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游乐船传送带接口的连接件涉及机械技术领域。以设置倒U形凸体关键技术,其方形板状结构上板的上端边及方形板状结构下板的上端边与倒U形板的A凸体底端边及倒U形板的B凸体底端边设置为一体,上板上及下板上均设置有圆形的固定孔;上板及下板的长、宽均为22毫米,上板及下板及A凸体及B凸体的厚度均为1.2毫米,上板与下板之间的距离为6.5毫米,A凸体与B凸体的宽度均为5毫米、长度均为8.4毫米、弧度R为3.25毫米、二者之间的距离为6毫米,上板及下板两侧边向内6毫米、底侧边向内5毫米的位置设置有φ3.2毫米的固定孔。用于游乐船观光。构思独特、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易制作且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用于游乐船传送带接口的连接件,涉及机械
;特别涉及游乐设备的机械
;具体涉及用于游乐船传送带接口的连接件
技术介绍
就游乐船观光而言,游乐船的传送带为关键部件,已有公知技术与现状的游乐船传送带,由于其连接件结构的原因,存在着效果不稳定、安全系数低、使用寿命短、维护保养工作量大、制作成本高的不足、缺陷与弊端。基于专利技术人的专业知识与工作经验及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在认真而充分的调查、了解、分析、总结、研究已有公知技术及现状基础上,特采取“设置倒U形凸体”关键技术,研制成功了本技术。本技术的结构简单巧妙而实用,有效地解决了已有公知技术与现状存在的不足、缺陷与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采取“设置倒U形凸体”关键技术,其方形板状结构上板的上端边及方形板状结构下板的上端边与倒U形板的A凸体底端边及倒U形板的B凸体底端边设置为一体,上板上及下板上均设置有圆形的固定孔;上板及下板的长、宽均为22毫米,上板及下板及A凸体及B凸体的厚度均为1.2毫米,上板与下板之间的距离为6.5毫米,A凸体与B凸体的宽度均为5毫米、长度均为8.4毫米、弧度R为3.25毫米、二者之间的距离为6毫米,上板及下板两侧边向内6毫米、底侧边向内5毫米的位置设置有Φ3.2毫米的固定孔。通过本技术达到的目的是:①、采取“设置倒U形凸体”关键技术,提供“用于游乐船传送带接口的连接件”新部件。②、本技术的效果稳定可靠、安全系数高、使用方便且寿命短、维护保养的工作量小、易于制作且制作成本低。③、本技术的构思独特新颖、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巧妙、操作简单快捷、实用价值突出、效果稳定可靠。④、本技术解决了已有公知技术及现状存在的不足、缺陷与弊端。⑤、本技术有效的提升了本行业的技术水平,可在本行业广泛推广应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种用于游乐船传送带接口的连接件,由上板、下板、A凸体、B凸体、固定孔构成;所述用于游乐船传送带接口的连接件,其方形板状结构上板的上端边及方形板状结构下板的上端边与倒U形板的A凸体底端边及倒U形板的B凸体底端边设置为一体,其上板上及下板上均设置有圆形的固定孔;所述上板及下板的长、宽均为22毫米,所述上板及下板及A凸体及B凸体的厚度均为1.2毫米,所述上板与下板之间的距离为6.5毫米,所述A凸体与B凸体的宽度均为5 _米、长度均为8.4 _米、弧度R为3.25 _米、二者之间的距离为6毫米,所述上板及下板两侧边向内6毫米、底侧边向内5毫米的位置设置有Φ3.2毫米的固定孔。所述的用于游乐船传送带接口的连接件,所述上板与下板下端边的两个角及右上角、A凸体的右下角、B凸体下端的两侧角均为弧形角。所述的用于游乐船传送带接口的连接件,所述上板与下板为镜像结构。所述的用于游乐船传送带接口的连接件,所述A凸体与B凸体的结构相同。所述的用于游乐船传送带接口的连接件,所述固定孔为4个。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是:正如说明书附图1、2、3所示,应用本技术,对游乐船传送带的接口处,均通过固定孔,将两个本技术分别固定在游乐船传送带两端的接口处(根据游乐船传送带的宽度确定连接本技术的数量),对游乐船传送带两端连接好本技术的A凸体及B凸体相互穿插,并在穿插好A凸体及B凸体的U形孔内插装轴销,至此,便将游乐船的传送带连接成了环形,游乐船的传送带便可以使用了。本技术的使用方便快捷、效果稳定可靠,有效的提升了本行业的技术水平。由于采用了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设置倒U形凸体”关键技术;由于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所述;由于本技术其方形板状结构上板的上端边及方形板状结构下板的上端边与倒U形板的A凸体底端边及倒U形板的B凸体底端边设置为一体,上板上及下板上均设置有圆形的固定孔;上板及下板的长、宽均为22毫米,上板及下板及A凸体及B凸体的厚度均为1.2毫米,上板与下板之间的距离为6.5毫米,A凸体与B凸体的宽度均为5毫米、长度均为8.4毫米、弧度R为3.25毫米、二者之间的距离为6毫米,上板及下板两侧边向内6毫米、底侧边向内5毫米的位置设置有Φ3.2毫米的固定孔。使得本技术与已有公知技术及现状相比,获得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在采取了 “设置倒U形凸体”关键技术,提供了 “用于游乐船传送带接口的连接件”新部件。2、本技术的效果稳定可靠、安全系数高、使用方便且寿命短、维护保养的工作量小、易于制作且制作成本低。3、本技术的构思独特新颖、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巧妙、操作简单快捷、实用价值突出、效果稳定可靠。4、本技术解决了已有公知技术及现状存在的不足、缺陷与弊端。5、本技术有效的提升了本行业的技术水平,可在本行业广泛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左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图中的标号:1、上板,2、下板,3、A凸体,4、B凸体,5、固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正如说明书附图所示:—种用于游乐船传送带接口的连接件,由上板1、下板2、A凸体3、B凸体4、固定孔5构成;所述用于游乐船传送带接口的连接件,其方形板状结构上板1的上端边及方形板状结构下板2的上端边与倒U形板的A凸体3底端边及倒U形板的B凸体4底端边设置为一体,其上板1上及下板2上均设置有圆形的固定孔5 ;所述上板1及下板2的长、宽均为22毫米,所述上板1及下板2及A凸体3及B凸体4的厚度均为1.2毫米,所述上板1与下板2之间的距离为6.5毫米,所述A凸体3与B凸体4的宽度均为5毫米、长度均为8.4毫米、弧度R为3.25毫米、二者之间的距离为6毫米,所述上板1及下板2两侧边向内6毫米、底侧边向内5毫米的位置设置有Φ3.2毫米的固定孔5。所述的用于游乐船传送带接口的连接件,所述上板1与下板2下端边的两个角及右上角、A凸体3的右下角、B凸体4下端的两侧角均为弧形角。所述的用于游乐船传送带接口的连接件,所述上板1与下板2为镜像结构。所述的用于游乐船传送带接口的连接件,所述A凸体3与B凸体4的结构相同。所述的用于游乐船传送带接口的连接件,所述固定孔5为4个。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顺畅实施,但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作出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技术的等效实施例,均仍属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主权项】1.一种用于游乐船传送带接口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由上板(1)、下板(2)、A凸体(3)、B凸体(4)、固定孔(5)构成; 所述用于游乐船传送带接口的连接件,其方形板状结构上板(1)的上端边及方形板状结构下板⑵的上端边与倒U形板的A凸体(3)底端边及倒U形板的B凸体(4)底端边设置为一体,其上板(1)上及下板(2)上均设置有圆形的固定孔(5);所述上板(1)及下板(2)的长、宽均为22毫米,所述上板⑴及下板⑵及A凸体(3)及B凸体(4)的厚度均为1.2毫米,所述上板⑴与下板⑵之间的距离为6.5毫米,所述A凸体(3)与B凸体(4)的宽度均为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游乐船传送带接口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由上板(1)、下板(2)、A凸体(3)、B凸体(4)、固定孔(5)构成;所述用于游乐船传送带接口的连接件,其方形板状结构上板(1)的上端边及方形板状结构下板(2)的上端边与倒U形板的A凸体(3)底端边及倒U形板的B凸体(4)底端边设置为一体,其上板(1)上及下板(2)上均设置有圆形的固定孔(5);所述上板(1)及下板(2)的长、宽均为22毫米,所述上板(1)及下板(2)及A凸体(3)及B凸体(4)的厚度均为1.2毫米,所述上板(1)与下板(2)之间的距离为6.5毫米,所述A凸体(3)与B凸体(4)的宽度均为5毫米、长度均为8.4毫米、弧度R为3.25毫米、二者之间的距离为6毫米,所述上板(1)及下板(2)两侧边向内6毫米、底侧边向内5毫米的位置设置有φ3.2毫米的固定孔(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实宝来游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