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附子与银杏套种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856980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2 14: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附子与银杏套种的方法,旨在提供一种附子产量高的附子与银杏套种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整地;(2)选种、栽种;(3)田间管理;(4)附子采收及加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有效提高附子的产量,通过采用药渣、石灰石及银杏的防虫功能,以及药渣及石灰石的杀菌功能,可极大降低施药量和施药成本,进而降低附子中的农药残留,提高附子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
,尤其是涉及。
技术介绍
银杏为阳性树,喜适当湿润而排水良好的深厚壤土,适于生长在水热条件比较优越的亚热带季风区。在酸性土(pH4.5)、石灰性土(pH8.0)中均可生长良好,而以中性或微酸土最适宜,不耐积水之地,较能耐旱。由于银杏具有食用价值、经济价值、园林价值、生态价值及药用价值等,在我国得到广泛种植。我国不仅是银杏的故乡,而且也是栽培、利用和研究银杏最早、成果最丰富的国家地区之一。古往今来,无论是银杏栽培面积,还是银杏产量,中国均居世界首位。附子,又名乌头或附片,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炮制为盐附子、黑附子(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属温里药,中药中“回阳救逆第一品”。附子由于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在我国广泛种植。目前,银杏和附子套种的方法尚未得到应用,如何使银杏和附子实现有效套种,使附子具有较高的产量,且降低用药量和用药成本,降低附子农药残留,提高附子质量及种植户的收益,成为解决我国可用耕地不足的又一突破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附子产量高,施药成本低且品质好的附子与银杏套种的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整地 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山地,10月下旬每亩地施腐熟药渣3500?4500千克作底肥,按宽lm作墒面,墒面边缘用石灰石镶边;墒面间留有宽为0.3m、深0.lm的沟渠;预先在沟渠中栽种银杏扦插苗,银杏扦插苗在沟渠中按株距0.3m栽种一行;并在墒面中按每亩撒入磷酸钙50kg及复合肥20kg,磷酸钙、复合肥碎细混合撒入墒面并搅拌均匀,以备下种; (2)选种、栽种 a、附子选种:附子用块根繁殖;块根按大小可分三级,一级每100个块根重2千克,二级重0.75?1.75千克,三级重0.25?0.5千克,选用二级块根用作附子种根,每亩用二级块根11000?12000个,为130?150千克,凡是块根皮上带黑疤,水旋病及有伤口和病虫害的块根,不可作种;种根挖出后,放在背风阴凉的地方摊晾,厚约6厘米,晾7?15天,使皮层水分稍干一些即可栽种; b、栽种:11月上旬在墒面中按株行距0.2mX0.3m、窝深0.12m埋入附子块根,后覆土 7厘米厚,以盖住附子块根为宜; (3)田间管理 a、中耕除草:11月中旬前后浅锄草1次,保持田间无杂草; b、补苗:第二年早春附子苗出齐后及时进行补苗,取健苗带土补栽,压实,浇清水以利成活; c、追肥、培土:附子一般每年追肥3次,于第二年2月上旬出现5?6片叶子时,每亩用尿素6千克,兑水800kg在行间挖小沟顺沟灌1次,并每亩喷洒叶面肥40千克,该叶面肥包括按重量比的以下成分:焦磷酸钠8?10份、硼砂6?8份、硫酸镁5?6份、维生素B4?6份、碳酸钾6?8份、腐殖酸8份、甲叉琥珀酸16份、水80份;第二次在第二年4月份修根后,每亩用磷酸二铵或尿素8kg,兑水1000kg在行间挖小沟顺沟灌1次,并每亩喷洒叶面肥70千克,该叶面肥包括按重量比的以下成分:焦磷酸钠8?10份、硼砂6?8份、硼酸20份、碳酸钾32份、ε -聚赖氨酸12份、腐殖酸8份、微量元素6份、己酸二乙氨基乙醇脂0.6份、水60份;其中,微量元素中按重量比含有:锌2份、铜0.6份、铁0.5份、锰0.4份、砷0.6份、钴0.2份、钼0.1份;第三次在第二年6月上旬进行,每亩用尿素10千克,兑1000千克水淋灌,再追施复合肥15kg,在追肥的同时进行培土,厚6?15厘米;同时每亩喷洒叶面肥80千克,该叶面肥包括按重量比的以下成分:焦磷酸钠8?10份、硼砂6?8份、硼酸20份、碳酸钾32份、ε -聚赖氨酸12份、腐殖酸8份、微量元素6份、己酸二乙氨基乙醇脂0.6份、水60份;其中,微量元素中按重量比含有:锌2份、铜0.6份、铁0.5份、锰0.4份、砷0.6份、钴0.2份、钼0.1份; d、摘顶:苗高30?36厘米时进行第一次摘顶,7天后摘二类苗的顶,再过7天摘三类苗的顶,摘顶后腑芽生长快,应及时摘掉; e、修根:在4月上旬谷雨以前、立夏后修根1次:轻轻创开根部土,均匀地保留2?3个健壮的新生附子,其余小附子全部切掉取出,注意勿伤根和茎杆; f、病虫害防治; (4)附子采收及加工 在第二年7月下旬收获;用二齿耙挖出附子全株,抖去泥沙,摘下附子,去掉须根成泥附子以备加工,同时母根砍下晒干成乌头;带附子采收后,进行整地后即可采用相同的步骤进行附子的再次种植。优选的是,所述步骤(2)中附子摊晾时,在摊晾场地铺设一层石灰粉,并在附子表面撒一层石灰粉。优选的是,所述步骤(1)中的药渣为黄芪、熟地或桂皮。优选的是,所述步骤(1)中的药渣来自中药厂制药后的残渣。优选的是,所述步骤(1)中的银杏扦插苗的育苗方式如下:在春季3?4月选用银杏老枝扦插,从成品苗圃采穗或在大树上选取1~2年生的优质枝条,剪截成15厘米~20厘米长的插条,上剪口要剪得平滑呈圆形,下剪口剪成马耳形;剪好后,每50根扎成一捆,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用lOOppm的ABT生根粉浸泡1小时,扦插于细黄沙或疏松的苗床土壤中;扦插后浇足水,保持土壤湿润,约40天后即可生根;成活后进行正常管理,待第二年春季进行移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本专利技术可有效提高附子的产量,通过采用药渣、石灰石及银杏的防虫功能,以及药渣及石灰石的杀菌功能,可极大降低施药量和施药成本,进而降低附子中的农药残留,提高附子的品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 (1)选地、整地 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山地,10月下旬每亩地施腐熟药渣4500千克作底肥,按宽lm作墒面,墒面边缘用石灰石镶边;墒面间留有宽为0.3m、深0.lm的沟渠;预先在沟渠中栽种银杏扦插苗,银杏扦插苗在沟渠中按株距0.3m栽种一行;并在墒面中按每亩撒入磷酸钙50kg及复合肥20kg,磷酸钙、复合肥碎细混合撒入墒面并搅拌均匀,以备下种; (2)选种、栽种 a、附子选种:附子用块根繁殖;块根按大小可分三级,一级每100个块根重2千克,二级重0.75?1.75千克,三级重0.25?0.5千克,选用二级块根用作附子种根,每亩用二级块根11000?12000个,为130?150千克,凡是块根皮上带黑疤,水旋病及有伤口和病虫害的块根,不可作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附子与银杏套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整地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山地,10月下旬每亩地施腐熟药渣3500~4500千克作底肥,按宽1m作墒面,墒面边缘用石灰石镶边;墒面间留有宽为0.3m、深0.1m的沟渠;预先在沟渠中栽种银杏扦插苗,银杏扦插苗在沟渠中按株距0.3m栽种一行;并在墒面中按每亩撒入磷酸钙50kg及复合肥20kg,磷酸钙、复合肥碎细混合撒入墒面并搅拌均匀,以备下种;(2)选种、栽种a、附子选种:附子用块根繁殖;块根按大小可分三级,一级每100个块根重2千克,二级重0.75~1.75千克,三级重0.25~0.5千克,选用二级块根用作附子种根,每亩用二级块根11000~12000个,为130~150千克,凡是块根皮上带黑疤,水旋病及有伤口和病虫害的块根,不可作种;种根挖出后,放在背风阴凉的地方摊晾,厚约6厘米,晾7~15天,使皮层水分稍干一些即可栽种;b、栽种:11月上旬在墒面中按株行距0.2m×0.3m、窝深0.12m埋入附子块根,后覆土7厘米厚,以盖住附子块根为宜;(3)田间管理a、中耕除草:11月中旬前后浅锄草1次,保持田间无杂草;b、补苗:第二年早春附子苗出齐后及时进行补苗,取健苗带土补栽,压实,浇清水以利成活;c、追肥、培土:附子一般每年追肥3次,于第二年2月上旬出现5~6片叶子时,每亩用尿素6千克,兑水800kg在行间挖小沟顺沟灌1次,并每亩喷洒叶面肥40千克,该叶面肥包括按重量比的以下成分:焦磷酸钠8~10份、硼砂6~8份、硫酸镁5~6份、维生素B 4~6份、碳酸钾6~8份、腐殖酸8份、甲叉琥珀酸16份、水80份;第二次在第二年4月份修根后,每亩用磷酸二铵或尿素8kg,兑水1000kg在行间挖小沟顺沟灌1次,并每亩喷洒叶面肥70千克,该叶面肥包括按重量比的以下成分:焦磷酸钠8~10份、硼砂6~8份、硼酸20份、碳酸钾32份、ε‑聚赖氨酸12份、腐殖酸8份、微量元素6份、己酸二乙氨基乙醇脂0.6份、水60份;其中,微量元素中按重量比含有:锌2份、铜0.6份、铁0.5份、锰0.4份、砷0.6份、钴0.2份、钼0.1份;第三次在第二年6月上旬进行,每亩用尿素10千克,兑1000千克水淋灌,再追施复合肥15kg,在追肥的同时进行培土,厚6~15厘米;同时每亩喷洒叶面肥80千克,该叶面肥包括按重量比的以下成分:焦磷酸钠8~10份、硼砂6~8份、硼酸20份、碳酸钾32份、ε‑聚赖氨酸12份、腐殖酸8份、微量元素6份、己酸二乙氨基乙醇脂0.6份、水60份;其中,微量元素中按重量比含有:锌2份、铜0.6份、铁0.5份、锰0.4份、砷0.6份、钴0.2份、钼0.1份;d、摘顶:苗高30~36厘米时进行第一次摘顶,7天后摘二类苗的顶,再过7天摘三类苗的顶,摘顶后腑芽生长快,应及时摘掉;e、修根:在4月上旬谷雨以前、立夏后修根1次:轻轻创开根部土,均匀地保留2~3个健壮的新生附子,其余小附子全部切掉取出,注意勿伤根和茎秆;f、病虫害防治;(4)附子采收及加工在第二年7月下旬收获;用二齿耙挖出附子全株,抖去泥沙,摘下附子,去掉须根成泥附子以备加工,同时母根砍下晒干成乌头;带附子采收后,进行整地后即可采用相同的步骤进行附子的再次种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新成张广辉宋婉玲刘华春朱琳潘云夏米蕊蒋亚良赵森荣杨艾鑫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希尔康种植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