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有限会社BMZ专利>正文

鞋用鞋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74818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7 1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平衡良好地支承脚部的鞋垫。鞋用鞋垫(1)为具备用于从脚掌支承跟骨前部(12A)的跟骨前部支承凸部(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鞋用鞋垫
本专利技术涉及鞋用鞋垫。
技术介绍
以往,在鞋用鞋垫中,已知如下的鞋垫:具备以骰骨为支点从脚底支承脚部的骰骨支承凸部,通过该骰骨支承凸部调整脚部的骨骼平衡,以允许以骰骨为支点的脚部的运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733957号公报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上述的以往的鞋垫中,通过支承骰骨的骰骨支承凸部调整脚部的平衡,但是期望进一步平衡良好地支承脚部。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的情形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能够平衡良好地支承脚部的鞋用鞋垫。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鞋的鞋垫的特征在于,具备用于从脚掌支承跟骨前部的跟骨前部支承凸部。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为,所述跟骨前部支承凸部设置为维持脚掌的纵弓,整个跟骨在跟骨前部和跟骨后部这两个部位上被支承。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为,所述跟骨前部支承凸部朝向两侧缘和前后地进行下倾。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为,所述跟骨前部支承凸部包含与足舟骨相当的部位在内地进行下倾。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为,具备能够以维持脚掌的纵弓且不会妨碍跟骰关节的运动的方式来支承骰骨的骰骨支承凸部。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为,所述骰骨支承凸部朝向两侧缘和前后地进行下倾。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为,所述骰骨支承凸部包含与足舟骨相当的部位在内地进行下倾。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为,所述跟骨前部支承凸部与所述骰骨支承凸部重叠。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为,在所述骰骨支承凸部及所述跟骨前部支承凸部之上设有表层,鞋垫主体形成为多层。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为,所述跟骨前部支承凸部设置为能够支承足底长韧带。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为,所述跟骨前部支承凸部由物理性质与其他部分不同的原材料形成,当脚部放置于所述鞋垫上时,所述其他部分下陷,由此所述跟骨前部支承凸部从脚掌支承跟骨前部。在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为,所述骰骨支承凸部由物理性质与其他部分不同的原材料形成,当脚部放置于所述鞋垫上时,所述其他部分下陷,由此所述骰骨支承凸部从脚掌支承骰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允许脚部的运动的状态下,例如对需要支持使用者的体重且对纵弓、内旋和外旋运动发挥重要的作用的跟骨前部进行支承,因此跟骨得以稳定,进而包含跟骨在内的整个跗骨在自然的状态下得以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鞋垫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重叠了脚部的骨骼的鞋垫的仰视图。图3是表示鞋垫的横向剖视图,图3(A)是图2的S1-S1剖视图,图3(B)是图2的S2-S2剖视图,图3(C)是图2的S3-S3剖视图,图3(D)是图2的S4-S4剖视图,图3(E)是图2的S5-S5剖视图。图4是表示鞋垫的纵向剖视图,图4(A)是图2的S6-S6剖视图、图4(B)是图2的S7-S7剖视图,图4(C)是图2的S8-S8剖视图,图4(D)是图2的S9-S9剖视图,图4(E)是图2的S10-S10剖视图。图5是表示鞋垫与脚部的关系的纵向剖视图,鞋垫与图2的S9-S9剖视图相同。图6是表示内旋运动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外旋运动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变形例涉及的鞋垫100和脚部的关系的纵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鞋垫的立体图。鞋垫(鞋用鞋垫)1是在俯视观察下仿照鞋的内部轮廓的形状,具备收纳在鞋的内部的外缘轮廓70。通过使外缘轮廓70与鞋的内部轮廓相符,在鞋垫1插入时,该鞋垫1被安装在鞋中规定的位置上。由于使用鞋垫1的人的脚部的形状存在个体差异,不是固定的,因此鞋垫1的整体的大小根据使用者的脚部的尺寸来选择。另外,通过变更鞋垫1的各部位的厚度,能够使鞋垫1的各部位的厚度具有差异。对于该鞋垫1,通过准备多种厚度和多种尺寸的鞋垫,能够使鞋垫具有通用性。鞋垫1通过对厚度进行调整,能够在鞋垫1的脚部所接触的一侧的表面上形成有凹凸(凹状部及凸状部2)。另外,在鞋垫1上形成减薄部分72、74(参照图3),使鞋垫1容易变形。另外,有时也预先准备平坦的鞋垫并将分体的凸状部2拆装自如地安装在平坦的鞋垫的表面上、或者将鞋垫设为多层并在中间层安装凸状部2,从而在表面原材料上也形成有凹凸。关于本实施方式的鞋垫1,为了对其结构和功能作用进行说明,接下来,对脚部的骨骼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重叠了脚部的骨骼的鞋垫1的仰视图。该图是从下方观察的图,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骨彼此重叠,因此骨的一部分被遮掩。从脚部的表面观察的俯视图与图2的仰视图在骨的重叠方式上不同。如图2所示,脚部的骨骼结构10包括:跟骨12;距骨14;足舟骨16;骰骨18;第一~第三楔骨20、22、24;第一~第五跖骨26、28、30、32、34;第一~第五近节趾骨36、38、40、42、44;第二~第五中节趾骨46、48、50、52;以及第一~第五远节趾骨54、56、58、60、62。第一~第五跖骨26、28、30、32、34的前端部是第一~第五跖骨头部26A(也称作母趾球26A)、28A、30A、32A、34A(也称作小趾球34A)。位于跟骨12的前部的层状的部分是跟骨前部(也称作跟骨结节)12A。此外,在图2中,仅足舟骨16,用虚线表示由于骨彼此的重叠而被隐藏的部分。另外,脚部的脚底具有横弓以及沿与该横弓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内侧纵弓和外侧纵弓。横弓由第一~第五跖骨26~34形成。另外,内侧纵弓由跟骨12、距骨14、足舟骨16、三个楔骨20~24、以及第一~第三跖骨26~30构成。外侧纵弓由跟骨12、骰骨18、第四~第五跖骨32、34构成。如图1和图2所示,在鞋垫1的表面上形成有构成凸状部2的骰骨支承凸部80及跟骨前部支承凸部90。骰骨支承凸部80设于与骰骨18相当的部分上,跟骨前部支承凸部90设于与跟骨结节12A相当的部位上。骰骨支承凸部80和跟骨前部支承凸部90形成为实心。在本实施方式中,跟骨前部支承凸部90设于骰骨支承凸部80上,跟骨前部支承凸部90的表面与骰骨支承凸部80的表面重叠,形成一个凸状部2。骰骨支承凸部80和跟骨前部支承凸部90可以相互一体设置,也可以分体设置,另外,如上所述,有时也与平坦的鞋垫分体形成。此外,在图2中,跟骨前部支承凸部90与表示该跟骨前部支承凸部90的高度的等高线一起被示意性地图示。以下,参照图2至图4对骰骨支承凸部80和跟骨前部支承凸部90进行详细说明。图3是表示鞋垫1的横向剖视图,图3(A)是图2的S1-S1剖视图,图3(B)是图2的S2-S2剖视图,图3(C)是图2的S3-S3剖视图,图3(D)是图2的S4-S4剖视图,图3(E)是图2的S5-S5剖视图。图4是表示鞋垫1的纵向剖视图,图4(A)是图2的S6-S6剖视图,图4(B)是图2的S7-S7剖视图,图4(C)是图2的S8-S8剖视图,图4(D)是图2的S9-S9剖视图,图4(E)是图2的S10-S10剖视图。图5是表示鞋垫1与脚部的关系的纵向剖视图,鞋垫1与图2的S9-S9剖视图相同。本实施方式的图1至图5表示右脚用鞋垫1和右脚的骨骼,但是左脚用鞋垫1和左脚的骨骼与其镜像对称。参照图1和图3的横向剖视图,鞋垫1的S1-S1剖面的横剖近节趾骨36~44附近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是平坦的。虽然因人而异,但是脚部和鞋垫1以及鞋大致在整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鞋用鞋垫

【技术保护点】
一种鞋用鞋垫,其特征在于,具备跟骨前部支承凸部,该跟骨前部支承凸部用于从脚掌支承跟骨前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鞋用鞋垫,其特征在于,具备骰骨支承凸部,该骰骨支承凸部从与骰骨相当的部位包含与足舟骨相当的部位在内地朝向左右的两侧缘下倾而使厚度逐渐减小,并且从与所述骰骨相当的部位朝向前后地下倾而使厚度逐渐减小,从而朝向前后左右的放射方向地逐渐减小厚度来用于从足底支承所述骰骨,具备跟骨前部支承凸部,该跟骨前部支承凸部与所述骰骨支承凸部重叠配置,经由足底长韧带支承跟骨结节,由此在允许以所述骰骨支承凸部为中心的脚部的运动的状态下,抑制跟骰关节相对于足底的外侧纵弓的扭曲,从而用于从足底支承跟骨前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用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跟骨前部支承凸部设置为维持足底的外侧纵弓,整个跟骨在跟骨前部和跟骨后部这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毅金泽公彦高桥重辉佐山武生奥村宣久金子翔拓高田雄一
申请(专利权)人:有限会社BMZ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