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型一次性尿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37162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1 0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防止固着于环部的连接用翼条部意外脱离的开放型一次性尿布。其具有吸收体,将连接用翼条部固着于目标带来进行穿戴。在吸收体的与背面片相对的面横向排列地形成有多条在纵向上蜿蜒曲折地延伸的槽部。槽部具有凸部和凹部,相邻的各两条槽部处于在凹部彼此之间较大程度地分开而在凸部彼此之间靠近或者接触的状态。吸收体在较大程度地分开的槽部和槽部这两条槽部之间形成与背面片接合的接合部位。机械性粘扣的目标带与多个接合部位重叠地向横向延伸,横跨多条槽部地接合于背面片。欲使固着于目标带的连接用翼条部自目标带脱离时,连接用翼条部借助目标带和背面片使吸收体在接合部位和接合部位之间的槽部处产生变形而防止连接用翼条部脱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开放型一次性尿布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有使用将钩构件相对于环构件装拆的机械性粘扣来进行穿戴的开放型一次性尿布。例如,在日本特开平4 — 276251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的作为现有技术之一的吸收性制品中,在形成于后部腰部的两侧的耳部分安装有作为钩构件的钩翼条。前部腰部在形成于两侧的耳部分之间安装有作为环构件的环?片。该环.片并不将其整个下表面粘接于背面片,而在吸收性制品的宽度方向上不连续地以残留非接合部的方式粘接在背面片上,由此在环.片上交替地出现接合部和非接合部。所述文献示出,在那样的环.片处,相对于背面片的移动变得自由,与钩翼条之间的剥离力、剪切力增加。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 - 27625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_7]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一次性尿布的钩构件和环构件如前述那样发挥作用时,根据尿布穿戴者身体的活动方式的情况,能够防止钩构件自环构件意外脱离。因该环构件安装于背面片,在穿戴着尿布时,穿戴者的手有时会接触该环构件,因此优选是该环构件由肌肤触感较好的无纺布形成。但是,由无纺布形成的环构件在接合于背面片时,在尿布的横向上,若欲交替地形成接合部和非接合部,则在使固着于环构件的钩构件自环构件脱离时,有时会发生如下情况:形成环构件的纤维的至少末端部分的纤维彼此的缠结松散从而容易在非接合部处自环构件脱落。由于成为那样状态的纤维最早无法作为环构件发挥功能,因此环构件变成为钩构件难以固着或者固着了的钩构件容易脱离的环构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提供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这样问题的改进后的开放型一次性尿布。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用于解决所述课题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被改进的开放型一次性尿布,其具有纵向和横向,在透液性的正面片和不透液性的背面片之间设置有吸收体,在所述纵向上隔着下档区域相对的前腰围区域和后腰围区域中的一者的两侧部形成有包括机械性粘扣的钩构件的连接用翼条部,在所述前腰围区域和所述后腰围区域中的另一者的所述背面片的外表面侧形成有目标部,该目标部成为能够装拆所述钩构件的所述机械性粘扣的环构件。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以下的构成。在所述吸收体的与所述背面片相对的面,形成有多条朝向所述纵向蜿蜒曲折地延伸且相互并行的槽部。在所述横向上相邻的各两条所述槽部形成有自一个所述槽部朝向另一个所述槽部凸的凸部和朝向远离另一个所述槽部的方向凹的凹部,从而使各两条所述槽部处于在所述横向上相对的所述凹部之间较大程度地分开而在所述横向上相对的所述凸部之间靠近或者接触的状态。所述吸收体在所述较大程度地分开的所述凹部之间涂敷用于形成与所述背面片接合的接合部位的热熔粘接剂,从而使所述接合部位在所述横向上隔着所述槽部断续地进行排列。所述目标部利用朝向所述横向延伸的纤维无纺布形成,该目标部具有与断续地排列的多个所述接合部位重叠的长度,该目标部在横跨多条所述槽部的状态下接合于所述背面片。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开放型一次性尿布,在吸收体的与背面片相对的面以横向排列的方式形成有多条朝向纵向蜿蜒曲折地延伸的槽部。相邻的各两条槽部处于在凹部彼此之间较大程度地分开而在凸部彼此之间靠近或者接触的状态。吸收体在较大程度地分开的两条槽部之间形成用于与背面片接合的接合部位。机械性粘扣的目标部以与多个接合部位重叠的方式朝向横向延伸,从而在横跨多条槽部的状态下接合于背面片。在目标部与固着于目标部的连接用翼条部的钩构件之间,若作用有欲使钩构件自目标部脱离的剥离力,则钩构件借助目标部和背面片使吸收体在处于接合部位和接合部位之间的槽部处进行变形,从而能够暂时地防止钩构件自目标部脱离,防止钩构件意外脱离。【附图说明】以下的附图,除了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以外,还示出了能够选择性地实施的方式和能够组合地实施的方式。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尿布的典型的穿戴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表不图1的尿布的内表面侧的局部剖俯视图。图3是表示图2的III — III线截面的图。图4是表示吸收体的外表面侧的局部剖俯视图。图5是示意地表示图1的V — V线截面的图。图6是与示意地表示连接用翼条部的动作的图5同样的图。图7是表不实施方式的一例子的与图4同样的图。附图标iP,说曰月10、尿布;11、前腰围区域;12、后腰围区域;13、下档区域;14、连接用翼条部(粘扣带);16、目标部(目标带);17、钩构件;20、吸收体;23、正面片;24、背面片;24a、塑料膜(第一背面片);24b、纤维无纺布(第二背面片);41、侧部;47、相对面(外表面);55、55a、55b、槽部;56、凸部;57、凹部;58、58a、58b、热熔粘接剂;155、槽部;155a、第一槽部;155b、第二槽部;156、凸部;157、凹部;A、纵向;B、横向;P、纵向中心线;α、夹角;β、夹角。【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开放型一次性尿布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作为开放型一次性尿布的一例子的婴幼儿用的尿布10的典型的穿戴状态的立体图。但是,尿布穿戴者的图示被省略。尿布10具有前腰围区域11、后腰围区域12和下档区域13。在后腰围区域12的两侧部41分别安装有连接用翼条部14。在前腰围区域11的外表面安装有形成本专利技术的目标部的目标带16。在连接用翼条部14的内表面安装有作为机械性粘扣的一构件的后述的钩构件17。目标带16是作为机械性粘扣的另一构件的环构件。连接用翼条部14借助钩构件17能够脱离地固着于目标带16。通过该固着,前腰围区域11和后腰围区域12在腰围方向上以绷紧状态相连结,在尿布10形成有腰围开口 18和一对腿围开口 19。图2是将图1中的使连接用翼条部14自目标带16脱离后的尿布10伸展成平面状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尿布10具有纵向和横向,纵向用双向箭头A表示,横向用双向箭头B表示。但是,在本专利技术中,有时将纵向A称为前后方向A。尿布10具有将横向B的尺寸进行二等分的中心线P,并关于中心线P对称地制造该尿布10。尿布10具有:吸收体20,其通过用棉纸等透液性包裹片20b覆盖沙漏计时器型的芯材20a(参照图3)而形成;透液性的正面片23,其覆盖吸收体20的内表面侧并且与穿戴者的皮肤相对;以及背面片24,其覆盖吸收体20的外表面侧并且与穿戴者所穿的衣服相对。正面片23为矩形形状,自吸收体20的周缘延伸出来。背面片24具有:第一背面片24a,其呈矩形,由将厚度0.01mm?0.03mm的聚乙稀膜作为一例子的不透液性的塑料膜形成且覆盖吸收体20的外表面;以及第二背面片24b,其呈沙漏计时器型,由将单位面积质量为15g/m2?40g/m 2的纺粘纤维无纺布作为一例子的热塑性合成纤维的无纺布形成。第一背面片24a和第二背面片24b借助被涂敷于相互相对的表面中的一者的大致整面的热熔粘接剂(未图示)而相接合,并自吸收体20的周缘延伸出来。正面片23和背面片24在自吸收体20的周缘延伸出来的部分相重叠,并借助热熔粘接剂(未图示)相接合。在尿布10的横向B上的两侧部利用防水性或者不透液性的纤维无纺布形成有防漏部31。防漏部31具有:内侧缘部32,其与中心线P平行;外侧缘部33,其与背面片24 —起形成尿布10的周缘部分的一部分;前端缘部34 ;以及后端缘部36。外侧缘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开放型一次性尿布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放型一次性尿布,其具有纵向和横向,在透液性的正面片和不透液性的背面片之间设置有吸收体,在所述纵向上隔着下档区域相对的前腰围区域和后腰围区域中的一者的两侧部形成有包括机械性粘扣的钩构件的连接用翼条部,在所述前腰围区域和所述后腰围区域中的另一者的所述背面片的外表面侧形成有目标部,该目标部成为能够装拆所述钩构件的所述机械性粘扣的环构件,该开放型一次性尿布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吸收体的与所述背面片相对的面形成有多条朝向所述纵向蜿蜒曲折地延伸且相互并行的槽部,在所述横向上相邻的各两条所述槽部形成有自一个所述槽部朝向另一个所述槽部凸的凸部和向远离另一个所述槽部的方向凹的凹部,各两条所述槽部处于在所述横向上相对的所述凹部彼此之间较大程度地分开而在所述横向上相对的所述凸部彼此之间靠近或者接触的状态,所述吸收体在所述较大程度地分开的所述凹部之间涂敷用于形成与所述背面片接合的接合部位的粘接剂,从而使所述接合部位在所述横向上隔着所述槽部断续地进行排列,所述目标部利用朝向所述横向延伸的无纺布形成,该目标部具有与断续地排列的多个所述接合部位重叠的长度,该目标部在横跨多条所述槽部的状态下接合于所述背面片。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湊大尚大桥龙吾
申请(专利权)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