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级联式逆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63605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2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级联式逆变器,第n个子模块的第一端口R端与第n-1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R端相连,第n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B端与第n-1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B端相连,实现N个子模块依次串联;且由第N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R端与第二端口B端或者由第一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R端与第一端口B端分别作为所述级联式逆变器的输出端、与电网或者负载的两端相连,未连电网或负载的第一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R端与第一端口B端或者第N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R端与第二端口B端则直接相连以形成回路,使得所述级联式逆变器的功率出线均由内部引出,所述级联式逆变器的外部不存在走线,进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回路面积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逆变器
,特别涉及一种级联式逆变器
技术介绍
级联式逆变器作为一种常用的逆变器,通过级联,可以把一些功率小的子模块连在一起,实现功率比较大的逆变功能。现有级联式逆变器的连接形式如图1所示,每个子模块(包括与直流源相连接的逆变模块)通过接线端子串联在一根功率出线上,这根功率出线设置于所述级联式逆变器的内部;而所述级联式逆变器的另一根功率出线设置于所述级联式逆变器的外部。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级联式逆变器的连接方式存在设置于所述级联式逆变器外部的走线,使得所述级联式逆变器的回路面积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级联式逆变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回路面积大的问题。为实现所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种级联式逆变器,包括:依次串联的N个子模块,每个所述子模块包括与直流源相连接的逆变模块;N为大于1的正整数;其中:每个所述子模块中,所述逆变模块的X端作为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 R端,所述逆变模块的Y端作为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 R端,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 B端与第二端口 B端相连;第η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 R端与第n-Ι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 R端相连,第η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 Β端与第n-Ι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 Β端相连;η为大于1小于等于Ν的正整数;第一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 R端与第一端口 Β端相连,第Ν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 R端与第二端口 Β端分别作为所述级联式逆变器的输出端、与电网或者负载的两端相连;或者,第一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 R端与第一端口 Β端分别作为所述级联式逆变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网或者负载的两端相连,第Ν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 R端与第二端口Β端相连。优选的,每个所述子模块中,所述逆变模块还包括分别作为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 G端和第二端口 G端的GND端;第η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 G端与第η_1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 G端相连;第一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 G端悬空,第N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 G端接地;或者,第N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 G端悬空,第一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 G端接地;n为大于1小于等于N的正整数。优选的,N个所述子模块通过接线端子依次串联;其中:所述接线端子包括N对插头,每对插头包括一个第一插头和一个第二插头;每个第一插头上设置有:与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 R端相连的R端,及与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 B端相连的B端;每个第二插头上设置有:与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 R端相连的R端,及与所述子模块的弟一■端口 B端相连的B端;每对插头中的第一插头B端与第二插头B端相连,第η对插头中的第一插头R端与第n-Ι对插头中的第二插头R端相连,第η对插头中的第一插头Β端与第η_1对插头中的第二插头B端相连;n为大于1小于等于N的正整数。优选的,N个所述子模块通过接线端子依次串联;其中:所述接线端子包括N对插头,每对插头包括一个第一插头和一个第二插头;每个第一插头上设置有:与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 R端相连的R端,与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 G端相连的G端,及与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 B端相连的B端;每个第二插头上设置有:与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 R端相连的R端,与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 G端相连的G端,及与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 B端相连的B端; 每对插头中的第一插头B端与第二插头B端相连,第一插头G端与第二插头G端相连;第η对插头中的第一插头R端与第n-Ι对插头中的第二插头R端相连,第η对插头中的第一插头Β端与第n-Ι对插头中的第二插头Β端相连,第η对插头中的第一插头G端与第n-Ι对插头中的第二插头G端相连;η为大于1小于等于Ν的正整数。优选的,所述接线端子设置有防呆标志。优选的,各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设置有与所述接线端子相应的防优选的,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及第二端口均设置于所述子模块中的所述逆变模块中。优选的,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及第二端口均设置于所述子模块中的所述逆变模块外部。优选的,第一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 R端与第一端口 Β端,或者,第Ν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 R端与第二端口 Β端通过堵头相连;所述堵头包括相连的两个端口。优选的,第一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 R端与第一端口 Β端,或者,第Ν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 R端与第二端口 Β端通过堵头相连;所述堵头包括一个悬空的端口及相连的两个端口 ;其中,所述悬空的端口与第一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 G端相连,所述相连的两个端口分别与第一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 R端与第一端口 Β端相连;或者,所述悬空的端口与第Ν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 G端相连,所述相连的两个端口分别与第Ν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 R端与第二端口 Β端相连。本技术提供的级联式逆变器,通过第η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 R端与第η-1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 R端相连,第η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 Β端与第η-1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 Β端相连,实现Ν个子模块依次串联;并且由第Ν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 R端与第二端口 Β端或者由第一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 R端与第一端口 Β端分别作为所述级联式逆变器的输出端、与电网或者负载的两端相连,未连电网或负载的第一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 R端与第一端口 Β端或者第Ν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 R端与第二端口Β端则直接相连以形成回路,使得所述级联式逆变器的功率出线均由内部引出,所述级联式逆变器的外部不存在走线,进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回路面积大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级联式逆变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级联式逆变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级联式逆变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堵头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级联式逆变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级联式逆变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堵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本技术提供一种级联式逆变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回路面积大的问题。具体的,所述级联式逆变器,如图2所示,包括:依次串联的N个子模块100,每个子模块100包括与直流源101相连接的逆变模块102 ;N为大于1的正整数;其中:每个子模块100中,逆变模块102的X端作为子模块100的第一端口 R端,逆变模块102的Y端作为子模块100的第二端口 R端,子模块100的第一端口 B端与第二端口 B端相连;第η个子模块100的第一端口 R端与第η_1个子模块100的第二端口 R端相连,第η个子模块100的第一端口 Β端与第n-Ι个子模块100的第二端口 Β端相连;η为大于1小于等于Ν的正整数;第一个子模块100的第一端口 R端与第一端口 Β端相连,第Ν个子模块100的第二端口 R端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级联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串联的N个子模块,每个所述子模块包括与直流源相连接的逆变模块;N为大于1的正整数;其中:每个所述子模块中,所述逆变模块的X端作为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R端,所述逆变模块的Y端作为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R端,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B端与第二端口B端相连;第n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R端与第n‑1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R端相连,第n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B端与第n‑1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B端相连;n为大于1小于等于N的正整数;第一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R端与第一端口B端相连,第N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R端与第二端口B端分别作为所述级联式逆变器的输出端、与电网或者负载的两端相连;或者,第一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一端口R端与第一端口B端分别作为所述级联式逆变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网或者负载的两端相连,第N个所述子模块的第二端口R端与第二端口B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永利刘宝其薛丽英姜安营
申请(专利权)人: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