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量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39877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1 0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8)的喷射系统(6)的限量阀(1),其具有:入流区域(7)和排流区域(9);以及以能在气缸(11)内移动的方式引导的活塞(13),通过所述活塞使所述入流区域(7)与所述排流区域(9)分开,其中在所述入流区域(7)和所述排流区域(9)之间的流体连接部通过局部地穿过所述活塞(13)的溢流通道(15)和布置在所述活塞(13)的圆周面(19)与所述气缸(11)的内面(21)之间的流动路径(17)组成,其中所述活塞(13)在第一功能位置中利用端面(25)抵靠着止挡元件(29)的止挡面(27)预紧。在此规定,在所述第一功能位置中在所述端面(25)与所述止挡面(27)的接触区域中构成暗流结构(39),所述暗流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在所述活塞(11)和所述止挡元件(29)之间的中间室(41),所述中间室与所述入流区域(7)流体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内燃机的喷射系统的限量阀
技术介绍
在此所述类型的限量阀是已知的。典型地,在高压源和喷射器之间的管道连接部中设置限量阀,以便限定在打开循环期间能最大化地输送至喷射器的且进而能喷射到内燃机的燃烧室中的燃料量。以这种方式,能够阻止由于过大量喷射的燃料而对内燃机造成的损害,例如在喷射器损坏时,从而所述喷射器不再关闭或者不再完全关闭。这种限量阀通常具有入流区域和排流区域。此外这种限量阀包括活塞,所述活塞以能在气缸中移动的方式被引导。通过活塞使入流区域与排流区域分开,其中在所述入流区域和所述排流区域之间的流体连接通过局部地穿过活塞的溢流通道和布置在活塞的圆周面与气缸的内面之间的流动路径组成。所述活塞在第一功能位置中利用端面抵靠到止挡元件的止挡面上。所述限量阀-沿流动方向看-布置在高压源和喷射器之间或者在真正的喷射装置上游内置到喷射器中。只要喷射器被关闭,其中与配属于喷射器的燃烧室的流体连接被截止,则限量阀布置在其第一功能位置中。如果所述喷射器打开,则燃料从排流区域流出到燃烧室中。因此,排流区域中的压力下降,并且通过活塞在所述入流区域和所述排流区域之间形成压力差。由于压力差,所述活塞从止挡面松开并且移动到排流区域内。在此,燃料从所述入流区域经由流体连接部续流(nachstr5men)到排流区域中。如此选择流体连接部的受限的流动横截面,比通过喷射器从排流区域输送至燃烧室的燃料更少的燃料在每个时间单位能够通过所述流体连接部从入流区域流动到排流区域中。因此在所述入流区域和所述排流区域之间的压力差保持不变,并且所述活塞进一步朝向排流区域移动,只要喷射器打开。如果所述喷射器关闭,燃料由于暂时继续存在的压力差继续从所述入流区域通过流体连接部续流到所述排流区域中,其中所述压力差被逐渐增加地补偿。最后如果由于预应力而作用到活塞上的力大于由于所述压力差而反作用于其的力,则所述活塞朝向所述止挡面返回移动,直至所述活塞又利用其端面抵靠到所述止挡面上并且由此重新布置在其第一功能位置中。如果相反喷射器由于损坏而持续地打开,所述活塞在其运动到排流区域中期间达到密封面,所述活塞密封地抵靠在所述密封面上。从而所述活塞到达第二功能位置中,在所述第二功能位置中所述入流区域与排流区域或者至少与喷射器的出流区域在流体方面分开,燃料从所述出流区域流出到燃烧室中。然后燃料不能再从所述入流区域进入到所述出流区域中。因此所述燃料流空到燃烧室中,这一点同样使得通过活塞与入流区域的压力差最大化。因此所述活塞持续地由在入流区域中存在的压力压靠到所述密封面上,从而燃料不能再进入到燃烧室中。有效地避免内燃机由于过大的燃料量而受到损坏。在已知的限量阀中不利的是:所述活塞在开始喷射时在喷射开始方面延迟并且突然地从其在第一功能位置中的座中松开。特别是当在配属于喷射器的单存储器中的压力变化用于确定喷射开始时,活塞的突然松开导致了与压力变化重叠的打开阈值(Gffnungswelle)、即时间上局部的压力过高,所述压力过高导致了压力变化的错误评估并且进而导致了错误地确定喷射开始。打开阈值的走向典型地在限量阀的使用寿命期间改变。与此相应,对在单存储器中检测的压力信号的错误评估不可避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实现一种限量阀,所述限量阀不具有所提到的缺点。特别是要利用限量阀来避免活塞从其在第一功能位置中的座中延迟地和突然地松开并且由此形成打开阈值。由此特别是要实现下述可能性:无错误地且可复制地评估在配属于喷射器的单存储器中的压力信号,其中特别是能够可靠地识别喷射开始。所述目的通过下述方式来完成:实现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限量阀。所述限量阀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功能位置中在端面与止挡面的接触区域中构成暗流结构(Unterstromungsstruktur),所述暗流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在活塞和止挡元件之间的中间室,所述中间室与入流区域流体连接。代替由现有技术已知的、在所述端面和所述止挡面之间的大面积的平面结构,因此在接触区域中实现了一种几何结构,在所述几何结构中燃料从所述入流区域流动到在所述活塞和所述止挡元件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室中并且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暗流(unterstromen)到所述接触区域。由此,活塞的较大的面积已经在第一功能位置中利用在所述入流区域中存在的压力来加载,从而所述活塞更快速地从其抵靠着所述止挡面而预紧的座上松开。优选地,至少一个中间室与流体连接部、特别是与布置在所述活塞的圆周面和所述气缸的内面之间的流动路径流体连接,从而少量的燃料在打开喷射器时即刻已经能够从所述入流区域流动到所述排流区域中,或者打开了从所述入流区域经由所述活塞至所述排流区域的附加的流体路径。由此所述活塞较平缓地从其第一功能位置中移开,其中所述活塞不再突然地、而是连续地且以平缓过渡的方式从其座中松开。以这种方式,有效地避免了形成打开阈值。优选地在喷射器的单存储器中检测的压力变化没有由于限量阀的开闭能力而受到干扰。因此能够容易地、无错误地且可复制地评估所述压力变化。没有在使用寿命期间形成限量阀的不稳定的开闭能力。优选一种限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暗流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朝向所述止挡面延伸的凸起,所述凸起至少局部地具有端面。因此替代平的端面,至少一个面向所述止挡元件的凸起-沿轴向方向看-设置在所述活塞上,其中所述端面至少局部地布置在凸起的面向所述止挡元件的轴向端部上。优选地,所述暗流结构包括一个以上的凸起,其中在每个凸起上都布置端面的区域。在其第一功能位置中,所述活塞利用所述至少一个凸起在预应力下抵靠在所述止挡面上,其中相邻于所述至少一个凸起,特别是-沿周向方向看-在所述凸起之间,构成了至少一个中间室,在所述第一功能位置中燃料从所述入流区域进入到所述中间室中。替代地或附加地优选规定,所述暗流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延伸到所述端面中的凹部。优选地所述暗流结构具有一个以上的凹部。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室通过所述凹部形成,其中在第一功能位置中燃料从所述入流区域进入到凹部中。还优选一种限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暗流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朝向所述端面延伸的凸起,所述凸起至少局部地具有止挡面。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暗流结构至少不仅设置在所述活塞上,而且还或者必要时完全地设置在所述止挡元件上,即以至少一个凸起的形式,所述止挡面至少局部地布置在所述凸起上。优选地,在所述止挡元件上设置一个以上的凸起,其中每个凸起都具有所述止挡面的区域。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室还与至少一个凸起相邻,并且特别优选地-沿周向方向看-在所述凸起之间构成。替代地或附加地,所述暗流结构优选包括至少一个延伸到所述止挡面中的凹部。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室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凹部形成。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暗流结构不仅在所述活塞的区域中包括至少一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限量阀

【技术保护点】
用于内燃机(8)的喷射系统(6)的限量阀(1),其具有:入流区域(7)和排流区域(9);以及以能在气缸(11)内移动的方式引导的活塞(13),通过所述活塞使所述入流区域(7)与所述排流区域(9)分开,其中在所述入流区域(7)和所述排流区域(9)之间的流体连接部通过局部地穿过所述活塞(13)的溢流通道(15)和布置在所述活塞(13)的圆周面(19)与所述气缸(11)的内面(21)之间的流动路径(17)组成,其中所述活塞(13)在第一功能位置中利用端面(25)抵靠着止挡元件(29)的止挡面(27)预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功能位置中在所述端面(25)与所述止挡面(27)的接触区域中构成暗流结构(39),所述暗流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在所述活塞(11)与所述止挡元件(29)之间的中间室(41),所述中间室与所述入流区域(7)流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格贝特M瓦尔德A梅尔M施陶特F姆利基
申请(专利权)人:MTU腓特烈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