关的有效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AMOLED驱动电路中每个驱动单元的电路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驱动扫描电路中每个驱动扫描单元的电路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用于指纹识别的电容矩阵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现有技术中AM0LED驱动电路包括若干AM0LED驱动单元,参图1所示,每个驱动单元包括两个薄膜晶体管(第一薄膜晶体管T1和第二薄膜晶体管T2)、一个电容Cs和一个0LED,其中: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栅极与横向的扫描信号线相连,扫描信号线提供开关电压Vsel,开关电压Vsel是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开关电压,当扫描线被选中时,第一薄膜晶体管T1导通,电流导通。第一薄膜晶体管T的源极与纵向的讯号线相连,漏极与第二薄膜晶体管T2相连;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栅极与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漏极相连,源极与阳极高电平Vdd相连,漏极与0LED相连。第一薄膜晶体管T1源极连接的讯号线提供驱动电压Vdata,当第一薄膜晶体管T1导通时,驱动电压Vdata能够驱动第二薄膜晶体管T2导通。该AM0LED驱动单元中还包括一个0LED,其两端分别与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漏极和阴极端相连。进一步地,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栅极和源极之间连接有电容Cs,Cs在第二薄膜晶体管T2未导通的时候处于充电状态,T2导通以后,为了减小Vdata的驱动功耗,用Cs的存储电量驱动第二薄膜晶体管T2,同时点亮0LED。其中,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源极和栅极可以对换,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源极和漏极也可以对换,在此不再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基于AM0LED和指纹识别的驱动扫描电路包括若干阵列排布的驱动扫描单元,驱动扫描单元是在现有的AM0LED驱动单元上进行的改进。参图2所示,每个驱动扫描单元包括用于驱动0LED发光的AM0LED驱动单元和用于形成像素电容的指纹扫描单元,其中:AM0LED驱动单元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T1、第二薄膜晶体管T2、第三薄膜晶体管T3及0LED,第一薄膜晶体管T1与第一驱动电压Vdatal和第一开关电压Vsel 1相连,第二薄膜晶体管T2和第三薄膜晶体管T3分别与阳极端和阴极端相连,0LED位于阴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驱动扫描电路,包括若干阵列排布的驱动扫描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个驱动扫描单元包括用于驱动OLED发光的AMOLED驱动单元和用于形成像素电容的指纹扫描单元,其中,所述AMOLED驱动单元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第二薄膜晶体管、第三薄膜晶体管及OLED,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与第一驱动电压和第一开关电压相连,第二薄膜晶体管和第三薄膜晶体管分别与阳极端和阴极端相连,所述OLED位于阴极端和第二薄膜晶体管之间;所述阴极端还包括第四薄膜晶体管,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与第二驱动电压和第二开关电压相连;所述AMOLED驱动单元和指纹扫描单元有且只有一个处于导通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锋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