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51453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1 1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背光光源以及导光板,背光光源位于导光板的侧面,导光板的侧面设置有入光面,背光光源与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设置有聚光件,聚光件包括入光端和出光端,聚光件的入光端朝向背光光源设置,聚光件的出光端朝向导光板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该背光模组的电子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背光模组在能够满足使用的前提下,加强了光线的耦合程度,提高了背光光源发出的光线的利用率,进而可以降低背光光源的发光功率,降低背光光源的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的屏幕都包含有背光模组,背光模组一般包括背光光源以及导光板,背光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侧面,导光板的侧面设置有与背光光源配合的入光面。使用时,由背光光源发出的光线直接投射到导光板的入光面,进入到导光板内,经导光板的作用,光线从导光板顶面均匀地投射出,以供屏幕使用。但由于背光光源是直接发散式的投射,导致只有一部分光线投射到导光板的入光面,对光线的利用率较低;具体地,由于背光光源到导光板之间存在空隙,导致背光光源到导光板之间的光线耦合程度不足,从背光光源发出的光线不能100%地射入到导光板中,背光光源到导光板之间的空隙带来了 5%到10%的亮度损失;因此,为了使经导光板投射出的光线有足够的强度,需要提高背光光源发出的光线的强度,从而需要提高背光光源的发光功率,但这样会增加背光模组的功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的背光模组光线耦合程度不足、功耗大以及光线利用率低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光光源以及导光板,所述背光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所述导光板的侧面设置有入光面,所述背光光源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设置有聚光件,所述聚光件包括入光端和出光端,所述聚光件的入光端朝向所述背光光源设置,所述聚光件的出光端朝向所述导光板设置。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所述背光模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通过在背光光源与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设置有聚光件,并且,将聚光件的入光端朝向背光光源设置,将聚光件的出光端朝向导光板设置,使用时,聚光件可对背光光源发出的光线起到一定的聚集作用,使得经聚光件的出光端投射到导光板的入光面的光线具有足够的强度,从而使得经导光板投射出的光线具有足够的强度;在能够满足使用的前提下,加强了光线的耦合程度,提高了背光光源发出的光线的利用率,进而可以降低背光光源的发光功率,降低背光光源的功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背光模组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背光模组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背光模组的实施例光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为本技术背光模组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该背光模组包括背光光源1以及导光板2,背光光源1位于导光板2的侧面,导光板2的侧面设置有入光面21,背光光源1与导光板2的入光面21之间设置有聚光件3,聚光件3包括入光端31和出光端32,聚光件3的入光端31朝向背光光源1设置,聚光件3的出光端32朝向导光板2设置,聚光件3与导光板2分体设置。聚光件3的结构可以有多种,本实施例中,聚光件3为TIR(Total InternalReflect1n全内反射)透镜,具有很好的聚光效果,有效地加强了光线的耦合程度,提高了背光光源1发出的光线的利用率,进而降低了背光光源1的发光功率,降低了背光光源1的功耗。进一步地,聚光件3的出光端32与导光板2的入光面21紧密贴合,确保经聚光件3投射出来的光线尽可能地投射到导光板2的入光面21,有效地加强了光线的耦合程度,提高背光光源1的光线利用率。如图2所示,聚光件3的出光端32与导光板2的入光面21之间的空隙只是为了表示聚光件3与导光板2为分体设置而已。再进一步地,聚光件3的入光端31靠近背光光源1设置,由背光光源1发出的光线可以更多地在聚光件3的入光端31进行聚集,同样地,有效地加强了光线的耦合程度,提高背光光源1的光线利用率。本技术实施例中,背光光源1为LED光源,很好地利用了 LED光源抗冲击和抗震性能好、可靠性高、寿命长、功率低等特性,使本技术的背光模组可靠性更强。参见图2,为本技术背光模组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该背光模组包括背光光源1以及导光板2,背光光源1位于导光板2的侧面,导光板2的侧面设置有入光面21,背光光源1与导光板2的入光面21之间设置有聚光件3,聚光件3包括入光端31和出光端32,聚光件3的入光端31朝向背光光源1设置,聚光件3的出光端32朝向导光板2设置,聚光件3与导光板2 —体成型设置。参见图3,为本技术背光模组的实施例光路图。如图3所不,导光板1包括位于导光板2顶部的出光面22以及位于导光板2底部的反射面23,反射面23上分布有若干漫反射单元24。当光线未射到漫反射单元24时,光线在导光板2内发生全反射。当光线射到漫反射单元24时,全反射受到破坏,光线在漫反射单元24发生漫反射,并从导光板2的出光面22投射出,实现光线的均匀投射。进一步地,每两相邻漫反射单元24的分布间隔,在导光板2的侧面至导光板2中心的方向上逐渐减少,即越靠近导光板2的中心处,漫反射单元24的分布越密集,使光线在导光板2内的漫反射效果更佳,从而使光线的均匀投射效果更佳。具体地,漫反射单元24为凸透镜。进一步地,聚光件3的出光端32与导光板2的入光面21紧密贴合,确保经聚光件3投射出来的光线尽可能地投射到导光板2的入光面21,有效地加强了光线的耦合程度,提高背光光源1的光线利用率。进一步地,聚光件3的入光端31靠近背光光源1设置,由背光光源1发出的光线可以更多地在聚光件3的入光端31进行聚集,同样地,有效地加强了光线的耦合程度,提高背光光源1的光线利用率。本技术实施例中,聚光件3为TIR(Total Internal Reflect1n全内反射)透镜,具有很好的聚光效果,有效地加强了光线的耦合程度,提高了背光光源1发出的光线的利用率,进而降低了背光光源1的发光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光光源(1)以及导光板(2),所述背光光源(1)位于所述导光板(2)的侧面,所述导光板(2)的侧面设置有入光面(21),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光源(1)与所述导光板(2)的入光面(21)之间设置有聚光件(3),所述聚光件(3)包括入光端(31)和出光端(32),所述聚光件(3)的入光端(31)朝向所述背光光源(1)设置,所述聚光件(3)的出光端(32)朝向所述导光板(2)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志涛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