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宏江专利>正文

一种同步发电机励磁调节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64476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3 1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同步发电机励磁调节保护电路,包括比较环节、检测桥电路、稳定环节、移相触发环节和低速过电流保护环节,比较环节包括发电机主绕组F、励磁绕组L、整流桥Q2、电阻R10和电容C4,检测桥电路包括电阻R12、电阻R13和二极管D9,稳定环节包括电阻R14、电阻R15和电容C6,移相触发环节包括单结晶体管BT、三极管BG2和电容C5,低速过电流保护环节包括继电器J1和和可控硅KG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励磁调节电路中设计了低速过电流保护环节和恒压保护环节,不仅电路结构简单,造价低,而且能稳定的为发电机提供恒压保护,提升了发电机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同步发电机励磁调节保护电路,包括比较环节、检测桥电路、稳定环节、移相触发环节和低速过电流保护环节,比较环节包括发电机主绕组F、励磁绕组L、整流桥Q2、电阻R10和电容C4,检测桥电路包括电阻R12、电阻R13和二极管D9,稳定环节包括电阻R14、电阻R15和电容C6,移相触发环节包括单结晶体管BT、三极管BG2和电容C5,低速过电流保护环节包括继电器J1和和可控硅KG1。本技术在励磁调节电路中设计了低速过电流保护环节和恒压保护环节,不仅电路结构简单,造价低,而且能稳定的为发电机提供恒压保护,提升了发电机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专利说明】一种同步发电机励磁调节保护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保护电路,具体是一种同步发电机励磁调节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发电机作为现代工业的电能来源,其稳定性越来越受到当代人们的重视,于是对发电机保护电路的设计成为人们努力的一个方向,目前对于发电机保护电路的设计有多种实现方式,但是大多稳定性差且电路结构复杂,在实际运用中效果较差,不能很好的对发电机提供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性强且电路结构简单的同步发电机励磁调节保护电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同步发电机励磁调节保护电路,包括比较环节、检测桥电路、稳定环节、移相触发环节和低速过电流保护环节,所述比较环节包括发电机主绕组F、励磁绕组L、整流桥Q2、电阻RlO和电容C4,所述检测桥电路包括电阻R12、电阻R13和二极管D9,所述稳定环节包括电阻R14、电阻R15和电容C6,所述移相触发环节包括单结晶体管BT、三极管BG2和电容C5,所述低速过电流保护环节包括继电器Jl和和可控硅KG1。 所述发电机主绕组F分别连接输出端A、输出端B、输出端C和输入端D,所述输出端A还分别连接电感L1、电阻R3、二极管D3负极和可控硅KGl的K极,所述输出端B还通过继电器J2连接到输出端C,所述输入端D还分别连接电感LI另一端、二极管D2负极、可控硅KG2的K极和电阻R2,所述电阻R3另一端连接电容C3,所述电阻R2另一端连接电容C2,所述电容C3另一端分别连接可控硅KGl的A极、电容C2另一端、二极管Dl负极、电容Cl和继电器Jl,电容Cl另一端连接电阻Rl,电阻Rl另一端分别连接熔断器FR、二极管Dl正极、二极管D2正极、二极管D3正极、继电器J2触点J2-1和继电器J2触点J2-2,所述熔断器FR另一端连接励磁绕组L,励磁绕组L另一端分别连接继电器Jl另一端、继电器J2触点J2-3和继电器J2触点J2-4,继电器J2触点J2-4另一端分别连接继电器J2触点J2-3另一端和按键开关K1,按键开关Kl另一端连接蓄电池E正极,学电池E负极连接电阻R6,电阻R6另一端分别连接继电器J2触点J2-1和继电器J2触点J2-2,所述可控硅KG2的G极连接三极管BG2集电极,所述可控硅KGl的G极连接三极管BGl集电极,三极管BGl发射极分别连接变压器Tl线圈L7、三极管BG2发射极、二极管D4负极、二极管D5负极、线圈L2和线圈L3,所述线圈L2另一端连接电阻R4,电阻R4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4正极和三极管BGl基极,所述线圈L3另一端连接电阻R5,电阻R5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5正极和三极管BG2基极,所述可控硅KG2的A极连接变压器Tl线圈L7另一端,所述变压器Tl线圈L6分别连接二极管D7负极、单结晶体管BT的BI极、二极管D6正极、整流桥Ql引脚2、继电器Jl触点Jl-1和按键开关K2,所述整流桥Ql引脚I通过电感L4连接到整流桥Ql引脚3,所述按键开关K2另一端分别连接继电器Jl触点J1-1、三极管BG4集电极、电阻R7、二极管D6负极和电阻R8,电阻R8另一端连接整流桥Ql引脚4,所述电阻R7另一端连接单结晶体管BT的B2极,所述单结晶体管BT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9和电容C5,电容C5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7正极和变压器Tl线圈L6另一端,所述电阻R9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BG4发射极、电容C6、电阻R16、电阻R12和二极管D9正极,所述电容C6另一端连接电阻R17,电阻R17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BG4基极、电阻Rl5和电容C7,电容C7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5另一端、电阻R16另一端和电阻R14,电阻R1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3和二极管D8负极,二极管D8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12另一端和电阻R11,电阻Rll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lO和电容C4,电容C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3另一端、二极管D9负极和整流桥Q2引脚2,整流桥Q2引脚I通过电感L5连接到整流桥Q2引脚3,整流桥Q2引脚4连接电阻RlO另一端。 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容Cl、电容C2、电容C3、电阻Rl和电阻R2组成阻容保护电路。 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按键开关K1、蓄电池E和电阻R6组成充磁和起励环节,当发电机无剩磁时,由蓄电池E充磁。 作为本技术再一步的方案:所述三极管BGl和三极管BG2组成脉冲分配环节,三极管BGl和三极管BG2的导通由变压器Tl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励磁调节电路中设计了低速过电流保护环节和恒压保护环节,不仅电路结构简单,造价低,而且能稳定的为发电机提供恒压保护,提升了发电机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同步发电机励磁调节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同步发电机励磁调节保护电路,包括比较环节、检测桥电路、稳定环节、移相触发环节和低速过电流保护环节,比较环节包括发电机主绕组F、励磁绕组L、整流桥Q2、电阻RlO和电容C4,检测桥电路包括电阻R12、电阻R13和二极管D9,稳定环节包括电阻R14、电阻R15和电容C6,移相触发环节包括单结晶体管BT、三极管BG2和电容C5,低速过电流保护环节包括继电器Jl和和可控硅KGl。 发电机主绕组F分别连接输出端A、输出端B、输出端C和输入端D,输出端A还分别连接电感L1、电阻R3、二极管D3负极和可控硅KGl的K极,输出端B还通过继电器J2连接到输出端C,输入端D还分别连接电感LI另一端、二极管D2负极、可控硅KG2的K极和电阻R2,电阻R3另一端连接电容C3,电阻R2另一端连接电容C2,电容C3另一端分别连接可控硅KGl的A极、电容C2另一端、二极管Dl负极、电容Cl和继电器J1,电容Cl另一端连接电阻R1,电阻Rl另一端分别连接熔断器FR、二极管Dl正极、二极管D2正极、二极管D3正极、继电器J2触点J2-1和继电器J2触点J2-2,熔断器FR另一端连接励磁绕组L,励磁绕组L另一端分别连接继电器Jl另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步发电机励磁调节保护电路,包括比较环节、检测桥电路、稳定环节、移相触发环节和低速过电流保护环节,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环节包括发电机主绕组F、励磁绕组L、整流桥Q2、电阻R10和电容C4,所述检测桥电路包括电阻R12、电阻R13和二极管D9,所述稳定环节包括电阻R14、电阻R15和电容C6,所述移相触发环节包括单结晶体管BT、三极管BG2和电容C5,所述低速过电流保护环节包括继电器J1和和可控硅KG1;所述发电机主绕组F分别连接输出端A、输出端B、输出端C和输入端D,所述输出端A还分别连接电感L1、电阻R3、二极管D3负极和可控硅KG1的K极,所述输出端B还通过继电器J2连接到输出端C,所述输入端D还分别连接电感L1另一端、二极管D2负极、可控硅KG2的K极和电阻R2,所述电阻R3另一端连接电容C3,所述电阻R2另一端连接电容C2,所述电容C3另一端分别连接可控硅KG1的A极、电容C2另一端、二极管D1负极、电容C1和继电器J1,电容C1另一端连接电阻R1,电阻R1另一端分别连接熔断器FR、二极管D1正极、二极管D2正极、二极管D3正极、继电器J2触点J2‑1和继电器J2触点J2‑2,所述熔断器FR另一端连接励磁绕组L,励磁绕组L另一端分别连接继电器J1另一端、继电器J2触点J2‑3和继电器J2触点J2‑4,继电器J2触点J2‑4另一端分别连接继电器J2触点J2‑3另一端和按键开关K1,按键开关K1另一端连接蓄电池E正极,学电池E负极连接电阻R6,电阻R6另一端分别连接继电器J2触点J2‑1和继电器J2触点J2‑2,所述可控硅KG2的G极连接三极管BG2集电极,所述可控硅KG1的G极连接三极管BG1集电极,三极管BG1发射极分别连接变压器T1线圈L7、三极管BG2发射极、二极管D4负极、二极管D5负极、线圈L2和线圈L3,所述线圈L2另一端连接电阻R4,电阻R4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4正极和三极管BG1基极,所述线圈L3另一端连接电阻R5,电阻R5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5正极和三极管BG2基极,所述可控硅KG2的A极连接变压器T1线圈L7另一端,所述变压器T1线圈L6分别连接二极管D7负极、单结晶体管BT的B1极、二极管D6正极、整流桥Q1引脚2、继电器J1触点J1‑1和按键开关K2,所述整流桥Q1引脚1通过电感L4连接到整流桥Q1引脚3,所述按键开关K2另一端分别连接继电器J1触点J1‑1、三极管BG4集电极、电阻R7、二极管D6负极和电阻R8,电阻R8另一端连接整流桥Q1引脚4,所述电阻R7另一端连接单结晶体管BT的B2极,所述单结晶体管BT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9和电容C5,电容C5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7正极和变压器T1线圈L6另一端,所述电阻R9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BG4发射极、电容C6、电阻R16、电阻R12和二极管D9正极,所述电容C6另一端连接电阻R17,电阻R17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BG4基极、电阻R15和电容C7,电容C7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5另一端、电阻R16另一端和电阻R14,电阻R1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3和二极管D8负极,二极管D8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12另一端和电阻R11,电阻R1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0和电容C4,电容C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3另一端、二极管D9负极和整流桥Q2引脚2,整流桥Q2引脚1通过电感L5连接到整流桥Q2引脚3,整流桥Q2引脚4连接电阻R10另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江周松林袁美瓷黄晓波董杰李庆友岳顺通武和平元宏亮成强闫江伟孙德杰郭亚斌
申请(专利权)人:张宏江周松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