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海娟专利>正文

加热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800363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30 2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加热换热装置由外壳、内仓和导热工质组成。外壳包在内仓的外面,外壳与内仓的间距是5-150mm。内仓由仓体、散热立管、密封盖、传导轴和螺旋叶片组成。内仓大头一端的仓体上的传导轴可以带动内仓旋转起来。密封盖上面有排气口;内仓的仓体上有螺旋叶片、散热立管。加热换热装置的换热为内壁立体的换热;相同大小的空间体积的情况下,其换热面积增加8-50倍,高温导热工质通过内仓的仓体及散热立管进行导热散热,提高了热能的导热换热速度,加强了物料干燥效率,达到了快速物料的干燥目的;散热立管和螺旋叶片具备搅拌物料的功能,干燥烘干过程中湿物料不易结块,优化了物料的干燥烘干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换热装置,具体是一种烘干设备上用的加热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在粮食、食品、化工、医药等生产领域中,需要在对物料进行干燥烘干处理;现在市场上的干燥烘干设备的换热装置多以排管式散热、隔层加热方式进行换热散热,但是它们的换热器体积大、换热面积小、热能使用效率低;湿物料在烘干过程中容易形成结块,造成湿物料的干燥不均匀,物料烘干死角多,综合影响物料的干燥烘干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在本人申请的专利“旋转式真空导热换热装置”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加热换热装置。高温的导热工质通过内仓的仓体及散热立管直接进行换热散热,增大了换热面积,提高了换热散热速度;散热立管和螺旋叶片具备搅拌功能,湿物料不易结块,物料没有烘干死角,优化物料的干燥品质。为了到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加热换热装置由外壳、内仓和导热工质组成。所述的外壳的作材质是金属板,金属板的厚度为0.5一8mm。所述的内仓的仓体制作材质是金属板,金属板的厚度为0.5一8mm。所述的加热换热装置的外观形状是一头大一头小的;对应的外壳与内仓的外观形状也是一头大一头小的。所述的外壳包在内仓的外面。1、外壳与内仓的间距是5—150mm。2、内仓大头一端仓体上的传导轴延伸出外壳大头一端外壳,传导轴与外壳结合位置要做密封。3、外壳小头的一端和内仓小头的一端密封贴合在一起。4、外仓是固定不动的。5、内仓仓体上的传导轴在外力的作用下,传导轴可以带动内仓在外壳内部旋转运动的。所述的外壳和内仓之间的内腔是密封的。所述的外壳上面有导热进口和导热出口。1、外壳和内仓之间的内腔里灌装有导热工质;加热装置直接可以给内腔内的导热工质加热。2、外壳和内仓之间的内腔里有导热工质;导热工质由加热装置加热后,导热工质通过外壳的导热进口和导热出口,进出外壳和内仓之间的内腔进行换热、散热。所述的导热工质是水,或者是导热油,或者是蒸汽,或者是气体。所述的导热工质是由加热装置加热的。1、通过外面的加热装置加热后导热工质,可以通过导热进口和导热出口进出外壳和内仓之间的内腔。 2、外壳和内仓之间的内腔里导热工质也可以由加热装置直接加热。所述的加热装置是锅炉,或者是燃烧器,或者是热栗加热器,或者是燃烧炉。所述的内仓由仓体、散热立管、密封盖、传导轴和螺旋叶片组成。所述的内仓大头一端的仓体上有传导轴,传导轴固定在仓体上的。所述的传导轴在外力的作用下,传导轴可以带动内仓旋转起来。所述的内仓小头一端的上面进料口,进料口上面有密封盖。1、密封盖打不后,可以进料出料。2、关闭封闭盖,密封盖就可以起到密封内仓的作用。所述的密封盖上面有排气口 ;排气口用来抽排内壳内的气体作用。所述的螺旋叶片焊接固定在内仓的仓体上,仓体上的螺旋叶片,正转时螺旋叶片可以对物料进行搅拌,反转时螺旋叶片可以将物料进行自动出料。 1、螺旋叶片的制作材质是金属板。2、螺旋叶片的高度为50— 500mm,螺旋叶片的厚度为1 一 10mm,螺旋叶片的长度为3000一15000mmo03、螺旋叶片的数量是1一5条。所述的内仓的仓体上下对应有孔口,孔口的直径和散热立管的管直径大小一样;内仓的仓体上的孔口与孔口的间距为50— 200mm。所述的散热立管的两端插在内仓的仓体上的对应孔口内;将散热立管和内仓的仓体上的结合位置焊接为一个整体,散热立管和内仓的仓体的结合部位牢固不透气。1、散热立管的两端和外壳和内仓之间的内腔是贯通透气的。2、散热立管和散热立管的管间距为50— 200mm。3、散热立管的管是两端开口透气的金属管。所述的散热立管是光管,或者是管上有翅片。1、散热立管上的翅片的高度是5— 50mm,翅片的厚度是0.5— 3mm,翅片与翅片的间距为18 — 80謹。2、散热立管上的翅片和管的结合是固定为一体的。3、散热立管上的翅片和管的连接形态是纵向状的,或者是环绕状的。本专利技术与现有的换热装置相比有如下有益效果:一种加热换热装置的换热为内壁立体的换热;相同大小的空间体积的情况下,其换热面积增加8 — 50倍,高温导热工质通过仓体及散热立管进行导热散热,增大了换热散热面积,提高了热能的导热换热速度,加强了物料干燥效率,达到了快速物料的干燥目的;散热立管和螺旋叶片具备搅拌物料的功能,干燥烘干过程中湿物料不易结块,物料没有烘干死角,优化了物料的干燥烘干品质。【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加热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加热换热装置的内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加热换热装置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加热换热装置的内仓的螺旋叶片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加热换热装置由外壳(7)、内仓(3)和导热工质(9)组成。所述的加热换热装置的外观形状是一头大一头小的;对应的外壳(7)和内仓(3的外观形状也是一头大一头小的。所述的外壳(7)的作材质是金属板,金属板的厚度为2mm。所述的内仓⑶的仓体(11)制作材质是金属板,金属板的厚度为2mm。所述的外壳(7)包在内仓(3)的外面。1、外壳(7)与内仓(3)的间距是80mm。如图2、图4所示的内仓(3)由仓体(11)、散热立管(4)、密封盖(1)、传导轴(8)和螺旋叶片(10)组成。如图1、图2所示的内仓(3)的大头一端仓体(11)上的传导轴⑶延伸出外壳(7)大头一端壳外,传导轴(8)与外壳(7)结合位置要密封。所述的内仓(3)大头一端的仓体(11)上有传导轴(8),传导轴⑶固定在仓体(11)上的。1、外壳(7)小头的一端和内仓(3)小头的一端密封贴合在一起。2、外壳(7)是固定不动的。3、传导轴⑶在外力的作用下,传导轴⑶带动内仓(3)旋转起来。所述的外壳(7)和内仓(3)之间的内腔是密封的。所述的传导轴⑶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带动内仓(3)旋转起来。所述的内仓(3)小头一端上面有进料口,进料口上面有密封盖(1)。1、密封盖(1)打开后,可以进料出料。2、关闭密封盖(1),封闭盖⑴就可以起到密封内仓的作用。所述的密封盖⑴上面有排气口⑵;排气口⑵用来抽排内仓(3)内的气体作用。如图2所示的内仓(3)的仓体(11)里有散热立管⑷。所述的仓体(11)上下对应有孔口,孔口的直径和散热立管⑷的管直径大小一样;仓体(11)上的孔口与孔口的间距为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热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换热装置由外壳(7),内仓(3)和导热工质(9)组成;所述的外壳(7)和内仓(3的外观形状是一头大一头小的;所述的外壳(7)包在内仓(3)的外面;所述的外壳(7)和内仓(3)之间的内腔里有导热工质(9);导热工质(9)由加热装置加热;所述的外壳(7)的制作材质是金属板,金属板的厚度为0.5‑8mm;所述的外壳(7)上面有导热进口(6)和导热出口(5);所述的内仓(3)由仓体(11)、散热立管(4)、密封盖(1)、传导轴(8)和螺旋叶片(10)组成;所述的仓体(11)制作材质是金属板,金属板的厚度为0.5‑8mm;所述的内仓(3)大头一端的仓体(11)上有传导轴(8),传导轴(8)固定在仓体(11)上的;所述的外壳(7)小头的一端和内仓(3)小头的一端仓体(11)密封贴合在一起;所述的内仓(3)的小头一端上面有进料口,进料口上面有密封盖(1);所述的密封盖(1)上面有排气口(2);所述的内仓(3)的仓体(11)里有散热立管(4),螺旋叶片(10);所述的散热立管(4)是光管,或者是管上有翅片;散热立管(4)上的翅片和管的结合是固定为一体的;所述的螺旋叶片(10)的数量是1‑5条,螺旋叶片(10)焊接固定在在仓体(11)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娟
申请(专利权)人:张海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