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径近钻头扶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93412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9 0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强的可变径近钻头扶正装置。包括本体、扶正条,所述本体呈直管状,本体沿轴向的两端分别为用于与钻铤、钻头连接的螺纹连接部,所述本体的内孔为钻井液的通过孔,所述扶正条的数量至少为三个,各扶正条沿本体轴向设置,且沿本体周向均匀分布,扶正条轴向的两端分别设有金属推销,所述金属推销的一端与扶正条固定连接,金属推销的另一端沿斜下方伸入本体上设有的导向孔,且与导向孔滑动配合,所述导向孔与本体的内孔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石油、地质钻井作业中用于扶正钻头的防斜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变径近钻头扶正装置
技术介绍
在石油钻井中,为了防止直井段轨迹发生倾斜,会使用到扶正器。传统近钻头扶正器与钻头扶正器由于尺寸固定,略小于钻头尺寸,但是实际钻井时,由于钻井液和地质条件的影响,井眼尺寸和钻头尺寸是不可能相等的,会出现井径扩大和缩小的情况,这样,常规的近钻头扶正器由于尺寸固定,无法真正的起到扶正钻头的作用,对钻井作业造成极大影响,严重时会使井眼报废,造成极大损失。为此研制了可变径近钻头扶正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的钻头扶正器结构复杂,不可变径,可靠性差等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强的可变径近钻头扶正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种可变径近钻头扶正装置,包括本体、扶正条,所述本体呈直管状,本体沿轴向的两端分别为用于与钻铤、钻头连接的螺纹连接部,所述本体的内孔为钻井液的通过孔,所述扶正条的数量至少为三个,各扶正条沿本体轴向设置,且沿本体周向均匀分布,扶正条轴向的两端分别设有金属推销,所述金属推销的一端与扶正条固定连接,金属推销的另一端沿斜下方伸入本体上设有的导向孔,且与导向孔滑动配合,所述导向孔与本体的内孔连通。为了使扶正条与井壁可以紧密接触,优选地,所述扶正条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弓形,弓形扶正条的凸弧面用于与井壁接触。优选地,所述扶正条的数量为三个,相邻两扶正条之间呈120°夹角。为了对扶正条、金属推销限位,防止金属推销脱出导向孔,优选地,所述导向孔为阶梯孔,所述金属推销伸入导向孔的一端设有半径增大的限位头,所述限位头与导向孔的大径段滑动配合,所述限位头与导向孔的孔肩接触时形成金属推销的轴向限位。优选地,所述本体的上端为用于与钻铤连接的内螺纹孔,所述本体的下端为用于与钻头连接的外螺纹连接头。为了使金属推销能够受到钻井液直接冲击,使扶正条快速伸出与井壁接触,优选地,所述本体内孔中设有两个弓I流锥,两个引流锥固定在本体内孔的孔壁上,分别对应本体轴向两端的导向孔,用于将钻井液引入对应的导向孔内。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是连在钻头后部,在栗压作用下将弓形扶正条撑起,即使出现井径扩大或缩小,扶正器也可应相应的扩大或缩小,使钻头居中,扶正效果较好。2当停栗起钻时,由于弓形扶正条和金属推销依靠自身的重力退回。减少上提阻力,同时避免遇卡。3当发生卡钻事故时,可以通过增大栗压并旋转钻具来打磨井壁,解决钻头遇卡问题。避免常规解决此类问题时仅依靠上提钻具所造成的钻具拉断的潜在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截断面示意图;图3为图1的B-B截断面示意图。附图标记附图中,1为本体,2为内螺纹孔,3为外螺纹连接头,4为内孔,5为扶正条,6为金属推销,7为引流锥。【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3,为可变径近钻头扶正装置的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包括本体1、扶正条5,所述本体1呈直管状,本体1沿轴向的两端分别为用于与钻铤、钻头连接的螺纹连接部,本实施例中,所述本体1的上端为用于与钻铤连接的内螺纹孔2,所述本体1的下端为用于与钻头连接的外螺纹连接头3。所述本体1的内孔4为钻井液的通过孔。 所述扶正条5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弓形,弓形扶正条5的凸弧面用于与井壁接触。所述扶正条5的数量至少为三个,本实施例中,所述扶正条5的数量为三个,相邻两扶正条5之间呈120°夹角。各扶正条5沿本体1轴向设置,且沿本体1周向均匀分布,扶正条5轴向的两端分别设有金属推销6,所述金属推销6的一端与扶正条5固定连接,金属推销6的另一端沿斜下方伸入本体1上设有的导向孔,且与导向孔滑动配合,所述导向孔与本体1的内孔4连通。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孔为阶梯孔,所述金属推销6伸入导向孔的一端设有半径增大的限位头,所述限位头与导向孔的大径段滑动配合,所述限位头与导向孔的孔肩接触时形成金属推销6的轴向限位。所述本体1内孔4中设有两个引流锥7,两个引流锥7固定在本体1内孔4的孔壁上,分别对应本体1轴向两端的导向孔,用于将钻井液引入对应的导向孔内。使用时将本体1上接钻铤,下接钻头,开栗后,高速流动的钻井液经过引流锥7后流动方向发生改变,冲击金属推销6,将金属推销6推开后连在金属推销6后的弓形扶正条5弹出,使钻头居中。停栗时,内环空中的钻井液停止循环,金属推销6和扶正条5在重力的作用下复原。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技术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主权项】1.一种可变径近钻头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扶正条,所述本体呈直管状,本体沿轴向的两端分别为用于与钻铤、钻头连接的螺纹连接部,所述本体的内孔为钻井液的通过孔,所述扶正条的数量至少为三个,各扶正条沿本体轴向设置,且沿本体周向均匀分布,扶正条轴向的两端分别设有金属推销,所述金属推销的一端与扶正条固定连接,金属推销的另一端沿斜下方伸入本体上设有的导向孔,且与导向孔滑动配合,所述导向孔与本体的内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径近钻头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正条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弓形,弓形扶正条的凸弧面用于与井壁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径近钻头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正条的数量为三个,相邻两扶正条之间呈120°夹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径近钻头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孔为阶梯孔,所述金属推销伸入导向孔的一端设有半径增大的限位头,所述限位头与导向孔的大径段滑动配合,所述限位头与导向孔的孔肩接触时形成金属推销的轴向限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径近钻头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上端为用于与钻铤连接的内螺纹孔,所述本体的下端为用于与钻头连接的外螺纹连接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径近钻头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孔中设有两个引流锥,两个引流锥固定在本体内孔的孔壁上,分别对应本体轴向两端的导向孔,用于将钻井液引入对应的导向孔内。【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强的可变径近钻头扶正装置。包括本体、扶正条,所述本体呈直管状,本体沿轴向的两端分别为用于与钻铤、钻头连接的螺纹连接部,所述本体的内孔为钻井液的通过孔,所述扶正条的数量至少为三个,各扶正条沿本体轴向设置,且沿本体周向均匀分布,扶正条轴向的两端分别设有金属推销,所述金属推销的一端与扶正条固定连接,金属推销的另一端沿斜下方伸入本体上设有的导向孔,且与导向孔滑动配合,所述导向孔与本体的内孔连通。【IPC分类】E21B17/10【公开号】CN205000910【申请号】CN201520716351【专利技术人】郝美美, 杨志龙, 王梓航, 朱建钧, 罗玲玲 【申请人】重庆科技学院【公开日】2016年1月27日【申请日】2015年9月16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变径近钻头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扶正条,所述本体呈直管状,本体沿轴向的两端分别为用于与钻铤、钻头连接的螺纹连接部,所述本体的内孔为钻井液的通过孔,所述扶正条的数量至少为三个,各扶正条沿本体轴向设置,且沿本体周向均匀分布,扶正条轴向的两端分别设有金属推销,所述金属推销的一端与扶正条固定连接,金属推销的另一端沿斜下方伸入本体上设有的导向孔,且与导向孔滑动配合,所述导向孔与本体的内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美美杨志龙王梓航朱建钧罗玲玲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