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84400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1 11:50
美容装置(1)具有:主体部(10),其具有空心部;以及施疗部(20),该施疗部设置于在从主体部(10)的厚度方向Z进行观察的状态下的主体部(10)的端部,并且该施疗部在外周缘(20a)上形成有至少1个凸曲部(22、23、24)。在施疗部(20)的内部设置有振动部,所述振动部用于向施疗部(20)施加振动,以使施疗部(20)相对于主体部(10)进行相对振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与使用者的皮肤抵接来对皮肤施加物理刺激的美容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一种美容装置,该美容装置具有主体外壳和施疗部,使用者在把持着主体外壳的状态下使施疗部与皮肤抵接,并使该施疗部在皮肤上移动,从而能够对皮肤施加物理刺激。这样的美容装置例如记载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7-537774号公报)中。然而,在使用这样的以往的美容装置的情况下,为了对皮肤施加物理刺激,需要使用者直接移动美容装置这样的动作。即,以往的美容装置构成为只能通过使用者直接移动美容装置这样的动作来对皮肤施加物理刺激。因此,为了获得更好的按摩效果,需要使用者将施疗部用力地按压在皮肤上的动作,以及使用者使施疗部在皮肤表面上快速滑动等动作。然而,如果将施疗部用力地按压在皮肤上,或使施疗部在皮肤表面快速滑动,则会存在对作为被施疗部的皮肤施加了过度的负荷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以往的问题而做成的,其提供一种即使不将施疗部用力地按压在皮肤上,或不使施疗部在皮肤表面上快速滑动,也能够获得较好的按摩效果的美容装置。具体而言,为了解决以往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美容装置具有:主体部,其具有空心部;以及施疗部,该施疗部设置于在从主体部的厚度方向进行观察的状态下的主体部的端部。施疗部具有外周缘,并且在外周缘上形成有至少1个凸曲部。在施疗部的内部设置有振动部,所述振动部用于向施疗部施加振动,以使施疗部相对于主体部进行相对振动。采用这样的结构,在使施疗部与皮肤等被施疗部抵接的状态下,即使使用者不直接移动美容装置,也能够使施疗部进行机械性的振动。另外,能够将与通过使用者用手移动美容装置的动作所施加的物理刺激相比细微的振动施加于皮肤等,能够使皮肤等进行细微的振动。由此,能够减轻施加在皮肤等的负荷,并且获得更好的按摩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美容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从与图1不同的方向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美容装置所得到的立体图。图3是从与图1和图2不同的方向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美容装置所得到的立体图。图4是从与图1?图3不同的方向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美容装置所得到的立体图。图5是从侧面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美容装置所得到的图。图6是表示图5的6-6线的截面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图5的7-7线的截面的剖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美容装置的主视图。图9是表示图8的9-9线的截面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图8的10-10线的截面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图8的11-11线的截面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图8的12-12线的截面的剖视图。图13是表示图8的13-13线的截面的剖视图。图14是表示图8的14-14线的截面的剖视图。图15是表示图8的15-15线的截面的剖视图。图16是表示图8的16-16线的截面的剖视图。图17是表示图8的17-17线的截面的剖视图。图18是表示图8的18-18线的截面的剖视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施疗部的主视图。图20是从侧面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施疗部所得到的图。图2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美容装置的电路结构的图。图22A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美容装置的振动模式A的时序图。图22B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美容装置的振动模式B的时序图。图22C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美容装置的振动模式C的时序图。图23是将图14所示的虚线圆所包含的棱线部的R形状放大而成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另外,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将与主体部10的长边部10a(参照图8)大致平行的方向作为长度方向X或者X方向来进行说明。另外,将主体部10的厚度方向(参照图5)作为厚度方向Z或者Z方向来进行说明。另外,将与长度方向X正交并且与厚度方向Z正交的方向作为短边方向Y或者Y方向来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从正面观察主体部10的状态(例如,图8所示的状态)作为从厚度方向Z(z方向)观察主体部10的状态进行说明。如图1?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美容装置1包括具有空心部S1的主体部10,更加优选的是,包括具有空心部S1的扁平状的主体部10。另外,美容装置1具有在主体部10的端部10e设置的施疗部20。施疗部20具有外周缘20a,在外周缘20a上形成有至少1个凸曲部。对于本实施方式而言,在外周缘20a上形成有3个凸曲部22、23、24,但凸曲部的数量并不限于此,可以在外周缘20a上形成1个或者两个凸曲部,也可以在外周缘20a上形成4个以上的凸曲部。如图8所示,主体部10具有在从Z方向观察主体部10的状态下,构成美容装置1的外周缘的长边部10a和与长边部10a相对的短边部10b。而且,如图8所示,主体部10具有第1斜边部10c和第2斜边部10d。第1斜边部10c将主体部10的长边部10a的上方的一端与短边部10b的上方的一端连结起来。第2斜边部10d将主体部10的长边部10a的下方的另一端与短边部10b的下方的另一端连结起来,从而构成美容装置1的外周缘。另外,如图8所示,由短边部10b和第1斜边部10c形成主体部10的设置有施疗部20的端部10e。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而言,与第2斜边部10d相比,第1斜边部10c倾斜的坡度缓(相对于长边部10a的角度小)。这样一来,主体部10具有在从厚度方向Z观察主体部10的状态下,由长边部10a、短边部10b、第1斜边部10c以及第2斜边部10d形成的大致梯形形状。在使用者使用美容装置1时,主体部10作为供使用者的手把持的把持部发挥作用。而且,使用者在把持着主体部10的状态下,将施疗部20抵接于使用者自身的皮肤或者使用者以外的被作用者的皮肤等,并使主体部10移动,从而对使用者或者被作用者的皮肤等施加物理刺激。这样一来,本实施方式的美容装置1在主体部10被使用者把持的状态下,将施疗部20抵接于使用者或者被作用者的皮肤等,并由使用者的手使施疗部20在使用者或者被作用者的皮肤等上进行物理性的移动,从而能够对皮肤等施加物理刺激。而且,主体部10包括具有空心部S1的主体外壳11,更加优选的是,包括具有空心部S1的扁平状的主体外壳11,主体外壳11构成了主体部10的外廓。但是,如果在主体外壳11的外表面11a形成棱边,则在使用者把持主体部10时,棱边将会碰到使用者的手,可能会给使用者的手带来多余的刺激。因此,对于本实施方式而言,主体外壳11以外表面11a整体带有圆角的方式形成。利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尽可能地抑制在外表面11a上形成棱边,能够抑制给使用者带来多余的刺激。主体部10的主体外壳11例如能够构成为:通过将由合成树脂形成的多个分割体拼合在一起,在内部形成有上述空心部S1。在空心部S1内内置有控制电路基板80和电池90等各种电子设备。而且,在主体外壳11的一个面11c上形成有供电池90装入取出的插入孔lie,插入孔lie被可装卸的盖部12封堵。如图8所示,盖部12具有外盖13和内盖14,在盖部12以封堵插入孔lie的方式安装于主体外壳11的状态下,外盖13构成主体部10的外表面10j,内盖14被收纳在空心部S1内。而且,盖部12具有抑制液体从插入孔lie进入空心部S1内的橡胶密封件15,橡胶密封件15被外盖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美容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美容装置,其中,该美容装置具有:主体部,其具有空心部;以及施疗部,其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端部,所述施疗部具有外周缘,所述外周缘形成为具有至少1个凸曲部,在所述施疗部的内部设置有振动部,所述振动部用于向所述施疗部施加振动,以使所述施疗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进行相对振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村央大野木洋子野野村育子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