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压式一体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97459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30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承压式一体化设备,包括外壳体和设置在外壳体内的净化组件,所述净化组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出水堰、斜管沉淀区、内隔板、与进水管连通的中心反应室以及边缘与外壳体内壁密闭隔离的外隔板;所述内隔板与中心反应室配合对液体进行导流。本申请所述的设备集混合、絮凝反应、澄清、沉淀和承压为一体,除油效率高,出水效果好,简化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占地面积小、投资省、结构紧凑便于集中布置和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承压式一体化设备
技术介绍
各冶金行业浊环水一般采用二次沉淀的方法去除水中大部分铁皮,并以隔油方式去除一部分浮油,其处理效果不佳。七十年代在武钢中引进了带式除油机,并在浊环水处理流程中采用了压力过滤器,长期运转证明,带式除油剂虽有一定的除油效果,但只能去除部分浮油,并且要求水流必须经过带式除油机部位,这一点对处理大水量的工程很难办到。压力过滤器滤料易被油泥堵塞,需经常更换滤料,管理困难。以后又陆续出现管式除油机,但刮油不彻底,只能去除部分浮油,去除不了乳化油。气浮法除油效果较好,但动力消耗大,设备复杂,水量大时难以实施。现有技术急需一种除油效率高,出水效果好,简化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占地面积小、投资省、结构紧凑便于集中布置和管理的承压式一体化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除油效率高,出水效果好,简化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占地面积小、投资省、结构紧凑便于集中布置和管理的承压式一体化设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承压式一体化设备,包括外壳体和设置在外壳体内的净化组件,所述净化组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出水堰、斜管沉淀区、内隔板、与进水管连通的中心反应室以及边缘与外壳体内壁密闭隔离的外隔板;所述内隔板与中心反应室配合对液体进行导流。本申请所述的设备集混合、絮凝反应、澄清、沉淀和承压为一体,除油效率高,出水效果好,简化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占地面积小、投资省、结构紧凑便于集中布置和管理。作为优选地,所述中心反应室上端设有出口,所述内隔板上部设有容纳中心反应室开口的槽体,所述槽体与出口外壁之间设有间隔,所述间隔为用于液体转向流出的导流室;所述内隔板开口向下。这样的设计利于对液体进行导流和形成紊流。作为优选地,所述中心反应室为开口向上的柱状空腔,所述槽体为开口向下的柱状空腔,所述中心反应室和槽体之间形成环形导流室。这样的设计是对导流室的一种优化。作为优选地,所述进水管与中心反应室的底部连通。这样的设计便于液体在中心反应室内充分反应。作为优选地,所述净化组件沿外壳体竖置方向设有两组或者多组,相邻的净化组件通过外隔板隔开。这样的设计使得外壳体内的净化组件形成上下两层或者上下多层结构,这样的设计占地面积小、投资省、结构紧凑便于集中布置和管理。作为优选地,所述两组或者多组净化组件的出水堰分别通过出水分管与出水管连通;进水管通过进水分管与两组或者多组净化组件的中心反应室分别连通。这样的设计便于出水和进水。作为优选地,所述两组或者多组净化组件的外隔板形成锥形泥斗,每个泥斗均设有排泥管。这样的设计便于排泥。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所述的设备集混合、絮凝反应、澄清、沉淀和承压为一体,除油效率高,出水效果好,简化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占地面积小、投资省、结构紧凑便于集中布置和管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出水堰;2、斜管沉淀区;3、内隔板;4、中心反应室;5、外隔板;6、出口 ;7、槽体;8、导流室;9、出水分管;10、出水管;11、进水管;12、进水分管;13、排泥管;14、外壳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不,一种承压式一体化设备,包括外壳体14和设置在外壳体14内的净化组件,所述净化组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出水堰1、斜管沉淀区2、内隔板3、与进水管11连通的中心反应室4以及边缘与外壳体14内壁密闭隔离的外隔板5 ;所述内隔板3与中心反应室4配合对液体进行导流。所述中心反应室4上端设有出口 6,所述内隔板3上部设有容纳中心反应室4开口的槽体7,所述槽体7与出口 6外壁之间设有间隔,所述间隔为用于液体转向流出的导流室8 ;所述内隔板3开口向下。所述中心反应室4为开口向上的柱状空腔,所述槽体7为开口向下的柱状空腔,所述中心反应室4和槽体7之间形成环形导流室8。所述进水管11与中心反应室4的底部连通。所述净化组件沿外壳体14竖置方向设有两组或者多组,相邻的净化组件通过外隔板5隔开。所述两组或者多组净化组件的出水堰1分别通过出水分管9与出水管10连通;进水管11通过进水分管12与两组或者多组净化组件的中心反应室4分别连通。所述两组或者多组净化组件的外隔板5形成锥形泥斗,每个泥斗均设有排泥管13ο在运行中,设置有进水管11、出水管10的壳体内分为上、下两层构成结构相同的上、下净化组件,内部设出水堰1 (十字集水堰槽),出水堰1通过出水分管9与出水管10连通,底部设外隔板5和上部设槽体7的内隔板3,构成彼此连通的中心反应室4和圆环导流室8 ;污水混合液经进水管11分流后经进水分管12进入中心反应室4、环形导流室8、内隔板3混合、絮凝后通过澄清、沉淀等多重环节,逐渐沉积的污泥进入外隔板5形成锥形泥斗,通过斜管沉淀区2沉淀的液体向上变成清水从出水管10排出,本申请所述的设备集混合、絮凝反应、澄清、沉淀和承压为一体,除油效率高,出水效果好,简化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占地面积小、投资省、结构紧凑便于集中布置和管理。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承压式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和设置在外壳体内的净化组件,所述净化组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出水堰、斜管沉淀区、内隔板、与进水管连通的中心反应室以及边缘与外壳体内壁密闭隔离的外隔板;所述内隔板与中心反应室配合对液体进行导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压式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反应室上端设有出口,所述内隔板上部设有容纳中心反应室开口的槽体,所述槽体与出口外壁之间设有间隔,所述间隔为用于液体转向流出的导流室;所述内隔板开口向下。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压式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反应室为开口向上的柱状空腔,所述槽体为开口向下的柱状空腔,所述中心反应室和槽体之间形成环形导流室。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压式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与中心反应室的底部连通。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承压式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组件沿外壳体竖置方向设有两组或者多组,相邻的净化组件通过外隔板隔开。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承压式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或者多组净化组件的出水堰分别通过出水分管与出水管连通;进水管通过进水分管与两组或者多组净化组件的中心反应室分别连通。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承压式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或者多组净化组件的外隔板形成锥形泥斗,每个泥斗均设有排泥管。【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承压式一体化设备,包括外壳体和设置在外壳体内的净化组件,所述净化组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出水堰、斜管沉淀区、内隔板、与进水管连通的中心反应室以及边缘与外壳体内壁密闭隔离的外隔板;所述内隔板与中心反应室配合对液体进行导流。本申请所述的设备集混合、絮凝反应、澄清、沉淀和承压为一体,除油效率高,出水效果好,简化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承压式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和设置在外壳体内的净化组件,所述净化组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出水堰、斜管沉淀区、内隔板、与进水管连通的中心反应室以及边缘与外壳体内壁密闭隔离的外隔板;所述内隔板与中心反应室配合对液体进行导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雄达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圣富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