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控式S分隔水道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57079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2 1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控式S分隔水道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由污水池、污水处理池、进水系统、曝气系统、不锈钢支架以及出水系统组成;进水系统将污水从污水池输送至污水处理池,同时曝气系统将空气输送至污水处理池右侧底部,污水在污水处理池右侧进行曝气处理,处理后污水通过污水处理池中部的沉降装置沉降后进入污水处理池左侧的污水回收装置,经由出水系统回流至污水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自控式S分隔水道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污水处理池分区科学,处理效率高,适合多类污水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控式S分隔水道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技术介绍
水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发生变化,使水体固有的生态系统和水体功能受到破坏。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在水源保护方面作了许多工作,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全国水源污染仍呈发展趋势,有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近50%的重点城镇水源水质不符合饮用水源的水质标准。由此可见,虽然近年来我国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不少江河湖泊的水质仍在逐渐变差。在这种情况下,在我国淡水资源本来就十分紧缺的前提下,完全不使用受到污染的淡水水源越来越不可能。也就是说,我国自来水厂不得不面临着使用更多的水质不符合要求的受污染原水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水源。目前,我国污水处理面临三个最突出的问题:1)资金严重不;2)污水处理水平低;3)污水处理的运行机制不合理。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控式S分隔水道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所述一种自控式S分隔水道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包括位于不锈钢支架5底部的污水池2、位于污水池上方的污水处理池1、分别连接污水池2和污水处理池1的进水系统3和出水系统6以及只连接污水处理池1的曝气系统4 ;所述的污水处理池1内中部设有沉降装置,左上部设有污水回收装置。进一步地,所述沉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污水处理池1左侧下方和中部的沉降隔板,所述沉降隔板垂直于污水处理池1前后池壁,且与前后池壁无缝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沉降隔板包括:左侧隔板1-1、中部隔板1-2、右侧隔板1-3 ;所述左侧隔板1-1的一端与污水处理池1侧立面无缝焊接,左侧隔板1-1的另一端与污水处理池1底部无缝焊接,并与污水处理池1底部呈现10° -45°相交;所述中部隔板1-2上端高度与污水处理池1高度相同,下端向左侧成锐角弯曲,中部隔板1-2的下端与左侧隔板1-1存在有2-lOcm的缝隙;所述右侧隔板1-3高度低于中部隔板1-2,右侧隔板1_3与中部隔板1-2的高度差为lcm-lOcm,右侧隔板1_3下端为S型弯曲,并与污水处理池1底部存在有2-10cm的缝隙。进一步的,所述污水回收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污水处理池(1)中的污水回收槽。进一步的,所述污水回收槽包括:污水回流槽1-4、污水回流孔1-5 ;所述污水回流槽1-4为U型构造,位于污水处理池1左侧上部,与污水处理池1前后池壁垂直相交;所述污水回流孔1-5均匀分布在污水回流槽1-4槽体两侧上部位置,污水回流孔1-5的数量为20-50 个。进一步的,所述曝气系统4包括:曝气管4-1、曝气孔4-2、输气管4-3、流量计4-4、气栗4-5组成;所述曝气管4-1位于污水处理池1右侧底部,数量至少为两根;所述曝气孔4-2均匀分布在曝气管4-1底部,每根曝气管4-1上曝气孔4-2数量不少于4个。进一步的,在距离所述污水处理池1上檐口处设有水位传感器1-6,所述水位传感器1-6到污水处理池1上檐口的距离为lcm-10cm。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的一种自控式S分隔水道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优点在于:(1)该装置可处理多种生活污水。(2)沉降物处理充分。(3)可对污水进行曝气反应,去除污水中有机质。(4)污水可循环处理,处理效果更好。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自控式S分隔水道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具有工艺流程简单可靠,处理效果明显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一种自控式S分隔水道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污水处理池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曝气系统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一种自控式S分隔水道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的俯视图。以上图1~图4中,1为污水处理池,1-1为左侧隔板,1-2为中部隔板,1_3为右侧隔板,1-4为污水回流槽,1-5为污水回流孔,1-6水位传感器,2为污水池,3为进水系统,4为曝气系统,4-1为曝气管,4-2为曝气孔,4-3为输气管,4-4为流量计,4_5为气栗,5为不锈钢支架,6为出水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自控式S分隔水道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进行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自控式S分隔水道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示意图,包括污水处理池1、污水池2、进水系统3、曝气系统4、不锈钢支架5和出水系统6组成;污水从污水池2底部经进水系统3进入污水处理池1上部,空气经曝气系统4后经过曝气孔4-2进入污水处理池1,在污水处理池1中经过沉降后,从出水系统6流回污水池2。如图2所示,所述污水处理池1由左侧隔板1-1、中部隔板1-2、右侧隔板1_3、污水回流槽1-4、污水回流孔1-5和水位传感器1-6组成;污水从右侧隔板1-3底部进入沉降区,从中部隔板1-2底部流过进入回收区,通过污水回流孔1-5进入污水回流槽1-4,当污水处理池1液位到达水位传感器1-6处时,水位传感器1-6将电信号传递给主控箱,主控箱控制进水系统3停止工作。如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一种自控式S分隔水道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的曝气装置的示意图,曝气装置4分为主进气管道4-1与分支管道4-2,主进气管道4-1连通分支管道4-2,在分支管道4-2底部管壁均匀分布曝气口。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设备的工作过程是:污水池2中污水通过与污水池2底部连接的进水系统3,运送到污水处理池1上部,曝气系统4产生气泡通过曝气孔4-2通入污水处理池1中,污水在曝气区处理之后,顺序通过右侧隔板1-3,中间隔板1-2,左侧隔板1-1,由于隔板底部为倾斜布置,污水中沉降物通过倾斜面滑落,处理后污水在污水处理池1左侧上部经过污水回流孔1-5,进入污水回流槽1-4,污水回流槽1-4与出水系统6相连,处理后污水通过出水系统6最后回到污水池,其中,当污水处理池1液位到达水位传感器1-6处时,水位传感器1-6将电信号传递给主控箱,主控箱控制进水系统3停止工作。通过上述流程,使得污水中有机物质得到充分的曝气和沉降处理,污水回流之后可以重新循环处理,大大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果。本专利技术适合不同浓度、多种类型的污水处理,具有效率高、效果好、操作便捷、使用灵活等优点。【主权项】1.一种自控式s分隔水道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不锈钢支架(5)底部的污水池(2)、位于污水池上方的污水处理池(1)、分别连接污水池(2)和污水处理池(1)的进水系统(3)和出水系统(6),以及只连接污水处理池(1)的曝气系统(4);所述的污水处理池(1)内中部设有沉降装置,左上部设有污水回收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控式S分隔水道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污水处理池(1)左侧下方和中部的沉降隔板,所述沉降隔板垂直于污水处理池(1)前后池壁,且与前后池壁无缝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控式S分隔水道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隔板包括:左侧隔板(1-1)、中部隔板(1-2)、右侧隔板(1-3);所述左侧隔板(1-1)的一端与污水处理池(1)侧立面无缝焊接,左侧隔板(1-1)的另一端与污水处理池(1)底部无缝焊接,并与污水处理池(1)底部呈现10° -45°相交;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控式S分隔水道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不锈钢支架(5)底部的污水池(2)、位于污水池上方的污水处理池(1)、分别连接污水池(2)和污水处理池(1)的进水系统(3)和出水系统(6),以及只连接污水处理池(1)的曝气系统(4);所述的污水处理池(1)内中部设有沉降装置,左上部设有污水回收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峙梁骁肖扬马捷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