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6856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由相互平行的运送托板(P)的第1输送机(C↓[1])和第2输送机(C↓[2])、把托板(P)从第1输送机(C↓[1])的终端移载到第2输送机(C↓[2])起始端的第1移动平台(T↓[1])、把托板(P)从第2输送机(C↓[2])的终端移载到第1输送机(C↓[1])起始端的第2移动平台(T↓[2])构成运送路径(L)。第1、第2输送机(C↓[1]、C↓[2]),使设在其起始端的主驱动辊(22)与行进方向末尾的托板(P)的侧面相接而驱动托板P,这样,推压在上述末尾托板(P)的前方以接触状态相连的若干个托板(P),使其一起驱动。这样,不必修改托板(P)的驱动装置,就可以任意地变更运送路径(L)的长度。(*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工件放在托板上,沿着闭合环路的运送路径,一边循环一边进行部件组装的运送装置
技术介绍
将工件放在托板上,沿着闭合环路的运送路径,一边循环一边进行部件组装的运送装置是公知的(见日本特公平4-57555号公报)。上述现有的运送装置,使可载置工件的托板状台车,在沿着四方形运送路径设置的轨道上循环,被驱动源沿轨道驱动循环的环形链,与台车连结、连结解除,使该台车行走。或者由驱动源驱动齿条,使齿条沿轨道以预定距离往复运动,通过使台车与该齿条接合、解除接合,使该台车一步一步地行走,在该期间对载置在台车上的工件,进行部件的组装。但是,上述装置中,当要变更运送路径长度时,必须变更沿该运送路径设置的上述环形链的长度或上述齿条的长度,其变更工作量大,需要较多的费用。而且,上述装置中,必须从外部逐一地向台车供给往工件上组装的部件,所以不容易提高作业效率。另外,在进行往工件上组装部件的作业时,为了使工件升降到容易作业的高度,或者为了驱动冲击扳手等的气动工具,需要作业用的空气,从移动的台车外部供给该作业用空气时,存在着空气软管的设置和装卸等的麻烦。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2目的是提供一种运送装置,该运送装置,将工件放在托板上,沿着构成闭合环路的运送路径,一边循环一边进行部件组装,且可有效地对工件进行部件的组装作业。为了实现上述第1目的,本专利技术第1特征的运送装置,具有运入台和运出台,一边使托板沿着构成闭合环路的运送路径循环,一边在该托板上,往工件上组装部件,其特征在于备有相互平行地配置的、将若干托板以相接状态运送的第1输送机和第2输送机;把每个托板从第1输送机的终端移载到第2输送机起始端的第1移动平台;把每个托板从第2输送机的终端移载到第1输送机起始端的第2移动平台;将上述第1、第2输送机和第1、第2移动平台配置在同一水平面内,构成上述运送路径;在第1、第2移动平台的上面或者附近,配置相互邻接的运入台和运出台;并且,上述第1、第2输送机使托板与被设在固定侧的驱动源驱动旋转的摩擦辊相接,这样驱动该托板。根据上述构造,将第1输送机、第1移动平台、第2输送机和第2移动平台配置在同一水平面内,构成运送托板的闭合环路的运送路径,第1、第2输送机使托板与旋转的摩擦辊相接而驱动该托板,所以,不必对摩擦辊作任何修改,只要变更第1、第2输送机的长度,就可以增减托板的数目,能极容易地变更运送装置的长度。而且,构造简单,成本低,防止振动和噪音,能顺利地驱动托板。另外,由于对托板进行工件等的运入、运出的运入台和运出台,相邻地配置在第1、第2移动平台的上面或附近,所以,运送路径的大部分,作为运送工件等进行部件组装的空间,最大限度地确保空间和时间,最大限度地抑制空托板送回所需的无用空间和时间。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第1目的,本专利技术第2特征的运送装置,是在上述第1特征的运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把运入台和运出台相互邻接地配置在第1、第2移动平台上或附近,上述运入台用于将工件运入托板,上述运出台用于从托板运出工件。根据上述构造,把工件运入、运出托板的运入、运出台,相邻地配置在第1、第2移动平台上或附近,所以,运送路径的大部分,作为运送工件进行部件组装的空间,可最大限度地确保空间和时间,可最大限度地抑制空托板送回所需的无用空间和时间。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第1目的,本专利技术第3特征的运送装置,是在上述第1特征的运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把运入台和运出台相互邻接地配置在第1、第2移动平台上或附近,上述运入台用于将部件托盘运入托板,上述运出台用于从托板运出部件托盘。根据上述构造,把部件托盘运入、运出托板的运入台和运出台相互邻接地配置在第1、第2移动平台上或附近,所以,运送路径的大部分,作为运送部件托盘进行部件组装的空间,最大限度地确保空间和时间,最大限度地抑制空托板送回所需的无用空间和时间。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第1目的,本专利技术第4特征的运送装置,是在上述第1特征的运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第1、第2移动平台备有运送机构,该运送机构把第1、第2输送机中任一方终端的工件,移载到该第1、第2输送机中任一方的起始端。根据上述构造,用设在移动平台上的运送机构,把第1、第2输送机中任一方终端的工件,移载到第1、第2输送机中任一方的起始端,所以,可顺利地移载托板。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第1目的,本专利技术第5特征的运送装置,是在上述第4特征的运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运送机构的运送面,在比第1、第2输送机上的托板的底面高的位置与比其低的位置之间,可相对于该底面升降。根据上述构造,由于运送机构的运送面,可在比第1、第2输送机上的托板的底面高的位置与比其低的位置之间升降,所以,可顺利地进行第1、第2移动平台及第1、第2输送机间的托板的移载。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第1目的,本专利技术第6特征的运送装置,是在上述第4特征的运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备有将托板从第1、第2移动平台的终端推出到第1、第2输送机起始端的汽缸。根据上述构造,由于用汽缸把托板从第1、第2移动平台的终端推出到第1、第2输送机的起始端,所以,可顺利地进行从第1、第2移动平台到第1、第2输送机的托板的移载。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第1目的,本专利技术第7特征的运送装置,是在上述第1特征的运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托板上设有蓄存驱动气动工具的空气的空气罐,在运送路径的至少一个部位,设有向该空气罐供给空气用的空气供给机构。根据上述构造,由于用设在托板上的空气罐所蓄存的空气,驱动气动工具,所以,与从托板外部供给空气时相比,不仅简化空气软管的设置,而且气动工具的操作性也好。而且,托板在运送路径上循环期间,可向空气罐供给空气,所以,对空气罐的空气供给很容易进行。为了实现上述第2目的,本专利技术第8特征的运送装置,具有运入台和运出台,一边使托板沿着构成闭合环路的运送路径循环,一边在该托板上,往工件上组装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托板备有支承部件的部件支承部、用于连接安装工件的气动工具的气动工具连接部、和为了将部件组装到工件上而蓄存空气的空气罐,在运送路径的至少一个部位,设有向空气罐充填空气用的空气供给机构。根据上述构造,由于支承部件(该部件往工件上组装)的部件支承部设在托板上,所以,不必从外部将部件逐次地供给到在运送路径上移动的托板上,提高作业性。而且,不必从外部向在运送路径上移动的托板逐次地供给空气,用设在托板上的空气罐所蓄存的空气,进行部件的组装,所以,可简化空气软管的设置。另外,托板在运送路径上循环期间,可向空气罐供给空气,所以,对空气罐的空气供给容易进行。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第2目的,本专利技术第9特征的运送装置,是在上述第8特征的运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用与上述空气罐连接着的汽缸,使支承在工件支承具上的工件升降,上述工件支承具设在托板上。根据上述构造,支承在工件支承具上的工件,可被汽缸升降,所以,将工件支承在适合于作业的位置,可有效地进行部件的组装作业。而且,不必从外部向在运送路径上移动的托板逐次地供给空气,用设在托板上的空气罐驱动汽缸,所以,对于汽缸的空气软管的设置简单化。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第2目的,本专利技术第10特征的运送装置,是在上述第8特征的运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用于把部件组装到工件上的气动工具,与上述空气罐连接。根据上述构造,不必从外部向在运送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运送装置,具有运入台(S↓[1]、S↓[3])和运出台(S↓[2]、S↓[4]),一边使托板(P)沿着构成闭合环路的运送路径(L)循环,一边在该托板(P)上,往工件(D↓[L]、D↓[R])上组装部件(p↓[1]~p↓[5]),其特征在于备有: 相互平行地配置的、将若干托板(P)以相接状态运送的第1输送机(C↓[1])和第2输送机(C↓[2]); 把每个托板(P)从第1输送机(C↓[1])的终端移载到第2输送机(C↓[2])起始端的第1移动平台(T↓[1]); 把每个托板(P)从第2输送机(C↓[2])的终端移载到第1输送机(C↓[1])起始端的第2活动平台(T↓[2]); 将上述第1、第2输送机(C↓[1]、C↓[2])和第1、第2移动平台(T↓[1]、T↓[2])配置在同一水平面内,构成上述运送路径(L);在第1、第2移动平台(T↓[1]、T↓[2])的上面或者附近,配置相互邻接的运入台(S↓[1]、S↓[3])和运出台(S↓[2]、S↓[4]);并且,上述第1、第2输送机(C↓[1]、C↓[2])使托板(P)与被设在固定侧的驱动源(25)驱动旋转的摩擦辊(21~24)相接,这样驱动该托板(P)。...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泽吉弘三桥政巳窪田启一池田宏一村上英夫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