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车载LED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6137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2 1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车载LED驱动电路,它包括单片机IC,所述单片机IC的型号为M68HC16;所述单片机IC的第一引脚分别与稳压二极管D6的负极、电阻R3的一端、三极管Q1的基极、电容C2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二极管D2的负极和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分别与电源输入端VDD和二极管D3的负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电容C1的另一端、电阻R1的一端、二极管D5的负极和单片机IC的第五引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靠性较高、控制精度高,能耗降低,延长了LED灯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LED的驱动电路,尤其是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车载LED驱动电路,属于汽车电子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和兴起,汽车上配套的电子设备也不断增加,例如车载LED灯的广泛应用,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行车安全,同时也美化了汽车的外观,提升了档次。由于LED灯不同于普通的钠灯,其电路的控制通常需要配套专用的驱动电路,又由于安装在汽车上的LED灯使用频率较高,因此对LED灯的驱动电路要求也更高。现目前汽车上安装的LED灯,大多还是采用普通LED的驱动电路结构,这种驱动电路虽然能够满足一般情况下的使用需求,但是对于可靠性要求更高的汽车而言,使用寿命较短是一个致命的问题,而且由于汽车上LED灯的工作时间相对较长(通常是伴随着汽车的发动就一直处于点亮状态),因此其功率因素要求也非常高,如果能耗太大则会造成汽车的电能消耗过快,进而造成发动机的负荷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目前的车载LED灯的驱动电路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进一步还解决了车载LED驱动电路能耗稍大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工作稳定、可靠、能耗较小的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车载LED驱动电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车载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1C,所述单片机1C的型号为M68HC16 ;所述单片机1C的第一引脚分别与稳压二极管D6的负极、电阻R3的一端、三极管Q1的基极、电容C2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二极管D2的负极和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分别与电源输入端VDD和二极管D3的负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电容C1的另一端、电阻R1的一端、二极管D5的负极和单片机1C的第五引脚;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又分别与电源输入端VCC和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阻R2相连后再连接到单片机1C的第四引脚;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单片机1C的第二引脚和LED灯D7的一端连接,所述LED灯D7、LED灯D8和LED灯D9串联连接,LED灯D9的另一端与电感L相连后再分别连接到稳压二极管D6的正极和单片机1C的第三引脚上。优化地,所述三极管Q1的型号为MPSA42,所述三极管Q2的型号为2N2369。优化地,所述稳压二极管D6的型号为1N4729。优化地,所述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的型号均为1N5398,所述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的型号均为1N540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可靠性较高、控制精度高:本技术的LED驱动电路考虑了汽车的电路结构特点,采用了单片机来控制整个驱动电路的工作状态,使得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得到加强,同时波动较小,对输出电压的控制精度明显提升。2、能耗降低:由于单片机的控制降低了电路中电压的波动,因此各个器件上的能耗降低,功率因数增加,发热量降低,电能的消耗降低,这样有利于降低发动机的负荷。3、延长了 LED灯的使用寿命,由于电压的波动变小,LED的工作电压稳定性得以提升,降低了 LED灯长期工作造成的损坏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车载LED驱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车载LED驱动电路,包括单片机1C,所述单片机1C的型号为M68HC16。所述单片机1C的第一引脚分别与稳压二极管D6的负极、电阻R3的一端、三极管Q1的基极、电容C2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二极管D2的负极和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本技术中,所述稳压二极管D6的型号为1N4729,所述三极管Q1的型号为MPSA42。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分别与电源输入端VDD和二极管D3的负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电容C1的另一端、电阻R1的一端、二极管D5的负极和单片机1C的第五引脚;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又分别与电源输入端VCC和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阻R2相连后再连接到单片机1C的第四引脚;所述三极管Q2的型号为2N2369。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单片机1C的第二引脚和LED灯D7的一端连接,所述LED灯D7、LED灯D8和LED灯D9串联连接,LED灯D9的另一端与电感L相连后再分别连接到稳压二极管D6的正极和单片机1C的第三引脚上。本技术中,所述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的型号均为1N5398,所述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的型号均为1N5404。工作原理:参见图1,本技术中,电容C1是输入滤波电容,R3用于设定流过LED灯的电流,四个二极管D1、D2、D3、D4起整流作用,三个1W的LED光源串联,其工作电流可设计为300-350mA。电感L的电感量应选用68uH — 100uH,Q值大于50,饱和电流大于800mA的磁路闭合电感器。电源输入端VDD和电源输入端VCC表示外部电源的正极和负极,通常电源输入端VDD代表正极。本技术用单片机1C来控制输出电压大小,并配合电感L收集反馈信号。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不能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当中。【主权项】1.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车载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1C,所述单片机1C的型号为M68HC16 ;所述单片机1C的第一引脚分别与稳压二极管D6的负极、电阻R3的一端、三极管Q1的基极、电容C2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二极管D2的负极和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分别与电源输入端VDD和二极管D3的负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电容C1的另一端、电阻R1的一端、二极管D5的负极和单片机1C的第五引脚;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又分别与电源输入端VCC和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阻R2相连后再连接到单片机1C的第四引脚;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单片机1C的第二引脚和LED灯D7的一端连接,所述LED灯D7、LED灯D8和LED灯D9串联连接,LED灯D9的另一端与电感L相连后再分别连接到稳压二极管D6的正极和单片机1C的第三引脚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车载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1的型号为MPSA42,所述三极管Q2的型号为2N236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车载LED驱动电路,其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车载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IC,所述单片机IC的型号为M68HC16;所述单片机IC的第一引脚分别与稳压二极管D6的负极、电阻R3的一端、三极管Q1的基极、电容C2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二极管D2的负极和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分别与电源输入端VDD和二极管D3的负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电容C1的另一端、电阻R1的一端、二极管D5的负极和单片机IC的第五引脚;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又分别与电源输入端VCC和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阻R2相连后再连接到单片机IC的第四引脚;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单片机IC的第二引脚和LED灯D7的一端连接,所述LED灯D7、LED灯D8和LED灯D9串联连接,LED灯D9的另一端与电感L相连后再分别连接到稳压二极管D6的正极和单片机IC的第三引脚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霖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