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壁承受中高压的真空保温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9335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9 0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高温介质输送管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外壁承受中高压的真空保温腔。所述的保温腔为具有真空隔热层的密封筒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腔的轴线两端设置有两个密封圈;所述的密封圈为环形空腔结构,密封圈的端部焊接在保温腔的两侧端面上,密封圈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承压管;所述的承压管套设于保温腔的外侧并与其同轴布置,承压管的轴线两端的内侧分别焊接在两个密封圈的外侧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大幅度的提高保温腔的耐压性能,且易于制造,制造的材料也价廉易得,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高温介质输送管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外壁承受中高压的真空保温腔
技术介绍
热传输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发电、采暖以及化工领域的管道,现有的热传输管一般是在普通管道的外表面包裹保温材料,通过导热系数低的保温材料来达到隔热保温的效果。对于一些对保温隔热要求较为严格的领域,一层保温材料往往达不到严格隔热的要求,这就需要在普通管道的外表面包裹多层保温材料,导致整个热传输管较粗,结构臃月中,而且热传输效果不理想。为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通过采用抽真空的方式制造热传输管,利用真空环境不导热的特点,设计出具有保温性能优越、热损失低、保护环境等优点的传输管道。如专利号为“CN201449074”的名为“双真空长寿命集热管”的中国技术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使用三层玻璃管、双真空的结构,该结构能很好的阻挡相邻玻璃管之间的热传导,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但是因为使用的玻璃材料易碎,限制了该传输管的使用范围,特别是在一些矿山、石油等使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该专利设计的结构完全不能使用。为解决玻璃管易碎的问题,有专利使用钢管代替玻璃管来解决这类问题,如专利号为“CN2395126Y”的名为“钢套钢耐高温复合保温直埋管”的中国技术专利,该专利介绍了一种包括工作钢管、无机保温层、有机保温层和保护层等,该专利通过保护层来保护管道的正常运行,保护层通常使用钢管、聚氨酯泡沫层、玻璃钢等材料制作而成,保护层能够很好的保护工作钢管不受外力冲击,但是该专利结构复杂,制作成本太高,而且因为该专利使用的保温层为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的结合,其保温性能远远比不上真空保温层。受制造成本的制约,现有技术的真空保温管使用的保护壁材一般做的很薄,这使得保温管的耐压性能大幅度的降低,虽然增强保护壁材的厚度能够大幅度的提高保温管的保护性能,但是也会大幅度的提高保温管的成本,反而不利于其应用,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既能兼顾制造成本又能提高保温管的耐压性能的真空保温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现有技术的保温管不能兼顾耐压性能和成本的问题,提供一种外壁承受中高压的真空保温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外壁承受中高压的真空保温腔,所述的保温腔为具有真空隔热层的密封筒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腔的轴线两端设置有两个密封圈;所述的密封圈为环形空腔结构,密封圈的端部焊接在保温腔的两侧端面上,密封圈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承压管;所述的承压管套设于保温腔的外侧并与其同轴布置,承压管的轴线两端的内侧分别焊接在两个密封圈的外侧面上。进一步的所述的密封圈与保温腔同轴布置,密封圈径向方向的长度大于保温腔径向方向的长度,承压管固定在密封圈的外侧面上与保温腔不接触。进一步的所述的密封圈上远离保温腔的一端设置有支撑圈;所述的支撑圈为厚度大于密封圈厚度的环形空腔结构,支撑圈与密封圈同轴布置。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圈的端部与承压管的端部焊接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圈空腔内部端面上设置有一圈沿径向凹陷的退刀槽。本技术的优点有:1、本技术通过设置承压管,将保温腔径向方向的压力转移到承压管上,避免了保温腔的侧壁直接受力,解决了保温腔壁材易碎的问题;2、本技术中的承压管套设于保温腔的外侧与保温腔不接触,避免了外界温度直接向保温腔传递,提高了保温腔的保温效果,降低了保温腔的径向方向上的热传导;3、本技术通过保温腔轴向两端的密封圈和支撑圈,将承压管的压力进行转移,通过增厚壁材的方式提高整个保温结构的耐压性能;4、本技术结构简单,能大幅度的提高保温腔的耐压性能,且易于制造,制造的材料也价廉易得,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截面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支撑圈和密封圈的截面示意图;其中:1 一保温腔;2—密封圈;3—承压管;4一支撑圈;5—退刀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2,保温腔1为筒形结构,保温腔1内设置有真空隔热层,并通过这个隔热结构实现保温腔1的保温效果。保温腔1轴线的两端设置有两个密封圈2,密封圈2的端部焊接在保温前1的两侧端面上,密封圈2为环形的空腔结构,主要是用于对保温腔1的两侧进行密封。密封圈2径向方向的长度大于保温腔1径向方向的长度,即密封圈2的外侧端面超出保温腔1的外侧端面。密封圈2超出保温腔1的外侧端面上焊接有承压管3,承压管3套设在保温腔1的外侧,与保温腔1同轴布置,用于承受径向方向的压力,避免压力直接作用在保温腔1的侧壁上。承压管3与保温腔1不接触,避免了外侧热量向保温腔1的传递,或者是保温腔1中的热量以热传导的方式传递到外侧,增强了保温腔1的保温效果。密封圈2远离保温腔1的端部上设置有支撑圈4,支撑圈4为壁材厚度大于密封圈2厚度的环形空腔结构,支撑圈4通过增强壁材厚度来达到增强抗压的目的,承压管3受压后最终压力需要传递到密封圈2和支撑圈4上,通过这两部分对径向压力进行消化。为了便于支撑圈4的加工,支撑圈4的空腔内侧端面上设置有一圈沿径向方向凹陷的退刀槽5。支撑圈4的端部和承压管3的端部之间焊接在一起,与密封圈2形成一个完整的抗压结构。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主权项】1.一种外壁承受中高压的真空保温腔,所述的保温腔(1)为具有真空隔热层的筒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腔(1)的轴线两端设置有两个密封圈(2);所述的密封圈(2)为环形空腔结构,密封圈(2)的端部焊接在保温腔(1)的两侧端面上,密封圈(2)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承压管⑶;所述的承压管⑶套设于保温腔⑴的外侧并与其同轴布置,承压管(3)轴线两端的内侧分别焊接在两个密封圈(2)的外侧面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壁承受中高压的真空保温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圈⑵与保温腔⑴同轴布置,密封圈⑵径向方向的长度大于保温腔⑴径向方向的长度,承压管(3)固定在密封圈(2)的外侧面上与保温腔(1)不接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壁承受中高压的真空保温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圈(2)上远离保温腔(1)的一端设置有支撑圈(4);所述的支撑圈(4)为厚度大于密封圈(2)厚度的环形空腔结构,支撑圈(4)与密封圈(2)同轴布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外壁承受中高压的真空保温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圈(4)的端部与承压管(3)的端部焊接在一起。【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高温介质输送管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外壁承受中高压的真空保温腔。所述的保温腔为具有真空隔热层的密封筒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腔的轴线两端设置有两个密封圈;所述的密封圈为环形空腔结构,密封圈的端部焊接在保温腔的两侧端面上,密封圈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承压管;所述的承压管套设于保温腔的外侧并与其同轴布置,承压管的轴线两端的内侧分别焊接在两个密封圈的外侧面上。本技术结构简单,能大幅度的提高保温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壁承受中高压的真空保温腔,所述的保温腔(1)为具有真空隔热层的筒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腔(1)的轴线两端设置有两个密封圈(2);所述的密封圈(2)为环形空腔结构,密封圈(2)的端部焊接在保温腔(1)的两侧端面上,密封圈(2)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承压管(3);所述的承压管(3)套设于保温腔(1)的外侧并与其同轴布置,承压管(3)轴线两端的内侧分别焊接在两个密封圈(2)的外侧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明军陈宝容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守能真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