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刮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49590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1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式刮杠,包括:刮杠本体,设有刮杠折叠端和抹平面;贴靠部,设有贴靠折叠端和贴靠面;以及活动连接于所述刮杠折叠端和所述贴靠折叠端的折叠部,所述刮杠本体通过所述折叠部绕着所述贴靠部转动时,所述抹平面与所述贴靠面共边。通过设置贴靠部实现刮杠本体与贴靠部的转动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折叠式刮杠能够根据女儿墙顶部的坡度进行适应性转动调节,并且刮杠本体通过所述折叠部绕着所述贴靠部转动时,所述抹平面与所述贴靠面共边,并且该边能够位于女儿墙竖向墙体与女儿墙顶部的交界处,从而使得刮杠本体在抹灰工作过程中,不会留下刮痕,解决了女儿墙竖向墙体与女儿墙顶部的交界处容易在抹灰时留下刮痕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抹平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折叠式刮杠
技术介绍
根据规范要求,为满足排水要求,墙体顶部尤其是女儿墙顶部一般设置不小于2%且内低外高的坡度。如图1所示,女儿墙la坡顶抹灰时,一般使用两个刮杠2a、3a,刮杠2a贴靠在女儿墙la竖向墙体,刮杠3a置于女儿墙la顶部,操作人员紧握刮杠2a和刮杠3a,缓慢拖动完成施工。在上述施工过程中,如图1所示,刮杠2a和刮杠3a极易在女儿墙la竖向墙体与女儿墙la顶部的交界处留下两道刮痕,严重影响了屋面工程的观感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折叠式刮杠,以解决女儿墙竖向墙体与女儿墙顶部的交界处容易在抹灰时留下刮痕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一种折叠式刮杠,包括:刮杠本体,设有刮杠折叠端和抹平面;贴靠部,设有贴靠折叠端和贴靠面;以及活动连接于所述刮杠折叠端和所述贴靠折叠端的折叠部,所述刮杠本体通过所述折叠部绕着所述贴靠部转动时,所述抹平面与所述贴靠面共边。本技术折叠式刮杠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折叠部包括:分别固定于所述贴靠折叠端两侧的两个固定弧形连接片,包括固定于所述贴靠折叠端的固定端和所述固定端相对的连接端;贯穿连接于两个所述固定弧形连接片的连接端的螺杆,所述螺杆的两端设有紧固螺母;以及通过紧固螺栓分别固定于所述刮杠折叠端两侧的滑动弧形连接片,设有弧形的行程槽孔,所述紧固螺栓和所述螺杆穿设于所述行程槽孔。本技术折叠式刮杠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折叠部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螺杆上且位于两个所述固定弧形连接片之间的套筒,两个所述滑动弧形连接片分别位于所述套筒两端与所述固定弧形连接片之间。本技术折叠式刮杠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弧形连接片的固定端通过固定螺栓固定于所述贴靠折叠端。本技术折叠式刮杠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螺栓与所述固定弧形连接片之间、所述紧固螺母与所述固定弧形连接片之间以及所述紧固螺栓与所述滑动弧形连接片之间均设有垫片。本技术折叠式刮杠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刮杠本体与所述贴靠部均为铝合金矩管。本技术折叠式刮杠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刮杠本体中与所述刮杠折叠端相对的另一端以及所述贴靠部中与所述贴靠折叠端相对的另一端均封堵有塑料卡扣。本技术折叠式刮杠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刮杠本体与所述贴靠部上均设有操作把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贴靠部实现刮杠本体与贴靠部的转动连接,使得本技术折叠式刮杠能够根据女儿墙顶部的坡度进行适应性转动调节,并且刮杠本体通过所述折叠部绕着所述贴靠部转动时,所述抹平面与所述贴靠面共边,并且该边能够位于女儿墙竖向墙体与女儿墙顶部的交界处,从而使得刮杠本体在抹灰工作过程中,不会留下刮痕,并确保整面墙体顺直统一,大大提升了屋面女儿墙观感效果,解决了女儿墙竖向墙体与女儿墙顶部的交界处容易在抹灰时留下刮痕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女儿墙坡顶抹灰时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折叠式刮杠的正视图。图3为图2中S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折叠式刮杠中折叠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利于对本技术的结构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请参照图2和图3,图2为本技术折叠式刮杠的正视图,图3为图2中S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如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式刮杠,包括:刮杠本体2,设有刮杠折叠端21和抹平面20 ;贴靠部3,设有贴靠折叠端31和贴靠面30 ;以及活动连接于刮杠折叠端21和贴靠折叠端31的折叠部4,刮杠本体2通过折叠部4绕着贴靠部3转动时,抹平面20与贴靠面30共边1。以下对上述组件进行详细说明。请参照图2和图4,图4为本技术折叠式刮杠中折叠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4所示,较佳地,刮杠本体2与贴靠部3可以是均为铝合金矩管。更近一步地,如图2所示,刮杠本体2中与刮杠折叠端21相对的另一端22封堵有塑料卡扣7,贴靠部3中与贴靠折叠端31相对的另一端32封堵有塑料卡扣8。通过在空心的刮杠本体2管口封堵塑料卡扣7以及在空心的贴靠部3管口封堵塑料卡扣8,从而防止水泥浆进入刮杠本体2和贴靠部3空心内,导致刮杠越来越重,无形中增强工人劳动强度的问题。为了便于操作人员操作刮杠本体2与贴靠部3进行施工,刮杠本体2上设有操作把手5,贴靠部3上设有操作把手6。接下来,请参照图3和图4,折叠部4包括:分别固定于贴靠折叠端31两侧的两个固定弧形连接片40,包括固定于贴靠折叠端31的固定端和所述固定端相对的连接端,固定弧形连接片40的固定端可以是通过固定螺栓47固定于贴靠折叠端31 ;贯穿连接于两个固定弧形连接片40的连接端的螺杆41,螺杆41的两端设有紧固螺母42 ;以及通过紧固螺栓43分别固定于刮杠折叠端21两侧的滑动弧形连接片44,滑动弧形连接片44上设有弧形的行程槽孔45,紧固螺栓43和螺杆41穿设于行程槽孔45。为了使得位于同一侧的固定弧形连接片40和滑动弧形连接片44能够贴靠在一起,如图4所示,通过选择适当长度的套筒46,套筒46套设于螺杆41中部,套筒46位于两个固定弧形连接片40之间。较佳地,固定螺栓47与固定弧形连接片40之间、紧固螺母42与固定弧形连接片40之间以及紧固螺栓43与滑动弧形连接片44之间均设有垫片48。折叠部4在使用时,先拧松紧固螺母42和紧固螺栓43,从而能够拨动滑动弧形连接片44,使得刮杠本体2能够以边1为转轴中心绕着贴靠部3转动。在具有上述结构特征后,结合图2、图3和图4,以女儿墙为例,本技术可按以下过程实施:首先,将贴靠部3贴靠在女儿墙竖向墙体;然后,拧松紧固螺母42和紧固螺栓43 ;接着,通过操作操作把手5,使得刮杠本体2贴向女儿墙坡顶,由于此时滑动弧形连接片44与固定弧形连接片40处于可相对滑动的状态,当刮杠本体2以边1为转轴中心绕着贴靠部3转动时,滑动弧形连接片44能够贴靠在固定弧形连接片40内侧沿着行程槽孔45滑动;接着,当刮杠本体2贴靠在女儿墙坡顶时,拧紧紧固螺母42和紧固螺栓43 ;最后,紧握并缓慢拖动两个操作把手5、6,完成女儿墙的抹灰工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过设置贴靠部实现刮杠本体与贴靠部的转动连接,使得本技术折叠式刮杠能够根据女儿墙顶部的坡度进行适应性转动调节,并且刮杠本体通过所述折叠部绕着所述贴靠部转动时,所述抹平面与所述贴靠面共边,并且该边能够位于女儿墙竖向墙体与女儿墙顶部的交界处,从而使得刮杠本体在抹灰工作过程中,不会留下刮痕,并确保整面墙体顺直统一,大大提升了屋面女儿墙观感效果,解决了女儿墙竖向墙体与女儿墙顶部的交界处容易在抹灰时留下刮痕等问题。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技术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折叠式刮杠,其特征在于,包括: 刮杠本体,设有刮杠折叠端和抹平面; 贴靠部,设有贴靠折叠端和贴靠面;以及 活动连接于所述刮杠折叠端和所述贴靠折叠端的折叠部,所述刮杠本体通过所述折叠部绕着所述贴靠部转动时,所述抹平面与所述贴靠面共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刮杠,其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式刮杠,其特征在于,包括:刮杠本体,设有刮杠折叠端和抹平面;贴靠部,设有贴靠折叠端和贴靠面;以及活动连接于所述刮杠折叠端和所述贴靠折叠端的折叠部,所述刮杠本体通过所述折叠部绕着所述贴靠部转动时,所述抹平面与所述贴靠面共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维强王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