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柱组合墙结构住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98412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4 0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管柱组合墙结构住宅,钢管柱组合墙结构住宅包括桩基础、设于桩基础上并向上延伸的剪力墙结构以及连接于不同高度相邻剪力墙结构之间的结构梁,剪力墙结构包括实腹式钢管柱组合墙。本发明专利技术避免了结构柱与结构梁交接处的柱角凸出而破坏室内空间的问题,以此进一步提高建筑空间的整体性和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管柱组合墙结构住宅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结构住宅,具体涉及一种钢管柱组合墙结构住宅。
技术介绍
在我国传统粗放型住宅建设模式下,住宅建设对人工依赖程度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并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住宅产业化和绿色住宅建筑的倒逼机制。同时,我国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未来很长时间内钢材价格将在低位徘徊。因而,多高层钢结构住宅应运而生。然而,钢结构住宅中各个层面的结构设计仍处于初步摸索阶段。如基层和各个标准层上梁与柱连接结构的具体设计仍然待改进。具体地,如图1和图2,在钢结构住宅的不同墙体的位置,由于其结构柱1'的横截面尺寸较大,结构梁或墙体9'的交接处会有一个柱体的角0'伸入房间内,从而破坏了室内空间的整体性和适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钢管柱组合墙结构住宅,避免结构柱与结构梁交接处的柱角凸出而破坏室内空间的问题,以此进一步提高建筑空间的整体性和适用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钢管柱组合墙结构住宅,钢管柱组合墙结构住宅包括桩基础、设于所述桩基础上并向上延伸的剪力墙结构以及连接于不同高度相邻所述剪力墙结构之间的结构梁,所述剪力墙结构包括实腹式钢管柱组合墙,所述实腹式钢管柱组合墙包括实腹节点柱以及连接于所述实腹节点柱的多道延伸肢,多道所述延伸肢分别自所述实腹节点柱向外延伸,所述延伸肢向外延伸的端部用于与结构梁连接,每个所述延伸肢包括实腹加强柱以及至少两块肢板,所述实腹加强柱位于所述延伸肢向外延伸的端部且宽度等同于所述实腹节点柱,所述肢板分别沿所述实腹加强柱的外表面固接于所述实腹节点柱与所述实腹加强柱之间进而形成待浇筑空间。本专利技术钢管柱组合墙结构住宅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与节点柱等宽的多道连接肢形成实腹式组合墙,以作为住宅的剪力墙结构,待组合墙与钢结构梁连接后,所形成的住宅结构将不会有破坏室内空间的情况出现,以此提高建筑空间的整体性和适用性。优选地,每个所述延伸肢内的相邻两块所述肢板之间间隔支设有隔板,进而于所述待浇筑空间内隔离形成多个待浇筑室。优选地,结构梁包括位于不同高度的第一结构梁以及第二结构梁,相邻两个所述实腹式钢管柱组合墙的所述延伸肢之间设有斜拉支撑,所述斜拉支撑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结构梁与所述实腹加强柱的交点,所述斜拉支撑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结构梁的中部。优选地,沿所述第一结构梁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沿所述实腹加强柱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延长交汇于第一交接点;沿所述第二结构梁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沿所述实腹加强柱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延长交汇于第二交接点;沿所述斜拉支撑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自所述第一端延长交汇于所述第一交接点;沿所述斜拉支撑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自所述第二端延长交汇于所述第二结构梁的中点。优选地,实腹节点柱以及所述实腹加强柱为方形钢管柱,所述肢板为薄钢板且焊接于所述实腹节点柱以及所述实腹加强柱之间。优选地,钢管柱组合墙结构住宅包括基础层以及位于所述基础层上的标准层,所述桩基础设于所述基础层上,所述基础层的所述剪力墙结构为实腹式钢管柱组合墙,所述标准层包括所述剪力墙结构以及所述结构梁,所述标准层的所述剪力墙结构包括格构式钢管柱组合墙,所述格构式钢管柱组合墙包括位于所述结构梁交汇位置的格构节点柱以及分别自所述格构节点柱向所述结构梁方向延伸的连接肢,所述结构梁连接于所述连接肢向外延伸的端部,每道所述连接肢包括:格构加强柱,位于所述连接肢向外延伸的端部;位于不同高度的第一连接梁以及第二连接梁,所述第一连接梁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格构加强柱与所述格构节点柱;斜支撑,包括第一连接端以及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梁与所述格构节点柱的交点,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梁与所述格构加强柱的交点。优选地,沿所述第一连接梁长度方向的下翼缘板与沿所述格构加强柱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延长交汇于第一中心点;沿所述第二连接梁长度方向的上翼缘板与沿所述格构节点柱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延长交汇于第二中心点;沿所述斜支撑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自所述第一连接端延长交汇于所述第一中心点;沿所述斜支撑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自所述第二连接端延长交汇于所述第二中心点。优选地,结构梁包括位于不同高度的第一结构梁以及第二结构梁,相邻两个所述格构式钢管柱组合墙的所述连接肢之间设有斜拉顶撑,所述斜拉顶撑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结构梁与所述格构加强柱的交点,所述斜拉顶撑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结构梁的中部。优选地,沿所述第一结构梁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沿所述格构加强柱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延长交汇于第一交汇点;沿所述第二结构梁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沿所述格构加强柱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延长交汇于第二交汇点;沿所述斜拉顶撑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自所述第一端延长交汇于所述第一交汇点;沿所述斜拉顶撑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自所述第二端延长交汇于所述第二结构梁的中点。优选地,格构节点柱以及所述格构加强柱为方形钢管柱且内部浇筑混凝土,所述第一连接梁、所述第二连接梁以及所述结构梁为工字梁。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住宅建筑转角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住宅建筑边墙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住宅中基础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住宅中标准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住宅中顶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对应图3中A)A截面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住宅中实腹式钢管柱组合墙的平面剖视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住宅中基础层上相邻两个实腹式钢管柱组合墙之间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住宅中格构式钢管柱组合墙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对应图9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住宅中标准层或顶层上相邻两个格构式钢管柱组合墙之间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基础上单个格构式钢管柱组合墙的另一连接方式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结合图3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管柱组合墙结构住宅,钢管柱组合墙结构住宅包括具有结构梁1的基础层、标准层以及顶层,标准层以及顶层位于基础层之上,在基础层、标准层以及顶层上均设有剪力墙结构,基础层上的剪力墙结构为实腹式钢管柱组合墙100,标准层以及顶层上的剪力墙结构为格构式钢管柱组合墙200,并且,相邻实腹式钢管柱组合墙100以及相邻格构式钢管柱组合墙200之间均通过结构梁1连接。其中,结合图3和图6所示,在基础层上分别设有多个桩基础9,剪力墙结构设于桩基础9上,而每个桩基础9下间隔设有多个桩体90,以便施工打桩形成稳定的地基。而上述的实腹式钢管柱组合墙100则设置于桩基础9上。如图7所示,具体地,每个实腹式钢管柱组合墙100包括实腹节点柱2以及连接于实腹节点柱2的两道延伸肢3,两道延伸肢3分别自实腹节点柱2向相互垂直两个方向延伸,其中,延伸肢3向外延伸的端部用于与结构梁1连接,每个延伸肢3包括:实腹加强柱4,位于延伸肢3向外延伸的端部且宽度等同于实腹节点柱2;至少两块肢板5,分别沿实腹加强柱4的外表面固接于实腹节点柱2与实腹加强柱4之间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钢管柱组合墙结构住宅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管柱组合墙结构住宅,所述钢管柱组合墙结构住宅包括桩基础、设于所述桩基础上并向上延伸的剪力墙结构以及连接于不同高度相邻所述剪力墙结构之间的结构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力墙结构包括实腹式钢管柱组合墙,所述实腹式钢管柱组合墙包括实腹节点柱以及连接于所述实腹节点柱的多道延伸肢,多道所述延伸肢分别自所述实腹节点柱向外延伸,所述延伸肢向外延伸的端部用于与结构梁连接,每个所述延伸肢包括实腹加强柱以及至少两块肢板,所述实腹加强柱位于所述延伸肢向外延伸的端部且宽度等同于所述实腹节点柱,所述肢板分别沿所述实腹加强柱的外表面固接于所述实腹节点柱与所述实腹加强柱之间进而形成待浇筑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柱组合墙结构住宅,所述钢管柱组合墙结构住宅包括桩基础、设于所述桩基础上并向上延伸的剪力墙结构以及连接于不同高度相邻所述剪力墙结构之间的结构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力墙结构包括实腹式钢管柱组合墙,所述实腹式钢管柱组合墙包括实腹节点柱以及连接于所述实腹节点柱的多道延伸肢,多道所述延伸肢分别自所述实腹节点柱向外延伸,所述延伸肢向外延伸的端部用于与结构梁连接,每个所述延伸肢包括实腹加强柱以及至少两块肢板,所述实腹加强柱位于所述延伸肢向外延伸的端部且宽度等同于所述实腹节点柱,所述肢板分别沿所述实腹加强柱的外表面固接于所述实腹节点柱与所述实腹加强柱之间进而形成待浇筑空间;所述钢管柱组合墙结构住宅包括基础层以及位于所述基础层上的标准层,所述桩基础设于所述基础层上,所述基础层的所述剪力墙结构为实腹式钢管柱组合墙,所述标准层包括所述剪力墙结构以及所述结构梁,所述标准层的所述剪力墙结构包括格构式钢管柱组合墙,所述格构式钢管柱组合墙包括位于所述结构梁交汇位置的格构节点柱以及分别自所述格构节点柱向所述结构梁方向延伸的连接肢,所述结构梁连接于所述连接肢向外延伸的端部,每道所述连接肢包括:格构加强柱,位于所述连接肢向外延伸的端部;位于不同高度的第一连接梁以及第二连接梁,所述第一连接梁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格构加强柱与所述格构节点柱;斜支撑,包括第一连接端以及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梁与所述格构节点柱的交点,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梁与所述格构加强柱的交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柱组合墙结构住宅,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延伸肢内的相邻两块所述肢板之间间隔支设有隔板,进而于所述待浇筑空间内隔离形成多个待浇筑室。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柱组合墙结构住宅,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梁包括位于不同高度的第一结构梁以及第二结构梁,相邻两个所述实腹式钢管柱组合墙的所述延伸肢之间设有斜拉支撑,所述斜拉支撑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结构梁与所述实腹加强柱的交点,所述斜拉支撑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结构梁的中部。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苗冬梅马荣全梁建军董继勇冯国军孙学峰王浩葛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