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板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5493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基板输送装置,基板输送装置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包括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侧壁、一前开口、一后开口、多承载组件以及一连轴装置,该后开口提供基板进入该壳体中,而该前开口提供该基板由该壳体离开,该等承载组件被设于该壳体中并连接该侧壁,其中该侧壁以多柱体形成,另外,该装置还包括有一驱动单元以及一转轴,该驱动单元及转轴用以产生且传递一旋转力至该连轴装置,通过该连轴装置将旋转力再传至该等承载组件,以提供该基板可于壳体中输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基板输送装置,特别是指将基板(例如玻璃托盘glasstray)由一处输送至另一处,并且在输送过程中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以承托该基板,以采优选效率及更有时效性的方法来输送基板。
技术介绍
将机械自动化系统应用于输送基板上,不但可增加输送效率,同时也可避免应用于制作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 LCD)的玻璃托盘受到人为污染(玻璃托盘系在无尘室中制造)。当机械手臂将大型基板22(例如玻璃托盘)移入壳体10时,该基板22会受到壳体10中的栅状结构的支撑,请参阅图1,该栅状结构由成对的支撑线30所组成,该等支撑线由该壳体10的内壁向中央延伸并以水平方式排列,这些支撑线80在垂直方向上彼此隔开以承托该玻璃基板22。支撑线80可减少接触该玻璃基板22表面,以避免污染,然而,由于支撑线80的中央并无支撑,会导致玻璃基板22中央部份下垂,而玻璃基板22中央下垂则会导致其发生弯折,而使玻璃基板22中央凹陷,占去大量置放空间,如此则会减少原本可存放于壳体10中的玻璃基板22的数量。请参阅图2,为增加玻璃基板22于壳体10中的容设数量,另有传统技术改用另一形式的支撑线82以提供承托该玻璃基板22,该支撑线82通过端部固定且跨设于壳体10的内侧面,虽然支撑线82可完全承托玻璃基板,但玻璃基板22的重量仍会导致支撑线82的中央部份下垂弯折,另外,由于该支撑线设置过于接近,因此无法以机械手臂来输送基板22,仅能以输送滚轮由下方依序输出基板22。因此,提供一种优选的输送装置,使输送基板时可降低污染机会,并且提供基板良好承托效果的设计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系提供一种基板输送装置,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用以提供容置、承托以及搬送基板(例如玻璃托盘)的输送装置,提供基板不易被弯折且避免接触到输送装置以造成污染的输送环境,本专利技术的输送装置不仅仅限于用以输送玻璃托盘,各式形态的板间接可应用于本专利技术中,而玻璃基板的范畴,以下举例说明可包括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 LCD)、移动电话、计算机屏幕以及平面电视的各式屏幕,若是玻璃基板因下垂弯折而导致物理破坏或是永久性的破坏,都将不适合用于制造上述各式屏幕,本专利技术的基板输送装置通过多承载组件提供适当张力以承托基板,可避免基板于壳体输送时产生下垂弯折的情事产生。本专利技术的基板输送装置的壳体可容纳各种尺寸的基板,该壳体为一框架,其包括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以及相对的侧壁,该侧壁以多平行的柱体连接至该上表面以及该下表面的形式形成,每一个柱体可承托垂直排列且具相同间隔的多承载组件。该等承载组件可由金属、工程塑料、纤维强化塑料管或任何其它适合的材料制成,且该等承载组件具有一拱形面,而该金属支撑组件可为金属线,该等承载组件可固定于该侧壁的一侧或二侧并且至少连接一连轴装置。该等承载组件通过二端部固定于壳体的侧壁上,并与该连轴装置连接,而该连轴装置又与一驱动单元连接,该驱动单元产生一旋转力以驱动该等承载组件可以顺时针方向或是逆时针方向转动,通过转动连轴装置使该基板可于壳体中输送。该驱动单元设于一同步运转装置中,该同步运转装置与至少一侧壁的外表面连接,该同步运转装置可沿着垂直方向以及沿着水平方向朝向侧壁或远离侧壁方向移动,转轴由该同步运转装置中延伸出并与该连轴装置连接,该转轴通过侧壁的孔洞以提供该连轴装置以及该等承载组件作转动运动。本专利技术使置放于壳体中的承载组件置放间隔更紧密,借由承载组件完全承托着该基板,使置于上层的基板不会朝下层基板方向下垂弯曲而大致维持平面状态。本专利技术中的连轴系统包括有一前推轴、一侧板以及用以减少摩擦力的一轴承,该轴承设于该前推轴及侧板之间,而该基板大致呈水平方向设置于该壳体中的该等承载组件上,该基板离开壳体后再通过自动化系统将基板移送至下一制作工艺位置,而当基板置于具有适当张力的承载组件上时,将可更轻易的输送基板。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该等承载组件可由壳体的前方至后方而被置放于同一平面上,使基板可平放于其上,通过转动承载组件,使基板滑动,将基板输送至壳体前方。由上可知,本专利技术的基板输送装置可容纳更多基板,在输送基板时,使自动化系统维持优选的使用效能。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别举出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基板输送装置示意图;图2为另一传统基板输送装置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基板输送装置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基板输送装置连接驱动单元的示意图;图5为基板输送装置中的连轴系统示意图;图6为基板输送系统的示意图。符号说明1基板输送系统 5自动单元10壳体 12前开口14后开口16驱动单元18连轴装置 2上表面20孔洞 22基板24轴承 26前推轴28转轴 30侧板4下表面 6侧壁8承载组件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在制造过程中用于传送以及承载(例如)玻璃托盘的基板输送装置,而玻璃托盘可容纳一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请参阅图4,该基板输送装置系包括有一壳体10,该壳体10用以输送基板22,该壳体10包括有一上表面2、一下表面4以及以多柱体形成的侧壁6。请参阅图3,一后开口14用以提供该基板22进入该壳体10中,而一前开口12用以提供该基板22由该壳体10中离开,该壳体10如图3、图4所示为矩形形式,然而,该壳体10亦可为任何其它形状,且该壳体10以及该等侧壁6可以任何材质制成,而其材料不限于金属管、工程塑料或是纤维强化塑料管。请参阅图3,承载组件8水平地跨设于该壳体10的相对侧壁6之间,该等承载组件8跨设的长度与该壳体10的宽度相同,并且该等承载组件8的二端以一适当张力固定于该侧壁6的内表面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承载组件8可以金属线制成(如铜线或钢线),但不限于以此材料,只要可达成相同刚性的任何材料皆可应用。驱动单元(如电机)16可被固定于壳体10上,以提供该等承载组件8转动,而该等承载组件8可以适当张力,使该基板22大致以水平方式被承托于壳体10中,以利于输送该基板22,该驱动单元16设于一同步运转装置中且固定于该侧壁6的外表面上。请参阅图5,多连轴装置18用以提供该等承载组件8作转动运动以输送该基板22,该连轴装置18与该驱动单元16以及该等承载组件8连接,该驱动单元16会产生一旋转力通过转轴28,连轴装置18会将该转轴28的转动运动转换,以使该等承载组件8转动,因此,该基板22可由该后开口14进入该壳体10中并向前运动,再借由该前开口12离开该壳体10,其中,该连轴装置18包括有一前推轴26、一侧板30以及用以减少摩擦力的一组轴承24,该组轴承24设于该前推轴26与该侧板30之间。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该连轴装置18可连接于该等承载组件8的二端,同样地,该驱动单元16也可设于两边侧壁6,以提供旋转力至位于该等承载组件8二端的连轴装置18。基板输送装置还包括一控制单元(图中未示),用以控制该等承载组件8的旋转,控制单元会传送一讯号至驱动单元16,借以使转轴28转动以传送该基板22,而承载组件8的数量至少须有二,以承托该基板22。请参阅图3,侧壁6以多柱体形成,该侧壁具有一内表面于该侧壁6的内侧,以及一外表面位于该侧壁6的外侧,另外,该侧壁6还包括有多孔洞20以装设该转轴28,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板输送装置,包括有:一壳体,该壳体包括一前开口以及一后开口;多承载组件设置于该壳体中;多连轴系统与该等承载组件至少一端连接;至少一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产生一旋转力,并且该旋转力会传递并转动该连轴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象强卢聪林陈盈吉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