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苗家稻花鱼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891703 阅读:3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8 0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苗家稻花鱼及其制作方法,首先将水、花椒,姜,食盐、青辣椒,鱼香菜,红酸汤混合制成汤料,然后将去除了胆,保留了鳞和除胆以外的其它内脏的稻花鱼放入汤料中浸泡,再用慢火煮熟后出锅;接着,放入猪油、姜丝、红干辣椒和花椒粒,加热片刻后再加入青椒丝,将青椒丝、红干辣椒炒至半成熟后,加入小西红柿,继续爆炒,再撒上大蒜、花椒粉和辣椒面即制成汤汁;用汤汁浇淋在稻花鱼上,然后用慢火加热,即可食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保留了食用价值极高的稻花鱼鳞和内脏,丰富了菜肴的营养价值,减小了食物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去除了鱼腥味,使稻花鱼从里到外既具有红酸汤的酸爽,又包含了汤汁的麻辣,开胃可口,老少皆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
,具体的说是。
技术介绍
稻花鱼属于鱼将科,体侧扁,背部平直,无侧线,被鳞,眼大,头略平扁,背、腹鳍均小,因养殖在稻田中而得名,其肉质细嫩,味道香美,营养价值高,是贵州黔东南苗族地区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的必备佳肴。稻花鱼的鱼鳞和内脏不仅富含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还含有铁、锌、钙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胶质,鳞和内脏中的脂肪酸可减少胆固醇在人体血管壁上的积聚,具有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及心脏病的功效,因此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但是若保留鱼的鳞和内脏进行烹制,会造成菜肴腥味过重,变味,影响人的食欲,因此稻花鱼的现有制作方法通常是将鱼去鳞、去内脏后再进行烹饪或腌制以达到去除腥味的目的,鳞和内脏作为垃圾丢弃,不仅造成了食物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增加了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解决了稻花鱼的鳞和内脏因腥味过重被作为垃圾丢弃,造成其食用价值浪费的问题,不仅保留了可食用的鱼鳞和鱼内脏,而且去除了其腥味,确保菜肴的鲜美可口。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苗家稻花鱼,包括稻花鱼和汤汁,所述汤汁浇淋在稻花鱼上,稻花鱼和汤汁用慢火加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苗家稻花鱼,包括稻花鱼和汤汁,所述汤汁浇淋在稻花鱼上,稻花鱼和汤汁用慢火加热食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稻花鱼只去胆,不去鳞,不去除胆以外的内脏;浇淋汤汁前,所述稻花鱼已在加有红酸汤的汤料中浸泡、煮熟;汤汁和稻花鱼的重量组分比为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意罗再益
申请(专利权)人:丹寨县万发餐饮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