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腔胃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5684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2 0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腔胃管,其包括:所述三腔胃管包括肠管、胃管、三腔连接件;所述胃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三腔连接件,所述肠管设于所述胃管的另一端;所述胃管上设有刻度;所述胃管内设有三个腔道,分别是主管腔道、营养腔道、辅助腔道,所述三个腔道均贯穿所述胃管并伸出所述三腔连接件;所述主管腔道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孔;所述辅助腔道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孔;营养腔道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孔。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减压、冲洗、引流及肠胃营养同时独立进行操作,避免了单腔管多用途于一根管中造成的交叉感染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用器械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临床使用的三腔胃管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医疗领域的胃管皆为单腔型胃管,主要用于胸腹部手术期的胃肠减压、昏迷或者营养不良病人鼻饲以及洗胃,然而现在临床中大量使用的单腔胃管却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如:(1)单腔胃管在使用墙式中央吸引时往往会出现胃粘膜损伤的情况、吸引效果不佳。(2)单腔胃管洗胃操作因为在同一管腔中进行,存在着不可避免的二次污染情况,所以导致洗胃效果不佳等问题。(3)常见的腹部胃肠手术患者通常需要在手术后置入胃管进行减压引流,而且留在体内的时间较长,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在肠胃病人诊疗过程中,有时候也考虑到三根管子同时使用,即病床上需要在三个不同管腔里同时输送三种不同介质的胃管进行诊疗,现有三腔胃管是用三个一个腔的导管分别连接三个单腔接头,再组合成一个组合体;而且导管与接头是用胶水粘接的,这样经常导致接头处漏水漏气、接口也容易脱落,给治疗工作的开展留下安全隐患;而且需要三根连接管和三个单腔接头,导致成本高且连接操作步骤繁杂,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显然现有技术中急需一种方便使用且各方面性能优越的三腔胃管,针对三腔胃管也有不少专利申请,如中国技术专利CN 203183486 U中公开了一种与接头组合为一体的三腔胃管,该技术是由一根具有三个互不相通腔道的三腔管与一个具有三个互不相通腔道的三腔接头固接成一体;在三腔胃管外壁上套有一个位置可移动的固定装置。中国技术专利CN 203507160 U中公开了一种带营业液延长管的三腔胃管,该技术是在已有的三腔胃管上增设一个由连接头、连接管和输液头组成的营养液延长管,其连接头以其环套套接于三腔胃管内,并通过主腔柱塞和辅助腔柱塞堵塞主腔和辅助腔,只让其营养液通孔与营养腔连通,该输液头中心开有套接孔,其端头和两侧开有通液孔,连接管的两端与连接头和输液头连接。中国技术专利CN 202802485 U中公开了一种一次性使用三腔胃管,该三腔胃管包括有胃管、鲁尔接头和固定套,在所述的胃管内设有主腔、辅助腔和营养腔三个独立的内腔,胃管端头封闭,在胃管端部的主腔、辅助腔和营养腔上各设有与胃管外壁连通的横向通孔,所述的鲁尔接头有主腔鲁尔接头、辅助腔鲁尔接头和营养腔鲁尔接头三个,分别与主腔、辅助腔和营养腔连接。采用本三腔胃管可有效地避免在临床时容易损伤胃黏膜,造成出血以及二次污染的情况发生,节省了手术时间,减轻病人的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三腔胃管,该三腔胃管能够实现减压、冲洗、引流及肠胃营养同时独立进行的功能,防止了单腔管多用途于一根管中会交叉感染的风险,避免了换管增加病人痛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腔胃管,包括:所述三腔胃管包括肠管、胃管、三腔连接件;所述胃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三腔连接件,所述肠管设于所述胃管的另一端;所述胃管上设有刻度;所述胃管内设有三个腔道,分别是主管腔道、营养腔道、辅助腔道,所述三个腔道均贯穿所述胃管并伸出所述三腔连接件;所述主管腔道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孔;所述辅助腔道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孔;营养腔道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孔;所述三个腔道伸出所述三腔连接件的部分为出口端,每个腔道的出口端均设有密封盖;所述三个腔道的内壁均呈弧面结构;所述主管腔道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营养腔道的横截面面积,所述营养腔道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辅助腔道的横截面面积。优选的,所述三腔胃管的肠管远离胃管的一端的侧壁上设有两个通孔,所述两个通孔相对设置,所述两个通孔的中心线垂直于所述肠管的延长线。优选的,所述肠管远离胃管的一端设有三通构件,所述三通构件密封连接肠管上。优选的,所述三通构件的前端设有保护触头。优选的,所述主管腔道的侧壁上开的孔呈椭圆形。优选的,所述辅助腔道的侧壁上开的孔呈椭圆形。优选的,所述主管腔道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胃管横截面面积的1/2。优选的,所述营养腔道与所述辅助腔道设于所述主管腔道的同一侧。优选的,所述主管腔道、营养腔道及辅助腔道的出口端均呈漏斗状结构,所述出口端的边沿处设有凸边。优选的,所述密封盖包括密封塞及盖体,所述盖体的边缘设有凹边,所述凹边与所述三个腔道的出口端的凸边相配合。优选的,所述密封盖的盖体的中间为中空圆柱体结构,所述盖体与密封塞形成盖中盖设计结构,所述密封塞能够嵌入所述盖体的中空圆柱体结构内。本技术中胃管与腔道口的结合部分由三腔连接件过渡,利用三腔连接件实现各腔道与对应的腔道口顺畅连接,也利于各腔道口有序排列布管,方便操作,利于医务人员握持等。所述的三腔连接件可采用圆形、方形、三角形、梯形、圆锥形等各种形状。本技术中三个腔道的出口端的设计是:主管腔道的出口端尽量靠近三腔连接件,以减少不必要的输送路径,避免形成折弯而影响流速及堵塞几率;辅助腔道的出口端稍长于主管腔道的出口端;营养腔道的出口端长于辅助腔道的出口端。本技术中胃管、肠管的管身均采用惰性良好的高分子材质,如PU、TPU等,防止药物、冲洗引流物和胃液等腐蚀管腔;且这些材料良好的惰性有易于加工性、耐候性、环保性及支撑性,在胃肠减压时能进一步有效避免因负压形成管身收缩内贴现象;TPU材质进入体腔在体温的影响下能更柔软,进一步的保护人体胃肠食道粘膜不受伤害。本技术中采用蓝白相间的加粗刻度线均匀排列及蓝色X光显影线在X光下显影更清晰、更易看到胃肠管轨迹。显影效果佳,操作更准确。本技术中胃管、肠管及导丝的前段或整条胃肠管和整条导丝均涂覆有PTFE、超Uro-Glide涂层或其他生物高分子涂层,例如仿泥鳅超滑涂层等。使得胃管、肠管更光滑,更易进退顺畅。而现有技术中多使用石蜡油、白油等矿物质油润滑胃管肠管,但矿物质石蜡油、白油已知对人体有毒副作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能够实现减压、冲洗、引流及肠胃营养同时独立进行操作,避免了单腔管多用途于一根管中造成的交叉感染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三腔胃管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三腔胃管中的胃管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三腔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三腔胃管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三腔胃管的主管腔道的出口端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三腔胃管的主管腔道的密封盖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请参考附图1至附图7,本技术实施例包括:实施例1:一种三腔胃管,包括:所述三腔胃管包括胃管1、肠管2、三腔连接件3 ;胃管1的一端连接三腔连接件3,肠管2设于胃管1的另一端;胃管1上设有刻度11 ;胃管1内设有三个腔道,分别是主管腔道4、营养腔道5、辅助腔道6,三个腔道均贯穿胃管1并伸出三腔连接件3 ;主管腔道4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孔41 ;辅助腔道6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孔61 ;营养腔道5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孔51 ;三个腔道伸出三腔连接件3的部分为出口端,三个出口端分别是:主管腔道4的出口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腔胃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三腔胃管包括肠管、胃管、三腔连接件;所述胃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三腔连接件,所述肠管设于所述胃管的另一端;所述胃管上设有刻度;所述胃管内设有三个腔道,分别是主管腔道、营养腔道、辅助腔道,所述三个腔道均贯穿所述胃管并伸出所述三腔连接件;所述主管腔道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孔;所述辅助腔道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孔;营养腔道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孔;所述三个腔道伸出所述三腔连接件的部分为出口端,每个腔道的出口端均设有密封盖;所述三个腔道的内壁均呈弧面结构;所述主管腔道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营养腔道的横截面面积,所述营养腔道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辅助腔道的横截面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峻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迪沃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