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余垃圾处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2407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7 1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厨余垃圾处理机,包括:框架结构,包括:主体、安装在所述主体上的支撑架和设置于所述主体一侧的第一滑道,所述主体上开设有餐具入口和餐具出口,所述餐具出口包括餐盘出口和汤碗出口;餐盘分离层,包括传送带、毛刷和电动推杆,所述传送带的两端与所述餐具入口和餐盘出口分别对应,所述毛刷固定在所述电动推杆一端,所述电动推杆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位置与所述传送带对应;汤碗分离层,设置于所述餐盘分离层下方两侧并与汤碗出口对应,用于将汤碗与残渣分离;残渣处理层,设置于所述汤碗分离层下方,用于对残渣进行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残渣与餐具的高质量分离,同时能够对餐具进行进一步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厨房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厨余垃圾处理机
技术介绍
人们的生活质量是多方面的,比如在食堂一顿美餐之后,将带有剩余饭菜即残渣的餐具(包括:餐盘、汤碗、筷子、勺子等)放置到餐具回收处时,不得不面对臭气冲天的厨余垃圾的场景,尤其是夏天,这将严重影响用餐人员的心情。现在市场上所有的简易厨余垃圾处理机都大同小异,对于大多数的使用群体和使用场合来说,仅单一的将餐具与剩余饭菜进行简单的分离处理,只是能够处理掉比较明显的残渣,而且在一次清洁中不能够同时达到分离和处理的目的,费时费力,不能够同时有效地实现餐具与残渣高质量的分离,不便于进行残渣的二次利用,此外,由于餐具有多种,也不能实现餐具的具体分类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厨余垃圾处理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厨余垃圾处理机,包括:框架结构,包括:主体、安装在所述主体上的支撑架和设置于所述主体一侧的第一滑道,所述主体上开设有餐具入口和餐具出口,所述餐具出口包括餐盘出口和汤碗出口 ;餐盘分离层,包括传送带、毛刷和电动推杆,所述传送带的两端与所述餐具入口和餐盘出口分别对应,所述毛刷固定在所述电动推杆一端,所述电动推杆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位置与所述传送带对应;汤碗分离层,设置于所述餐盘分离层下方两侧并与汤碗出口对应,用于将汤碗与残渣分离;残渣处理层,设置于所述汤碗分离层下方,用于对残渣进行处理。作为优选,所述餐具入口、餐具出口和所述电动推杆上均设置有传感器。作为优选,所述汤碗分离层包括:横梁、安装在所述横梁上的电机、传动机构、步进轮,以及汤碗滑道;其中,所述横梁沿所述传送带平行设置,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横梁上并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步进轮转动,所述汤碗滑道的一端与所述步进轮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汤碗出口伸出所述主体。作为优选,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带轮、主传动齿轮和同比齿轮,所述电机通过带轮带动所述主传动齿轮转动,所述主传动齿轮通过所述同比齿轮带动所述步进轮转动。作为优选,所述步进轮处的横梁上设置有传感器。作为优选,所述残渣处理层包括:残渣滑道、绞碎器、固液分离器和残渣收集箱,其中,所述残渣滑道倾斜设置在所述汤碗分离层下方,且所述残渣滑道上设置有与所述绞碎器连通的圆孔,所述绞碎器与所述固液分离器的入口连接,所述残渣收集箱与所述固液分离器的出口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固液分离器包括:残渣入口管、筛管、蜗杆、排渣叶片、防护罩和支撑座,所述残渣入口管一端与所述绞碎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筛管连通;所述筛管和蜗杆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排渣叶片设置于所述蜗杆的轴端且与所述残渣收集箱位置对应,所述防护罩设在所述排渣叶片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座底部开设有排液孔,所述排液孔与下水道连通。作为优选,所述固液分离器还包括蜗杆驱动电机,所述蜗杆驱动电机通过联轴器与所述蜗杆的轴端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绞碎器由绞碎器驱动电机驱动,且所述绞碎器内设置有上、下限位传感器,所述残渣收集箱和残渣入口管处也设置有传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厨余垃圾处理机能够同时满足餐具与残渣处理的效果,有效地实现餐具与残渣高质量的分离,有利于残渣进行二次利用,能够给使用者带来更多的便利,有利于节省时间和精力,具有很好的使用和推广价值。2、本专利技术使用简单,操作便捷,能够有效地减轻劳动力,为购买者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节约了能源,符合国家节能环保的新理念,具有很好的实用性与推广性。3、增添了餐盘、餐具与残渣的高质量分离,一次性完成餐盘、餐具与残渣的高质量分离,并且设置防护罩以防止残渣乱溅,避免了二次收集处理残渣,垃圾粉碎、干燥处理后,还可进行收集,方便二次利用。4、本专利技术克服了传统处理器单一功能的缺点,人们用餐不用看到美味食品变成垃圾的场景,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厨余垃圾处理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厨余垃圾处理机中餐盘分离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厨余垃圾处理机中餐盘分离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厨余垃圾处理机中汤碗分离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厨余垃圾处理机中残渣处理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厨余垃圾处理机的控制原理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需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附图均采用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如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厨余垃圾处理机,包括:框架结构10、餐盘分离层20、汤碗分离层30和残渣处理层40,所述餐盘分离层20、汤碗分离层30和残渣处理层40均安装在所述框架结构10上,且所述汤碗分离层30位于餐盘分离层20下方两侧,所述残渣处理层40位于所述汤碗分离层30的下方。请重点参照图1和图2,所述框架结构10包括:主体110、安装在所述主体110上的支撑架120和设置于所述主体110 —侧的第一滑道130,所述主体110上开设有餐具入口140和餐具出口 150,进一步的,所述餐具出口 150包括餐盘出口 151和汤碗出口 152。请参照图2和图3,所述餐盘分离层20包括传送带210、毛刷230和电动推杆220,所述传送带210的两端与所述餐具入口 140和餐盘出口 151分别对应,所述毛刷230固定在所述电动推杆220的一端,所述电动推杆220固定在所述支撑架120上,位置与所述传送带210对应。当带有残渣的餐具从餐具入口 140推入到传送带210上时,所述传送带210由传送带驱动电机240驱动,带动所述餐具向餐盘出口 151处移动,当到达毛刷230处时,电动推杆220带动毛刷230往复运动,对餐盘表面进行清洗,使得餐盘表面残渣和餐盘上的汤碗滑落到汤碗分离层30处,清洗完成后的餐盘被传送带210移送至餐盘出口 151处,并从餐盘出口 151处滑下至餐具回收处。进一步的,所述电动推杆220和毛刷230可以间隔设置多组,确保所述餐盘被清洗干净。请重点参照图4,所述汤碗分离层30设置于所述餐盘分离层20下方两侧与汤碗出口 152对应,用于将汤碗与残渣分离。具体地,所述汤碗分离层30包括:横梁360、安装在所述横梁360上的电机310、传动机构、步进轮350,以及汤碗滑道370 ;其中,所述横梁360沿所述传送带210平行设置,所述电机310固定在所述横梁360上并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步进轮350转动,所述汤碗滑道370的一端与所述步进轮350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汤碗出口 15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厨余垃圾处理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厨余垃圾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结构,包括:主体、安装在所述主体上的支撑架和设置于所述主体一侧的第一滑道,所述主体上开设有餐具入口和餐具出口,所述餐具出口包括餐盘出口和汤碗出口;餐盘分离层,包括传送带、毛刷和电动推杆,所述传送带的两端与所述餐具入口和餐盘出口分别对应,所述毛刷固定在所述电动推杆一端,所述电动推杆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位置与所述传送带对应;汤碗分离层,设置于所述餐盘分离层下方两侧并与汤碗出口对应,用于将汤碗与残渣分离;残渣处理层,设置于所述汤碗分离层下方,用于对残渣进行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键鑫侯培红高超林校施佳旻郭铁鑫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机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