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昆专利>正文

一种底层柔性柱消能隔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77277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7 1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底层柔性柱消能隔震结构,包括钢管混凝土柱、密肋填充墙、上部结构、S形软钢板、密肋梁、密肋柱、限位挡块。所述钢管混凝土柱的上端锚固于上部结构内,其侧面与密肋填充墙之间通过S形软钢板连接;所述上部结构的楼层梁与密肋填充墙之间也通过S形软钢板连接;所示密肋填充墙与钢管混凝土柱和上部结构的楼层梁之间预留变形缝;所述限位挡块位于密肋填充墙与上部结构的楼层梁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能起到隔震和消能减震的效果,又可防止地震时位移过大而倒塌,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和抗倾覆能力;不需要安装隔震支座,也不需增加隔震层的梁板结构,可节省工程成本并降低了隔震结构的施工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隔震
,特别是消能隔震的

技术介绍
】建筑结构的隔震和消能减震已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它通过柔性隔离和阻尼耗能来减少地震对结构的作用,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目前应用较多的隔震消能方法主要是基础隔震技术,它通过在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安装隔震支座来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并通过支座的阻尼耗散地震能量,能大大降低地震的破坏作用。传统的隔震结构在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支座或滑移隔震垫层,而且需要在隔震层上部设置一层较厚的梁板式楼盖,这将大幅增加结构的造价和施工难度,因而使基础隔震技术的推广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底层柔性柱消能隔震结构。本技术不需要安装隔震支座,通过结构底层柔性柱的变形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并通过软钢消能元件耗散传入结构的地震能量,同时利用密肋填充墙和限位挡块进行位移控制,保证结构底层的稳定性,可以对结构起到隔震和减震的作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底层柔性柱消能隔震结构,由钢管混凝土柱、密肋填充墙、上部结构、S形软钢板、限位挡块组成,所示密肋填充墙由密肋梁、密肋柱与砌块砌筑而成。所述钢管混凝土柱支撑上部结构,并与密肋填充墙之间通过S形软钢板连接;所述上部结构的楼层梁与密肋填充墙之间也通过S形软钢板连接;所述密肋填充墙与钢管混凝土柱和上部结构的楼层梁之间预留变形缝。所述S形软钢板与钢管混凝土柱采用焊接连接,与密肋柱、上部结构的梁、密肋梁之间通过预埋锚固。作为优选,所述钢管混凝土柱的长细比不超过50。作为优选,所述密肋填充墙的砌块采用多孔砖。作为优选,所述密肋柱、密肋梁的宽度与密肋填充墙的厚度相同。作为优选,所述S形软钢板的屈服强度不超过160MPa。作为优选,所述密肋梁、密肋柱的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小于0.2%。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挡块与密肋梁、上部结构梁现浇而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利用钢管混凝土柱高强度和高柔性的特点,将其作为结构的底层支撑,起到隔震的效果。不需使用隔震支座,也不需增加隔震层的梁板结构,节省工程成本并降低了施工难度。通过在底层砌筑密肋填充墙,并采用S形软钢板进行耗能,可进一步减小地震对结构的作用。通过在密肋填充墙与上部结构的梁之间设置限位挡块,可防止地震时位移过大而倒塌。与橡胶支座隔震和基础滑移隔震相比,具有较强的抗拉性能、良好的自复位能力和耗能效果。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底层柔性柱消能隔震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中:1-钢管混凝土柱、2-密肋填充墙、3-上部结构、4-S形软钢板、5-密肋梁、6-密肋柱、7-限位挡块。【【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本技术包括钢管混凝土柱1、密肋填充墙2、上部结构3、S形软钢板4、密肋梁5、密肋柱6、限位挡块7。所述密肋填充墙通过砌块、密肋梁、密肋柱整体砌筑而成。所述钢管混凝土柱1的上端锚固于上部结构3内,其侧面与密肋填充墙2之间通过S形软钢板4连接;所述上部结构3的楼层梁与密肋填充墙2之间也通过S形软钢板3连接;所示密肋填充墙2与钢管混凝土柱1和上部结构3的楼层梁之间预留变形缝;所述S形软钢板4与钢管混凝土柱1采用焊接连接,与密肋柱6、上部结构3的楼层梁、密肋梁5之间通过预埋锚固;所述限位挡块7位于密肋填充墙2与上部结构3的楼层梁之间。本技术工作过程:本技术一种底层柔性柱消能隔震结构的隔震减震原理是:钢管混凝土柱1具有较大的柔性和弹性,使整个结构的自振周期延长,避开地震卓越周期;上部结构的侧向刚度相对较大,而底层钢管混凝土柱的侧向刚度较小,地震时结构的层间位移主要集中在底层;同时通过S形软钢板3耗散传入结构的地震能量,并利用密肋填充墙2较大的侧向刚度和限位挡块7对结构进行位移控制。本技术既能起到隔震和消能减震的效果,又可防止地震时位移过大而倒塌,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和抗倾覆能力;不需要安装隔震支座,也不需增加隔震层的梁板结构,可节省工程成本并降低了隔震结构的施工难度。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技术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底层柔性柱消能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管混凝土柱(1)、密肋填充墙(2)、上部结构(3) 4形软钢板(4)、密肋梁(5)、密肋柱¢)、限位挡块(7);所述密肋填充墙(2)通过砌块与密肋梁(5)、密肋柱(6)整体砌筑而成;所述钢管混凝土柱(1)位于结构的底层,其侧面与密肋填充墙(2)之间通过S形软钢板(4)连接;所述密肋填充墙(2)位于底层框架之间,并与梁和柱之间预留变形缝;所述S形软钢板(4)安装在变形缝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层柔性柱消能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混凝土柱⑴的长细比不超过5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层柔性柱消能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密肋填充墙(2)的砌块为多孔砖。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层柔性柱消能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S形软钢板(4)的屈服强度不超过160MPa。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层柔性柱消能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挡块(7)与密肋梁(5)、上部结构(3)的楼层梁现浇而成。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层柔性柱消能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肋梁(5)、密肋柱(6)的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小于0.2%。【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底层柔性柱消能隔震结构,包括钢管混凝土柱、密肋填充墙、上部结构、S形软钢板、密肋梁、密肋柱、限位挡块。所述钢管混凝土柱的上端锚固于上部结构内,其侧面与密肋填充墙之间通过S形软钢板连接;所述上部结构的楼层梁与密肋填充墙之间也通过S形软钢板连接;所示密肋填充墙与钢管混凝土柱和上部结构的楼层梁之间预留变形缝;所述限位挡块位于密肋填充墙与上部结构的楼层梁之间。本技术既能起到隔震和消能减震的效果,又可防止地震时位移过大而倒塌,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和抗倾覆能力;不需要安装隔震支座,也不需增加隔震层的梁板结构,可节省工程成本并降低了隔震结构的施工难度。【IPC分类】E04B1/30, E04B2/64, E04B1/98, E04B2/14, E04B2/02【公开号】CN205035928【申请号】CN201520680454【专利技术人】黄昆 【申请人】黄昆【公开日】2016年2月17日【申请日】2015年9月6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底层柔性柱消能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管混凝土柱(1)、密肋填充墙(2)、上部结构(3)、S形软钢板(4)、密肋梁(5)、密肋柱(6)、限位挡块(7);所述密肋填充墙(2)通过砌块与密肋梁(5)、密肋柱(6)整体砌筑而成;所述钢管混凝土柱(1)位于结构的底层,其侧面与密肋填充墙(2)之间通过S形软钢板(4)连接;所述密肋填充墙(2)位于底层框架之间,并与梁和柱之间预留变形缝;所述S形软钢板(4)安装在变形缝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昆
申请(专利权)人:黄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