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油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79093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7 2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油泵,属于机械润滑技术领域。该注油泵包括泵体、油通道、出油口、真空罩、滴油管、吸油管、柱塞腔、支柱、杠杆、调节杆和调节螺母;柱塞腔下部设有能上下滑动的柱塞,其上部设有储油室;柱塞腔和调节杆分别设于支柱两侧,杠杆上侧的两端分别与柱塞和调节杆抵接;吸油管通过油通道与滴油管连通且其上设有第一单向阀,真空罩通过油孔与储油室连通,出油口通过油通道与储油室连通且其上设有第二单向阀,柱塞与泵体之间设有能使柱塞往复运动的弹簧;调节杆与泵体之间设有调整螺母。该注油泵可实现自动注油,工作效率高,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润滑
,特别涉及一种注油栗。
技术介绍
目前,油田的抽油机的润滑是采用脂润滑,抽油机在维修或维护过程中,运动部件的润滑脂注入一般是用黄油枪人工手动操作,在给抽油机中轴、尾轴、曲柄销轴等加注黄油时,长期以来都是维修工在高空用手动黄油枪加注,一是加注时间长,工作效率低;二是黄油黏度大,冬季时难以加注;三是维修工长时间在高空作业,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注油栗,可实现自动注油。所述技术方法如下: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注油栗,该注油栗包括栗体6、栗体6中供油通过的油通道7、栗体6上部的出油口 8、栗体6上部的真空罩9、真空罩9中的滴油管10、栗体6下部的吸油管5、栗体6下部竖向设置的柱塞腔11、栗体6下部的支柱12、铰接在支柱12上的杠杆13、栗体6上能上下调节的调节杆14和设于调节杆14上的调节螺母15。所述柱塞腔11下部设有能上下滑动的柱塞16,其上部设有储油室。所述柱塞腔11和调节杆14分别设于支柱12两侧,所述杠杆13上侧的两端分别与柱塞16下端和调节杆14下端抵接。所述吸油管5通过油通道7与滴油管10连通且其上设有第一单向阀17,所述真空罩9通过油孔与储油室连通,所述出油口 8通过油通道7与储油室连通且其上设有第二单向阀18,所述柱塞16与栗体6之间设有能使柱塞16往复运动的弹簧19。所述调节杆14与栗体6之间设有调整螺母15。优选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吸油管5端部设有吸油罩20,所述吸油罩20上设有滤网21。具体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滴油管10下端固定在栗体6上且靠近真空罩9内壁设置,其上端向下弯折。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调整螺母15通过锁紧螺母22固定在栗体6上。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柱塞16通过压紧螺母24固定在栗体6上,所述弹簧19设于柱塞16下端与压紧螺母24之间。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柱塞16、调节杆14与支柱12平行设置,所述杠杆13的中部通过圆柱销转动设置在支柱12的下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注油栗,可实现自动注油,工作效率高,安全可靠。【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注油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注油栗的俯视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注油栗的右视图。图中:4凸轮、5吸油管、6栗体、7油通道、8出油口、9真空罩、10滴油管、11柱塞腔、12支柱、13杠杆、14调节杆、15调节螺母、16柱塞、17第一单向阀、18第二单向阀、19弹簧、20吸油罩、21滤网、22锁紧螺母、23手柄、24压紧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参见图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注油栗,包括栗体6、栗体6中供油通过的油通道7、栗体6上部的出油口 8、栗体6上部的真空罩9、真空罩9中的滴油管10、栗体6下部的吸油管5、栗体6下部竖向设置的柱塞腔11、栗体6下部中间位置的支柱12、铰接在支柱12上的杠杆13、栗体6上能上下调节的调节杆14和设于调节杆14上的调节螺母15等。其中,参见图1-3,柱塞腔11下部设有能上下滑动的柱塞16,柱塞腔11的上部设有储油室(图未示)。其中,柱塞腔11和调节杆14分别设于支柱12左右两侧,杠杆13上侧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柱塞16下端和调节杆14下端抵接,杠杆13下侧与注油器的凸轮4抵接。其中,滴油管10与真空罩9连通,吸油管5通过油通道7与滴油管10连通,吸油管5上设有第一单向阀17,第一单向阀17设于栗体6内。其中,真空罩9通过油孔(图未示)与储油室连通,出油口 8通过油通道7与储油室连通,且出油口 8上设有第二单向阀18,第二单向阀18设于栗体6内,出油口 8与油枪或者分油器或用油机械等连接。其中,柱塞16与栗体6之间设有能使柱塞16往复运动的弹簧19。其中,调节杆14与栗体6之间设有调整螺母15,调节杆14中部转动设置在栗体6上,其上端设有手柄23,其下端与杠杆13上侧右端抵接;调整螺母15转动设置在调节杆14上,调节杆14上相应地设有与调整螺母15配合的螺纹。其中,真空罩9为可视结构。第一单向阀17和第二单向阀18可以由阀座、钢珠和弹簧等组成。其中,出油口 8可以为球形接头。其中,油孔位于真空罩9底部中间位置。更具体地,出油口 8、真空罩9和调节杆14由左至右依次设置。优选地,参见图1和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吸油管5的下端端部设有吸油罩20,吸油罩20上设有滤网21,用于过滤润滑油。具体地,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滴油管10下端固定在栗体6上且靠近真空罩9内壁设置,滴油管10上端向下弯折且最好位于油孔正上方。进一步地,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调整螺母15通过锁紧螺母22固定在栗体6上。进一步地,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柱塞16通过压紧螺母24固定在栗体6上,则弹簧19设于柱塞16下端与压紧螺母24之间。进一步地,参见图1和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柱塞16、调节杆14与支柱12平行设置且位于同一竖直面上,杠杆13的中部通过圆柱销转动设置在支柱12的下端,其左右两端能上下摆动。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注油栗的工作过程:凸轮4旋转时,通过杠杆13推动柱塞16运动,柱塞16在凸轮4和弹簧19的作用下作往复运动。当柱塞16向下运动时,由于第二单向阀18关闭,使第一单向阀17打开,真空罩9内为负压,润滑油通过吸油管5进入滴油管10吸入真空罩9内,再通过罩中油孔流到柱塞腔11上部的储油室中;当柱塞16向上运动时,第一单向阀17关闭,使第二单向阀18开启,从而将储油室中的润滑油通过出油口 8向主机输送。通过调节杆14能改变柱塞16的有效行程,从而调节注油量的大小。如顺时针旋转调节杆14时,注油量减小,反之,注油量增大。调好后应将锁紧螺母22拧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注油栗,可实现自动注油,工作效率高,安全可靠。以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注油栗,包括栗体(6)、栗体(6)中供油通过的油通道(7)、栗体(6)上部的出油口(8)、栗体(6)上部的真空罩(9)、真空罩(9)中的滴油管(10)、栗体(6)下部的吸油管(5)、栗体(6)下部竖向设置的柱塞腔(11)、栗体(6)下部的支柱(12)、铰接在支柱(12)上的杠杆(13)、栗体(6)上能上下调节的调节杆(14)和设于调节杆(14)上的调节螺母(15); 所述柱塞腔(11)下部设有能上下滑动的柱塞(16),其上部设有储油室; 所述柱塞腔(11)和调节杆(14)分别设于支柱(12)两侧,所述杠杆(13)上侧的两端分别与柱塞(16)下端和调节杆(14)下端抵接; 所述吸油管(5)通过油通道(7)与滴油管(10)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油泵,包括泵体(6)、泵体(6)中供油通过的油通道(7)、泵体(6)上部的出油口(8)、泵体(6)上部的真空罩(9)、真空罩(9)中的滴油管(10)、泵体(6)下部的吸油管(5)、泵体(6)下部竖向设置的柱塞腔(11)、泵体(6)下部的支柱(12)、铰接在支柱(12)上的杠杆(13)、泵体(6)上能上下调节的调节杆(14)和设于调节杆(14)上的调节螺母(15);所述柱塞腔(11)下部设有能上下滑动的柱塞(16),其上部设有储油室;所述柱塞腔(11)和调节杆(14)分别设于支柱(12)两侧,所述杠杆(13)上侧的两端分别与柱塞(16)下端和调节杆(14)下端抵接;所述吸油管(5)通过油通道(7)与滴油管(10)连通且其上设有第一单向阀(17),所述真空罩(9)通过油孔与储油室连通,所述出油口(8)通过油通道(7)与储油室连通且其上设有第二单向阀(18),所述柱塞(16)与泵体(6)之间设有能使柱塞(16)往复运动的弹簧(19);所述调节杆(14)与泵体(6)之间设有调整螺母(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忠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神鹰润滑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