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相四线漏电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64418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2 1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相四线漏电保护电路,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压敏电阻、三相四线整流电路、脱扣线圈、可控硅、信号检测电路和零序电流互感器;第一压敏电阻跨接在A、N相线之间,第二压敏电阻跨接在B、N相线之间,第三压敏电阻跨接在C、N相线之间;三相四线整流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A、B和C相线连接,输出端与可控硅阳极连接;脱扣线圈的一端与N相线连接,另一端接地;可控硅的阴极接地,控制端与信号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四压敏电阻跨接在可控硅的阳极和阴极之间;信号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零序电流互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路具有使用寿命长、不易误脱扣和三相四线中任意一相和N相线通电时都能正常工作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电路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相四线漏电保护电路,尤其是一种适用于三相四线剩余电流保护器中的三相四线漏电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低压电器行业中,三相四线剩余电流保护器的漏电保护电路如图1所示,普遍采用固定一相和N相线供电的方式,若这一相断掉,则三相四线剩余电流保护器将不工作而失效,保护器就不能进行漏电保护,所以会对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其次,该漏电保护电路中,由压敏电阻构成的浪涌吸收电路是设计在电源部分的前端,是在相与相之间加压敏电阻,当有浪涌冲击时,吸收浪涌能量全靠前端的压敏电阻,这样压敏电阻的使用寿命就会缩短,使得三相四线剩余电流保护器的使用寿命缩短。而且浪涌冲击对后端的器件也有一定的冲击,对后端器件的要求就会比较高,这样的器件相比于要求低的器件价格会比较高,使得成本就会增加。再次,该漏电保护电路中是将脱扣线圈串接在A、B或C相线中,放在压敏电阻前端,这样容易导致误脱扣,并且要求线圈承受能力要好,这样的线圈相比于承受能力要求低的线圈价格会比较高,也会使得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漏电保护电路使用寿命短、易误脱扣和若有断相时电路不工作等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不易误脱扣和在三相四线中任意一相和N相线通电时仍能正常工作的三相四线漏电保护电路。为此,本技术的一种三相四线漏电保护电路,包括第一压敏电阻、第二压敏电阻、第三压敏电阻、第四压敏电阻、三相四线整流电路、脱扣线圈、可控硅、信号检测电路和零序电流互感器;所述第一压敏电阻跨接在三相四线供电电源的A相线和N相线之间,所述第二压敏电阻跨接在三相四线供电电源的B相线和N相线之间,所述第三压敏电阻跨接在三相四线供电电源的C相线和N相线之间;所述三相四线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A相线连接,第二输入端与所述B相线连接,第三输入端与所述C相线连接,输出端与所述可控硅的阳极连接,用于在三相四线中任意一相和N相线通电时均能将交流电整流成为直流电输出;所述脱扣线圈的一端与所述N相线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可控硅的阴极接地,控制端与所述信号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压敏电阻跨接在所述可控硅的阳极和阴极之间;所述信号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根据其输入端输入的信号产生控制所述可控硅导通或断开的控制信号输出。优选地,所述三相四线整流电路为三相四线半波整流电路。优选地,还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可控硅的阳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可控硅的阴极连接。优选地,还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稳压管;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三相四线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稳压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稳压管的阴极与所述信号检测电路的电源端连接,阳极与所述可控硅的阴极连接。优选地,还包括第四电阻和开关;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三相四线供电电源中的N相线连接,另一端连接导线穿过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线圈环后与所述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的另一端与三相四线供电电源的A、B和C相线中的任一相线连接。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三相四线漏电保护电路,通过设置三相四线整流电路,实现了任意一相和N相线通电时,三相四线漏电保护电路均能正常工作,提高了电路整体的可靠性,可以更加可靠地保护人身安全。通过设置四个压敏电阻,由四个压敏电阻组成浪涌吸收电路,可大大提高电路的抗浪涌冲击能力,同时提高对可控硅的保护作用,防止可控硅被击穿。通过将脱扣线圈串接在N相线上,脱扣线圈两端中的一端接地,从而不易发生误脱扣的情形,进一步提高了电路整体的可靠性,并且通过设置一端接地,提高了电路的抗干扰、EMC性能。2.本技术提供的三相四线漏电保护电路,通过设置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有效地保护了可控硅,进一步提高了电路整体的可靠性。3.本技术提供的三相四线漏电保护电路,通过两个电阻并联构成降压稳压电路的设计,提高了可靠性,并且简单实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漏电保护电路的电路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三相四线漏电保护电路的原理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三相四线漏电保护电路的电路图。附图标记:1_三相四线整流电路,2-信号检测电路,3-零序电流互感器,4-阻容吸收电路,5-降压稳压电路,6-被测线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图2示出了一种实施例的三相四线漏电保护电路的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该三相四线漏电保护电路包括第一压敏电阻VDR1、第二压敏电阻VDR2、第三压敏电阻VDR3、第四压敏电阻VDR4、三相四线整流电路1、脱扣线圈L1、可控硅SCR、信号检测电路2和零序电流互感器3。第一压敏电阻VDR1跨接在三相四线供电电源的A相线和N相线之间,第二压敏电阻VDR2跨接在三相四线供电电源的B相线和N相线之间,第三压敏电阻VDR3跨接在三相四线供电电源的C相线和N相线之间。三相四线整流电路1的第一输入端与A相线连接,第二输入端与B相线连接,第三输入端与C相线连接,输出端与可控硅SCR的阳极连接,用于在三相四线中任意一相和N相线通电时将交流电整流成为直流电输出,即无论A、B、C相线中的哪一相或两相断相,三相四线整流电路均有电压输出。脱扣线圈L1的一端与N相线连接,另一端接地。可控硅SC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相四线漏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压敏电阻(VDR1)、第二压敏电阻(VDR2)、第三压敏电阻(VDR3)、第四压敏电阻(VDR4)、三相四线整流电路(1)、脱扣线圈(L1)、可控硅(SCR)、信号检测电路(2)和零序电流互感器(3);所述第一压敏电阻(VDR1)跨接在三相四线供电电源的A相线和N相线之间,所述第二压敏电阻(VDR2)跨接在三相四线供电电源的B相线和N相线之间,所述第三压敏电阻(VDR3)跨接在三相四线供电电源的C相线和N相线之间;所述三相四线整流电路(1)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A相线连接,第二输入端与所述B相线连接,第三输入端与所述C相线连接,输出端与所述可控硅(SCR)的阳极连接,用于在三相四线中任意一相和N相线通电时均能将交流电整流成为直流电输出;所述脱扣线圈(L1)的一端与所述N相线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可控硅(SCR)的阴极接地,控制端与所述信号检测电路(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压敏电阻(VDR4)跨接在所述可控硅(SCR)的阳极和阴极之间;所述信号检测电路(2)的输入端与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3)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根据其输入端输入的信号产生控制所述可控硅(SCR)导通或断开的控制信号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花李建桦
申请(专利权)人: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