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和开关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6159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2 1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开关,包括:弹性按键、第一弹性层、第二弹性层和电路板;所述第一弹性层位于所述弹性按键下方,在所述弹性按键的按压下可弹性变化;所述第二弹性层位于所述第一弹性层下方,在所述第一弹性层的按压下可弹性变化;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二弹性层下方,在所述第二弹性层的作用下被触发;其中,所述第一弹性层为柔性薄膜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开关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碳粒层、碳油层和锅仔片组成的层级结构,构建出时序不同的两个电路开关,通过调整间隙大小能够调整两路信号的时序,实现了电路信号时序可调,且能可以有效地降低按压力,降低用户的手指疲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按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关和开关组件
技术介绍
在电路控制的按钮中,双刀单掷按钮(Double-Pole Single Throw,DPST)是常见的电器控制按钮,DPST的一个按钮可控制两条线路,实现两组线路切断或接通,达到一个按钮切断或开启两个电路的目的。一个双刀单掷按钮可开启两台电器设备或是开启电器设备的两个功能,便于多台设备配合使用或是一台设备的多项功能配合使用。为此,双刀单掷按钮在诸如医疗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现有技术中的双刀单掷按钮系统,两组信号之间的时序不够分明;操作者使用手感较差,且不易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按压力小,时序分明的开关和开关组件,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开关,包括:弹性按键、第一弹性层、第二弹性层和电路板,其中,所述弹性按键包括用于回位所述弹性按键的回位元件,所述回位元件的底部固定在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一弹性层位于所述弹性按键下方,在所述弹性按键的按压下可弹性变化;所述第二弹性层位于所述第一弹性层下方,在所述第一弹性层的按压下可弹性变化;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二弹性层下方,在所述第二弹性层的作用下被触发;其中,所述第一弹性层为柔性薄膜板。进一步,所述第一弹性层为柔性薄膜电路板,所述弹性按键接触第一弹性层的面设有碳粒层;所述第一弹性层接触弹性按键的面设有碳油层。进一步,所述第一弹性层接触第二弹性层的面设有调节第一弹性层和第二弹性层间距的垫块。进一步,所述第二弹性层为锅仔片。进一步,所述碳粒层与所述碳油层的间距为0.5?1.2mm。进一步,所述第一弹性层与电路板通过ZIF连接器连接。进一步,所述回位元件两端分别连接于弹性按键的按压面和所述电路板,所述回位元件为弹性按键的按压面边缘与电路板之间形成的球形面,所述球形面呈圆弧形凸出;或者为弹性按键的按压面边缘与电路板之间形成的弧形面,所述弧形面向电路板弧形过渡;或者为弹性按键的按压面边缘与电路板之间形成的锥形面,所述锥形面与所述锥形面在所述电路板上围成的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开关组件,包括开关、按键支架及键帽;所述开关包括弹性按键、可导电的第一弹性层、可导电的第二弹性层及电路板,其中,第一弹性层位于所述弹性按键下方,第二弹性层位于所述第一弹性层下方;电路板位于第二弹性层下方;所述键帽安装于按键支架、并可沿上下方向移动,所述弹性按键可被键帽触动,从而使第一弹性层或/和第二弹性层与电路板电性连通。进一步,所述开关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开关与开关相对应的至少两个键帽,所述至少两个键帽并排设置、独立驱动对应的弹性按键。进一步,所述第一弹性层为柔性薄膜电路板,所述弹性按键接触第一弹性层的面设有碳粒层;所述第一弹性层接触弹性按键的面设有碳油层。进一步,弹性按键包括用于回位所述弹性按键的回位元件,所述回位元件固定于所述电路板。应用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碳粒层、碳油层和锅仔片组成的层级结构,构建出时序不同的两个电路开关,从而实现一个按键就能控制两路信号的接通和断开。2、本技术工作时,碳粒层和碳油层接触对应有按压力,锅仔片和电路板接触对应有按压力,两个按压力之间具有差值,通过调整两个按压力的差值和产生两组信号的行程差异,对两路信号的时序进行调整。碳粒层、碳油层和锅仔片组成的层级结构之间具有间隙,通过调整间隙大小也能够调整两路信号的时序,实现了电路信号时序可调。3、本技术采用硅胶弹性按键,开关的最大按压力由弹性按键和锅仔片控制,弹性按键的碳粒层只要接触到碳油层就能触发相应的电路,比传统的基于形变的薄膜开关的按压力小,可以有效地降低按压力,降低用户的手指疲劳。4、本技术还设置了垫块,能够方便灵活调整手感和两路电路开关的时间间隔。5、本技术通过改变弹性按键回位元件的斜度和厚度,以及锅仔片的选型,实现弹力曲线的良好对接,模拟较好的CK值,保证良好的用户体验。6、开关的弹性按键采用球形、弧形或锥形的弹性臂形式,由于实际按压行程只有1.5mm,可以保证100w次寿命要求,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二、三提供的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开关的弹性按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开关的弹性按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开关的弹性按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开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组合按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弹性按键,2_碳油层,3_锅仔片,4_电路板,5-垫块,11-回位兀件,12-碳粒层,13-支撑部,14-按压面,15-球形面,16-弧形面,17-锥形面,6-键帽,7-按键支架,8-壳体支架,10-第二弹性按键,20-第二碳油层,30-第二锅仔片,40-第三电路板,60-第二键帽,70-第二按键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见图1、图2、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开关,包括弹性按键1、碳油层2、锅仔片3和电路板4,其中,所述锅仔片3设置在所述电路板4上,所述锅仔片3用于触发所述电路板4上的电路;所述弹性按键1包括碳粒层12和带动所述碳粒层12移动的回位元件11,所述回位元件11的底部固定在所述电路板4上;所述碳粒层12位于所述锅仔片3远离所述电路板4的一侧,且所述碳粒层12与锅仔片3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碳油层2设置在所述碳粒层12与锅仔片3之间,所述碳油层2与碳粒层12之间有间隙。所述碳油层2与所述电路板4电连接,具体地,所述碳油层2包括柔性的薄膜电路板及设置在所述薄膜电路板上的碳油膜层,薄膜电路板通过ZIF连接器与电路板4连接。使用时,按压所述弹性按键1,所述碳粒层12接触所述碳油层2,以触发薄膜电路板上的第一电路;继续按压所述弹性按键1,所述锅仔片3的触点与所述电路板4接触,以触发所述第二电路。所述锅仔片3为中间部分背向所述电路板4凸起的弧形片状结构。在所述锅仔片3的朝向所述电路板4的端面与电路板4之间形成空腔,所述锅仔片3用于触发所述第二电路的触点位于所述锅仔片3朝向所述电路板4的端面上,且位于所述锅仔片3与电路板4之间所形成的空腔的凸起的顶端。使用过程中,在所述锅仔片3背向所述电路板4的表面施加力,致使所述锅仔片3的中间凸起部分被下压而出现形变,进而促使所述锅仔片3的触点与所述电路板4接触,以触发所述第二电路。碳油层2可以设置在锅仔片3上,也可以与锅仔片3之间具有间隔,从而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两个电路的时序。另外,由于碳粒层12和碳油层2 —旦接触就能触发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按键、第一弹性层、第二弹性层和电路板,其中,所述弹性按键包括用于回位所述弹性按键的回位元件,所述回位元件的底部固定在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一弹性层位于所述弹性按键下方,在所述弹性按键的按压下可弹性变化;所述第二弹性层位于所述第一弹性层下方,在所述第一弹性层的按压下可弹性变化;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二弹性层下方,在所述第二弹性层的作用下被触发;其中,所述第一弹性层为柔性薄膜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益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