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式运输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8037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带式运输机具有一个框架(2),在其内部设有两个通长的可弯元件(钢绳8、9),它们由中间托辊(5)相互连接.若干个侧托辊(6)装在支轴(11)上,并与通过元件(8、9)的一个平面构成一个角度.该支轴连在元件(8、9)上以便在垂直平面内可一起移动.还有连接部件(13),其一端连接在各自的支轴(11)上并在其间构成一个角度,另一端在元件(8、9)外侧的框架(2)上转动,以便在垂直于运输机轴线的一个平面内自由摆动.所述转动枢轴的方位大体上不低于通过元件(8、9)的一个平面.(*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是材料输送设备,并且特别涉及的是具有环状载重元件的带式运输机。本专利技术可以在施工现场和建筑行业中为输送颗粒状和粘稠性建注材料以及在采矿行业的大块矿石的运输中提供极大的便利。在使用带式运输机时,其有效运行取决于所输送物料的机械、物理特性以及其粒度和形状,给定设计的带式运输机所容纳的物块越大,并且皮带运行速度越快,则运行中设备的效率越高,特别是在采矿和建筑材料的运输中尤其是这样的。例如,已为公知的一种带式运输机(参照Rotec Creter Crane-125-24;零件与维修、使用说明、安装与要令;Rotec工业公司),其中包括有一条环状胶带、一套传动装置和一个框架。一组中间托辊的两侧配有悬臂式的倾斜侧托辊,它们一个挨一个地安装在该框架上。在该胶带两侧设置有顶部侧托辊,它们大体上与通过该胶带的一个平面或直角,以正确地引导着该胶带,胶带的引导与中间托辊及侧托辊无关。若要求高速高效的运输,这种设计结构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缺点。首先它就不能运送大块物料,这是因为该顶部侧托辊妨碍了物料的运行,此外由于缺乏减震措施使得强加于该中间托辊、侧托辊以及顶部侧托辊的冲击负载损害了托辊的完整性。在沿着该运输机轴线引导胶带时,该顶部侧托辊在很窄的接触面积内与该胶带边缘接触,其合成单位负载很高,这样会导致带层分开、胶带打滑、及胶带在顶部侧托辊上的磨损。在这种情况下,胶带很有可能偏离运输机轴线,举例来讲,偶尔碎屑或污物进入某些轴承中,就会导致阻碍轴承所支承的托辊的旋转运动。由于运输机安装的不正确会导致托辊相对于运输机轴线的歪斜,这也会引起胶带的偏离。当运输机工作时,并且正确地沿其轴成引导着胶带的时候,会使任何控制胶带轨迹的办法得不到使用,此时顶部侧托辊的作用只是一种摆式。在实际工作中,胶带的导向是由下述方法来完成的。一俟发现了引起胶带偏离的托辊的误动作时,就关闭运输机,并且卸下所装载的物料,随后把有毛病的托辊转过一定角度,其角度的大小事先是由操作人员根据其技能和经验主观选择出的。通常,如果皮带从观察点向外运行并且趋于向左偏移时,则从一个与胶带轴线垂直的平面来沿顺时针方向测量,这个角度为1~3°。按所指出情况转动的托辊与胶带相互作用,使胶带弹性地滑过托辊,同时产生一个作用于胶带上的力,并且这个力趋于沿着与偏离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胶带,在平衡过程中正是这个力引起了胶带的偏离。然而,这种随意选择的转动角度以及在鉴别引起偏离的确切托辊时可能出现的错误往往会使这种控制方法失效。如上面所指出的,鉴于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任何其它方法来控制运行中负载胶带的引导方向,因此尽管该上部侧托辊与胶带边缘接触会产生迅速磨损和胶带的分层,这也只能是最后的控制手段了。另外一种公知结构的带式运输机(参照苏联专利技术人证书第346,192号,国际专利分类B65g21/04,日期1970年12月21日),其中包括一个坚固的框架以及至少两个具有相当长度的可弯曲载重元件,这两个载重元件处于拉紧状态并在该框架内部延伸,它们大体上彼此相互平行并且平行于该运输机的轴成,该载重元件连接到该框架上,这样就把它们支承在一个给定位置上了。该框架也装设有一个用于张紧所述可弯曲载重元件的装置。若干个中间托辊部件(托辊)大体上成直角地位于该可弯曲元件方向并且沿着该运输机彼此之间间隔开一段距离。若干个支轴大体上与该可弯曲元件垂直地设置,并使其支承端连接在该可弯元件上,以便在垂直和水平面上与该可靠元件整体移动。这些支轴设置在所述可弯元件的两个外侧,并且彼此之间间隔一段距离。在这些支轴上装设有若干个侧托辊。另外还设置有与该支轴数目相同的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就是一些大体上与该支轴平行的杆,它们每一个都刚性地连接在各自的侧托辊部件(托辊)以及该可弯元件上。每个连接部件也可用其一端在该坚固框架上转动,这里在连接部件和框架之间的转动支点位于各自可弯元件的里侧并低于通过这些可弯元件所构成的一个平面。该胶带式运输机还包括一个环状胶带和一个胶带传动装置。该设计的这些特点使该运输机得以用不小于以前一直沿用的速度来输送大块物料。该托辊部件(托辊)是如此连接在该框架和可弯元件上的,以致于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就会发生下移,由此大大地减少了这些载荷在托辊和框架部件上的影响。但是有迹象表明在这种情况下胶带的引导仍是一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求助于上部侧托辊是很难实行的,因为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原因这将限制所输送块状物料的大小。胶带偏离(即对中不良)的趋向看来是不可避免的。无论这些托辊如何精确地与胶带轴成成直角安装,只要有尘物进入其轴承,总会引起一些托辊的转动受阻,这就会自动地促使胶带的偏离。该可弯元件通常为钢绳,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在拉伸负载下的形变张弛作用,该可弯元件很有可能加长,其结果托辊、特别是侧托辊就会超出规定并且给胶带偏离力的产生造成有利条件。由于该连接部件位于可弯元件的内侧且低于通过可弯元件所构成的一个平面,因而在冲击负载作用下,当可弯元件向下位移时除了胶带槽面下降以外,该侧托辊也会下移。随着胶带槽容量的减少侧托辊施加到胶带上的压力也会减少,由此这些托辊的倾斜也会减少。这样就产生了利于胶带偏离的条件。在自发产生这种情况时,该胶带发生位移所指向的侧托辊所承受的压力就会增加,而作用在另一侧托辊上的压力则会减小。通过连接部件连接到可弯元件(该可弯元件随着所承受负载直接变形)上的该侧托辊会在该侧发生倾斜,胶带朝向该侧的位移程度会比另一侧要小。侧托辊的这种设置给胶带恢复到与运输机轴线对中带来了困难。公知的方案在胶带承受负载时也无法控制侧托辊的位置,仅仅在停机的时候才能对其位置进行随意的调整,因此,对于胶带的正确引导问题已成为操作公知运输机的一个严重的问题。载运大块及中块物料会冲击侧托辊,致使侧托辊偏斜及振动。振幅随着托辊的高度增大,所以与托辊顶部接触的块料会有很高的加速度来冲击胶带。这些目的已在一种带式运输机中得以实现,这种带式运输机包括一个坚固的框架,该框架沿运输机的全长沿伸;至少两个通长的可弯载重元件,该载重元件在所述框架内部延伸,它们大体上彼此平行且与运输机轴线平行,该载重元件被连接到框架上,以便在一个相对框架给定的位置上获得支承;一个在所述框架内部用于张紧所述可弯载重元件的装置;若干个中间托辊部件,该中间托辊部件位于可弯载重元件之间,它们大体上与可弯载重元件垂直,并且彼此沿着可弯载重元件间隔一定距离;若干个支轴,这些支轴大体上位于与所述可弯载重元件垂直的位置,而且所述支轴的支承端连接到所述可弯载重元件上,以便与所述载重元件一起在垂直和水平面内整体移动;若干个侧托辊部件,这些侧托辊部件在所述可弯载重元件朝外两侧装在所述支轴上并且彼此之间隔开一定距离;若干个连接部件,它们用其一端刚性地连接到侧托辊部件的各自的所述支轴上,彼此之间形成一个角度,而另一端在所述框架上转动以便能在与输送机轴线垂直的平面内自由摇动;枢轴部件,该枢轴部件把所述连接部件的所述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框架上,并且沿着所述可弯载重元件的外侧位于框架上,它们大体上不低于通过该可弯载重元件的一个平面;一条环形运输带,它位于所述中间和侧托辊部件上;以及一个所述运输带的传动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式运输机,它与托辊的支轴有关联,其设计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式运输机其中包括一个坚固的框架(2),至少两个张紧的通长的可弯载重元件(比如钢绳)(8、9)容纳在该框架中,该可弯载重元件彼此平行并且平行于该运输机轴线,该可弯载重元件彼此由设置在其间的中间托辊(5)连接起来并且该中间托辊彼此间隔开一段距离,还包括若干个侧托辊(6),这些侧托辊安装在支轴(11)上,这些支轴与通过该通长的可弯载重元件(8和9)所形成的一个平面构成一个角度,侧托辊(6)的这些支轴(11)具有支承端(12),该支承端刚性地连接到连接部件(13)以及该通长的可弯载重元件(8和9)上,该连接部件(13)以其一端可在该框架(2)上转动,其特征在于:托辊(6)的支轴(11)连接到该通长的可弯载重元件(8、9)上,以便与该可弯载重元件一起在垂直平面内进行移动,每一个连接部件(13)用其一端连接到该托辊(6)的支轴(11)的支承端(12)上并与该托辊支轴构成一个角度,该连接部件用其另一端在该通长的可弯载重元件(8、9)的外侧的框架(2)上转动以便在垂直于该运输机轴线的一个平面内进行随意的摆动,以及把连接部件(13)连接在框架(2)上的一个枢轴部件,其位置大体上不低于通过该通长的可弯载重元件(8、9)所形成的一个平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式运输机其中包括一个坚固的框架(2),至少两个张紧的通长的可弯载重元件(比如钢绳)(8、9)容纳在该框架中,该可弯载重元件彼此平行并且平行于该运输机轴线,该可弯载重元件彼此由设置在其间的中间托辊(5)连接起来并且该中间托辊彼此间隔开一段距离,还包括若干个侧托辊(6),这些侧托辊安装在支轴(11)上,这些支轴与通过该通长的可弯载重元件(8和9)所形成的一个平面构成一个角度,侧托辊(6)的这些支轴(11)具有支承端(12),该支承端刚性地连接到连接部件(13)以及该通长的可弯载重元件(8和9)上,该连接部件(13)以其一端可在该框架(2)上转动,其特征在于托辊(6)的支轴(11)连接到该通长的可弯载重元件(8、9)上,以便与该可弯载重元件一起在垂直平面内进行移动,每一个连接部件(13)用其一端连接到该托辊(6)的支轴(11)的支承端(12)上并与该托辊支轴构成一个角度,该连接部件用其另一端在该通长的可弯载重元件(8、9)的外侧的框架(2)上转动以便在垂直于该运输机轴线的一个平面内进行随意的摆动,以及把连接部件(13)连接在框架(2)上的一个枢轴部件,其位置大体上不低于通过该通长的可弯载重元件(8、9)所形成的一个平面。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要求的带式运输机,其特征在于连接部件(13)被连接在框架(2)上以便于绕其轴线转过一个限定角度。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要求的带式运输机,其特征在于连接部件(13)被连接在框架(2)上以便于绕其轴线转过一个限定角度,以致能使侧托辊(6)的支轴(11)在胶带运行方向上相对该可弯载重元件(8和9)由垂直位置倾斜一个0~3°的角。4.一种如权利要求1到3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要求的带式运输机,其特征在于连接部件(13)被连接在侧托辊(6)的支轴(11)上,以在其间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维塔利威克托罗维奇萨文克罗伯特塞米诺维奇蒂莱斯朱里阿莱克桑德罗维奇亚克洪托夫夫拉迪米尔阿纳托利维奇克拉斯诺夫
申请(专利权)人:全苏电力施工组织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SU[苏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