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线缆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7907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7 13:40
一种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线缆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壳体;一第一模组,包括一第一绝缘件和一组第一导电端子;一第二模组,包括一第二绝缘件和一组第二导电端子;两个导电扣持元件;一屏蔽片,其包括一板体和两个接地部,其中该板体间隔开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该接地部与该导电扣持元件接触并电连接;两个导电弹片,装设在该绝缘壳体的外侧;以及一外屏蔽壳体,环绕地包围在该导电弹片、该导电扣持元件以及该绝缘壳体的外周。该线缆连接器包括前述的电连接器、一装设在该电连接器后端的遮蔽壳体、一覆盖在该遮蔽壳体外周的绝缘外壳以及与该电连接器电性连接在一起的一线缆。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高速数据传输时提高信号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高速数据传输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CN201180034957.2揭露了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参见其图38至图41,这种电连接器包括具有限定腔的壳体,两个装设在该限定腔中的介电块与接触点集的组合模块,两个装设在该壳体两侧的弹簧加压的导电保持件,分别装设在该壳体的底部和顶部并相互焊接在一起的两个金属屏蔽层以及装设在该壳体前端开口处的一个EMI垫圈。其中,每个组合模块上的接触点集由六个触点组成,这两个接触点集分别分布在该限定腔的底部和顶部。每个导电保持件定位在该壳体的一侧面并从侧面伸入到该限定腔内,每个导电保持件的后端处设有引脚,可以对应焊接到应用电路板的焊盘上,从而这些导电保持件既可用来将对接的插头连接器稳固在该限定腔内,又能为对接连接器提供接地路径。现有的这种电连接器仅能通过两导电保持件提供接地路径,接地路径较少不利于杂讯信号的泄放,另外,由于上下相对的两个接触点集之间的间隔很小,致使电连接器在进行高频高速信号传输时两接触点集之间容易发生串扰,从而不能很好地适用于高速数据传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种电连接器,能够在导电端子进行高速数据传输时减少串扰,提高信号质量。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电连接器,其适于与另一对接连接器对应插接;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该绝缘壳体具有一底壁、与该底壁相对的一顶壁以及连接在该底壁与该顶壁之间的两个侧壁,其中该底壁、该顶壁与该两侧壁包围形成一个对接腔,该底壁与该顶壁上分别设有一组第一端子槽与一组第二端子槽,该两侧壁上各设有一个扣持槽;一第一模组,其设置在该绝缘壳体的后侧;该第一模组包括一第一绝缘件和固定在该第一绝缘件上的一组第一导电端子,其中每个第一导电端子包括埋入该第一绝缘件的一固定部、由该固定部向前延伸出的一对接部以及由该固定部向后延伸出的一尾部,其中这些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部收容在第一端子槽内并朝向该对接腔突伸出;—第二模组,其与第一模组上下相向地结合在一起;该第二模组包括一第二绝缘件和固定在该第二绝缘件上的一组第二导电端子,其中每个第二导电端子包括埋入该第二绝缘件的一固定部、由该固定部向前延伸出的一对接部以及由该固定部向后延伸出的一尾部,其中这些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部收容在第二端子槽内并朝向该对接腔突伸出;至少一导电扣持元件,该导电扣持元件包括一固定部和由该固定部向前延伸出的一弹性扣持部,该弹性扣持部经由该绝缘壳体的扣持槽伸入到该对接腔内;一屏蔽片,其包括一板体以及分别由该板体的两侧延伸出的两个接地部,该板体间隔开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该接地部与该导电扣持元件接触并且电性相连;至少一导电弹片,该导电弹片包括装设在该绝缘壳体外侧的一本体以及从该本体向内伸入该对接腔的一第一接触部;以及—外屏蔽壳体,其环绕地包围在该导电弹片、该导电扣持元件以及该绝缘壳体的外周,并且在与另一对接连接器对应插接时该外屏蔽壳体与该导电弹片和/或该导电扣持元件电性相连。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还提出一种线缆连接器,该线缆连接器包括一如上所述的电连接器、一装设在该电连接器后端的遮蔽壳体、一覆盖在该遮蔽壳体外周的绝缘外壳以及与该电连接器电性连接在一起的一线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线缆连接器,通过在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之间设置一屏蔽片,并且该屏蔽片通过导电扣持元件实现接地,可以有效阻隔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之间的串扰;另外,通过设置导电弹片,能够使外屏蔽壳体通过导电弹片与对接连接器上的内遮蔽壳体接触达成接地,可以提供更多的接地路径,从而能够在高速数据传输时改善信号传输质量,并且有利于保持外屏蔽壳体的完整性防止电磁辐射外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线缆连接器与装设在电路板上的另一对接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对接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线缆连接器中电连接器与遮蔽壳体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6是图5所示电连接器的前视图。图7是图6中A-A向的剖视图。图8是图6中B-B向的剖视图。图9是将图5所示电连接器中的外屏蔽壳体去除后的立体图。图10是图5所示电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图10所示电连接器的进一步分解立体图。图12是图11所示电连接器的进一步分解立体图。图13是图12所示电连接器的进一步分解立体图。图14是图13所示电连接器的进一步分解立体图。图15是图14所示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第二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模组与第二模组的前视图。图17是图16中C-C向的剖视图。图18是图16所示第一模组与第二模组的分解立体图。图19是图18所示第一模组与第二模组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20是图18所示第一模组与第二模组的进一步分解立体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2是图21所示电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23是图22所示电连接器的进一步分解立体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线缆连接器10电连接器1绝缘壳体11底壁12顶壁13侧壁14扣持槽15固持臂16对接腔17收容空间18安装柱19勾扣部111第一端子槽121第二端子槽2第一模组21第一绝缘件211基部212突出部213焊接凸台部214收容槽215固定槽216定位块217卡固槽218固定部219第一勾扣配合部2111前表面2122前端面2131隔离墙2132端子收容槽2141第一部分2142第二部分2181定位柱2182定位槽22第一导电端子221固定部222对接部223尾部3第二模组31第二绝缘件311基部312突出部313焊接凸台部314收容槽315固定槽316定位块317卡固槽318固定部319第二勾扣配合部3111前表面3122前端面3131隔离墙3132端子收容槽3141第一部分3142第二部分3181定位柱3182定位槽32第二导电端子321固定部322对接部323尾部4导电扣持元件41固定部42弹性扣持部411卡固臂412定位臂419卡固孔5屏蔽片51板体52接地部53间隙511王体部512肩部518芽孔6导电弹片61本体62第一接触部63第二接触部64定位部611第一部分612第二部分618安装孔641、642卡爪7外屏蔽壳体71顶壁72侧壁73底壁74卡固孔80遮蔽壳体801下壳体802上壳体804卡固部30绝缘外壳40 线缆90对接连接器901绝缘本体902导电端子903遮蔽壳体9当前第1页1 2 3 4 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线缆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适于与另一对接连接器对应插接;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壳体,该绝缘壳体具有一底壁、与该底壁相对的一顶壁以及连接在该底壁与该顶壁之间的两个侧壁,其中该底壁、该顶壁与该两侧壁包围形成一个对接腔,该底壁与该顶壁上分别设有一组第一端子槽与一组第二端子槽,该两侧壁上各设有一个扣持槽;一第一模组,其设置在该绝缘壳体的后侧;该第一模组包括一第一绝缘件和固定在该第一绝缘件上的一组第一导电端子,其中每个第一导电端子包括埋入该第一绝缘件的一固定部、由该固定部向前延伸出的一对接部以及由该固定部向后延伸出的一尾部,其中这些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部收容在第一端子槽内并朝向该对接腔突伸出;一第二模组,其与第一模组上下相向地结合在一起;该第二模组包括一第二绝缘件和固定在该第二绝缘件上的一组第二导电端子,其中每个第二导电端子包括埋入该第二绝缘件的一固定部、由该固定部向前延伸出的一对接部以及由该固定部向后延伸出的一尾部,其中这些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部收容在第二端子槽内并朝向该对接腔突伸出;至少一导电扣持元件,该导电扣持元件包括一固定部和由该固定部向前延伸出的一弹性扣持部,该弹性扣持部经由该绝缘壳体的扣持槽伸入到该对接腔内;一屏蔽片,其包括一板体以及分别由该板体的两侧延伸出的两个接地部,该板体间隔开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该接地部与该导电扣持元件接触并且电性相连;至少一导电弹片,该导电弹片包括装设在该绝缘壳体外侧的一本体以及从该本体向内伸入该对接腔的一第一接触部;以及一外屏蔽壳体,其环绕地包围在该导电弹片、该导电扣持元件以及该绝缘壳体的外周,并且在与另一对接连接器对应插接时该外屏蔽壳体与该导电弹片和/或该导电扣持元件电性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莫列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