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向夹持脱粒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9329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8 0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斜向夹持脱粒机构,包括脱粒筒以及用于传送作物的链条传动机构,还包括压禾杆;链条传动机构包括一个回形的杆侧链条,压禾杆包括一杆侧压禾杆,杆侧压禾杆位于杆侧链条下方,所述杆侧链条与杆侧压禾杆之间为压禾区间,所述压禾区间其高度位置设在所述脱粒筒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产率较低、损失率较高的技术缺陷,提供了一种高产率,低损失的斜向夹持脱粒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脱粒机的用于稻杆夹持的脱粒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农机中脱粒机构包括脱粒筒体,在脱粒筒体上均布有脱粒齿,脱粒筒旋转,将禾苗上的谷粒脱落,这样的脱粒筒上方设有一个喂料口,操作人员将稻杆放入喂料口(有穗的一端置入喂料口内,无穗的一端放在喂料口外),这样稻杆就能受到脱粒筒作用,实现脱粒。然而上述操作必须手工操作,由操作人员控制稻杆位置,待脱粒后,再手动将秸杆(无穗稻杆)拿出。这样的生产效率极为低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中国专利CN204335385,提供一种脱粒机构,包括脱粒筒体,在脱粒筒体的一侧设有链条传送机构,所述链条传送机构包括传送链条,粒筒体位于链条的中部的一侧,所述链条的前部的上方设有前压禾杆,所述前压禾杆的前部伸到链条外,并且压禾杆的前部向上翘起,有利于禾苗的进入。通过压禾杆与链条的配合来代替人手,实现对稻杆位置的控制,较为省力。然而实践应用中发现,上述脱粒机构的出产率较低,脱粒后的谷物会有很大一部分仍然滞留(以稻谷为例,谷粒与秸杆的连接虽然被破坏,但谷物仍然留在由成垛的秸杆所形成的间隙空间内)在秸杆处,并且谷物会随着秸杆被排出落至地面。如果是水泥地面,被排出的谷物还可以借人力再回收,但增加劳动强度;但如果是在乡间野外作业的田地里,被夹带出来的谷物则无法回收而浪费,造成脱粒的高损失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产率较高、损失率较低的脱粒机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斜向夹持脱粒机构,包括脱粒筒以及用于传送作物的链条传动机构,还包括压禾杆;链条传动机构包括一个回形的杆侧链条,压禾杆包括一杆侧压禾杆,杆侧压禾杆位于杆侧链条下方,所述杆侧链条与杆侧压禾杆之间为压禾区间,所述压禾区间其高度位置设在所述脱粒筒的上方。本技术工作原理,如下所示:将压禾区间高度位置设于所述脱粒筒的上方,这样稻杆杆侧一端被链条传动机构与压禾杆夹持,另一端(即带穗的一端)在重力作用下与滚筒接触,形成一个斜向的下倾脱粒角度来进行脱粒。脱粒后飞溅的谷粒受重力作用,会从秸杆的上面和缝隙间滑落至滚筒或与滚筒连接的集料装置中。这样原本易与秸杆一同被排出的谷物便能被有效收集,降低损失率而提尚了广率。本技术改进的方案可以适用于收割机、脱粒机或其他需要脱粒机构的装置。由上可知,现有技术中出现出产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将压禾区间设置偏低所导致的。但将压禾区间抬高并不是显而易见的技术手段,如收割机领域,传送链条原始设置就偏低,滚筒本身的高度又较高,会造成压禾区间与滚筒上端平齐或者压禾区间低于滚筒上端,这属于该领域的惯常设计,但是却从未考虑过此设计与出产率的关联,可谓是该领域的技术盲区或偏见。进一步,所述链条传动机构还包括一回形的穗侧链条,压禾杆还包括一位于穗侧链条下方的穗侧压禾杆,所述穗侧压禾杆其两端中邻近穗侧链条运行方向上游处的一端为过渡端,该过渡端是用于导引稻杆向穗侧压禾杆下方引渡的倾斜段,除两端外,所述穗侧压禾杆其高度位置设于脱粒筒与杆侧压禾杆之间。本技术中所定义的传送方向下游与传送方向上游属于相对关系,并非绝对的位置空间。在一个已启动的环形的链条传动系统中,如果在其中一个链节(链条是由若干链节构成)上固定一个标志物,而链条是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标志物向右侧移动即为顺时移动,标志物向左侧移动即为逆时移动的话;那么标志物的右侧位置即是该标志物的下游位置,标志物的左侧位置即是该标志物的上游位置。以穗侧链条顺时传动为例,穗侧压禾杆其两端中邻近穗侧链条运行方向上游处的一端,即是穗侧压禾杆其两端中更靠近穗侧链条右侧的一端。将这一端设置为导引稻杆向穗侧压禾杆下方引渡的倾斜段,是为了使到达穗侧链条下方的稻杆带穗端顺延着倾斜段到达穗侧压禾杆下方,这样就能强迫稻杆的杆侧一端高于穗侧一端,而不必依赖重力。【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脱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未绘出穗侧链条与穗侧压禾杆)。图2为图1后视角度的穗侧链条与穗侧压禾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2所示,斜向夹持脱粒机构,包括环形的链条传送机构,所述链条传送机构包括两条并排且同速传动(由同一规格且同轴传动的两个齿轮分别传动或者其他同线速度的传送方式传动)的链条,其中一条为穗侧链条71,另一条为杆侧链条,所述压禾杆包括设于杆侧链条下方的杆侧压禾杆以及位于穗侧链条下方的穗侧压禾杆73。两链条上均带有链齿。采用机架边角料加工成敞口式喂料口。链条传送机构设于敞口式喂料口内。敞口式喂料口的左侧11形成为引导入料的斜面,敞口式喂料口的右侧12为引导作物转向的弧形区域。杆侧压禾杆2是由若干节左右拼接而成,靠近敞口式喂料口的右侧12的一节与机架之间通过插销与插槽实现连接,所述插槽为条形槽5,用于约束杆侧压禾杆上下活动空间,也避免压杆侧禾杆左右偏位。链条传送机构呈顺时针旋转,出料口设于链条传送机构的传送方向末端3,即位于压禾杆更下游的位置,当链条通过所述传送方向末端处,就又翻转到敞口式喂料口处。链条传送机构与压禾杆之间为压禾间隙,所述压禾杆与机架之间设有活动调节所述压禾间隙的弹性件4。该弹性件主要由设于压禾杆及压禾杆下方机架之间的弹簧构成。两个链条,一个用于放置稻穗,另一个用于放置稻杆的根基部,两点确定后整个稻穗在传输时能够更平稳。当稻杆被带到链条下方时,穗侧的稻杆受穗侧压禾杆作用下被迫下压至链条传动系统下方的滚筒处进行脱粒,而稻杆的杆侧还被杆侧压禾杆夹持,继续传送,直到将脱粒后的稻杆运至出料口。所述穗侧压禾杆右端是用于导引稻杆向穗侧压禾杆下方引渡的倾斜段,倾斜段向右上方倾斜向上,除两端外,所述穗侧压禾杆其高度位置设于脱粒筒与杆侧压禾杆之间。穗侧压禾杆固定在机架上。且穗侧压禾杆两端的高度位置处于穗侧链条的中间位置,避免向下翻转的稻杆落入穗侧链条与穗侧压禾杆之间。本技术中出料口的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直接根据惯常设计得知,出料口应是位于脱料完成后的链条传动机构的转向处。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主权项】1.斜向夹持脱粒机构,包括脱粒筒以及用于传送作物的链条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禾杆;链条传动机构包括一个回形的杆侧链条,压禾杆包括一杆侧压禾杆,杆侧压禾杆位于杆侧链条下方,所述杆侧链条与杆侧压禾杆之间为压禾区间,所述压禾区间其高度位置设在所述脱粒筒的上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向夹持脱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传动机构还包括一回形的穗侧链条,压禾杆还包括一位于穗侧链条下方的穗侧压禾杆,所述穗侧压禾杆其两端中邻近穗侧链条运行方向上游处的一端为过渡端,该过渡端是用于导引稻杆向穗侧压禾杆下方引渡的倾斜段,除两端外,所述穗侧压禾杆其高度位置设于脱粒筒与杆侧压禾杆之间。【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斜向夹持脱粒机构,包括脱粒筒以及用于传送作物的链条传动机构,还包括压禾杆;链条传动机构包括一个回形的杆侧链条,压禾杆包括一杆侧压禾杆,杆侧压禾杆位于杆侧链条下方,所述杆侧链条与杆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斜向夹持脱粒机构,包括脱粒筒以及用于传送作物的链条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禾杆;链条传动机构包括一个回形的杆侧链条,压禾杆包括一杆侧压禾杆,杆侧压禾杆位于杆侧链条下方,所述杆侧链条与杆侧压禾杆之间为压禾区间,所述压禾区间其高度位置设在所述脱粒筒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长发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超农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