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木工板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731946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0 15: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细木工板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室外用细木工板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细木工板包括芯板、上层中板、下层中板、上层表板和下层表板,所述上层中板的第一表面与所述芯板的第一表面通过粘接层固定连接,所述下层中板的第一表面与所述芯板的第二表面通过粘接层固定连接,所述上层表板的第一表面与所述上层中板的第二表面通过粘接层固定连接,所述下层表板的第一表面与所述下层中板的第二表面通过粘接层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细木工板无毒,环境友好,不仅解决了普通细木工板材的游离甲醛污染问题。同时通过在芯板上设置引导通道,将热塑性树脂引入板材内部,利用热塑性树脂熔融流展特性,冷却固定于引导通道中粘接形成的细木工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要求2015年10月16日提交的名称为“一种细木工板及其制备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10673410.7的优先权。并将其全部内容作为引用纳入到本专利技术中。
本专利技术涉及细木工板
,尤其是一种室外用细木工板。
技术介绍
细木工板是我国一种重要的人造板产品,然而目前市场上的细木工板使用的粘接材料大多是含甲醛成分的粘接剂,产品在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均会释放大量的游离甲醛危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同时,我国的细木工板产品绝大多数是在室内环境下使用的装饰装修材料。因此,提供一种能够用于室外环境的环保型细木工板材,对于丰富我国细木工板产品种类和产品升级换代均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之一提供了一种细木工板,其包括芯板、上层中板、下层中板、上层表板和下层表板,所述上层中板的第一表面与所述芯板的第一表面通过粘接层固定连接,所述下层中板的第一表面与所述芯板的第二表面通过粘接层固定连接,所述上层表板的第一表面与所述上层中板的第二表面通过粘接层固定连接,所述下层表板的第一表面与所述下层中板的第二表面通过粘接层固定连接。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上层中板的第一表面、所述上层中板的第二表面、所述芯板的第一表面、所述芯板的第二表面、所述下层中板的第一表面和所述下层中板的第二表面均是指所述板材中的面积最大的相对的两个表面,并且,一般来讲,它们的面积相等。所述上层表板的第一表面和所述下层表板的第一表面是指表板中的面积最大的那个表面。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以所述芯板为对称轴的相对称的上层中板和下层中板的厚度相等。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以所述芯板为对称轴的相对称的上层表板和下层表板的厚度相等。本专利技术对上层中板、下层中板、上层表板和下层表板的材质没有特别的要求,均可以是针叶木材和/或阔叶木材经旋切或刨切形成的薄板,所述薄板厚度为0.1-5.0毫米。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在所述上层中板和所述下层中板上具有贯穿孔,优选所述贯穿孔的直径为0.1-3.0毫米,且所述贯穿孔为均匀分布的分布密度为1-10个/cm2;特别优选所述贯穿孔的直径为1.0-2.0毫米,且所述贯穿孔为均匀分布的分布密度为1-5个/cm2。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上层中板和下层中板上设置贯穿孔,将渗透性能不佳的热塑性树脂粘接剂引入到板材内部,利用例如热塑性树脂熔融流展的特性,冷却固定于所述贯穿孔中粘接形成的细木工板。通过设置于上层中板和下层中板的贯穿孔连接各个粘接层,辅以粘接剂在板材中渗透形成的微小胶钉,共同组成热塑性树脂的空间网架胶黏体系,胶黏体系的刚性大大增加,从而使粘结剂的胶合性能大大提升,并能够适用于室外环境。其中,所述贯穿孔,是通过钻或针刺获得的可以均匀分布的孔洞。并且,不同形状的贯穿孔的对胶合强度有不同的影响,贯穿孔的形状可以为圆形、多边形和不规则形状,多边形可以是正多边形,正多边形例如可以是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以及正六边形等。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芯板的第一表面和所述芯板的第二表面上设置有粘接剂引导通道,优选所述引导通道包括至少一个横向引导槽和/或至少一个纵向引导槽。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芯板上设置引导通道,将渗透性能不佳的粘接剂,例如热塑性树脂引入到板材内部,利用例如热塑性树脂熔融流展的特性,冷却固定于引导通道中通过粘接形成的细木工板。通过设置于芯板的引导通道连接各个胶层,辅以粘接剂在板材中渗透形成的微小胶钉,共同组成热塑性树脂的空间网架胶黏体系,胶黏体系的刚性大大增加,从而使细木工板的胶合性能大大提升,同时细木工板的耐水性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本专利技术的细木工板耐候性极佳,能够适用于室外环境。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引导槽的深度大于等于所述芯板厚度的1/5,且小于等于所述芯板厚度的1/3,所述芯板的第一表面上的引导槽的位置与所述芯板的第二表面上的引导槽的位置错开。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引导槽的间距不大于25mm,所述引导槽的宽度在0.5-6mm的范围内;优选所述引导槽的间距不大于25mm,且不小于10mm,所述引导槽的宽度在0.5-3mm的范围内。之所以限定引导槽的间距和宽度,是因为引导槽的间距过大和/或其宽度过窄,达不到适用于室外环境使用胶合强度,而引导槽的间距过密和/或其宽度过宽,会影响其所在板体的整体刚性。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构成所述粘接层的粘接剂选自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构成所述粘接层的粘接剂为粉末状或膜状。使用该粘接剂,具有安全、无毒和环境友好的优点,解决了游离甲醛污染问题。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上层中板为多层上层中板,所述下层中板为多层下层中板,且所述上层中板和所述下层中板的数量相等,以及以芯板为对称轴的相对称的单层的上层中板和单层的下层中板的厚度相等。在本专利技术中,对芯板的材质没有特别的要求,可以是针叶木材和/或阔叶木材。另外,从实用性和经济性两个方面的综合考虑,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芯板为实木条块被异氰酸酯基粘接剂粘合制得;优选所述芯板为拼接板;特别优选所述芯板为实木拼接板。例如,所述芯板可以是将干燥后的实体木材锯解成一定规格的实木条,实木条四周涂装异氰酸酯基粘接剂,通过平接或者指接的方式,拼接成规格幅面的芯板。本专利技术之二提供了一种制备细木工板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制备所述芯板、上层中板、下层中板、上层表板和下层表板;步骤B:将所述上层中板、芯板和下层中板依次叠放组坯,每层之间铺设所述粘接剂,进行热压,然后冷却,在所述上层中板为多层上层中板,所述下层中板为多层下层中板的情况下,重复本步骤,制得复合芯板;步骤C:将所述上层表板、复合芯板和下层表板依次叠放组坯,每层之间铺设所述粘接剂,进行热压,然后冷压,从而制得所述细木工板。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B和步骤C中的粘接剂的单层用量为80-500g/平方米,优选所述粘接剂的单层用量为150-400g/平方米,且以芯板为对称轴的相对称的粘接层的粘接剂的用量相等。并且最好是以芯板为对称轴的相对称的粘接层的粘接剂的种类相同。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热压的板面压力为0.1-2兆帕,优选所述热压的板面压力为0.3-1.1兆帕,所述热压的时间以芯板厚度计为1-20分钟/毫米,优选所述热压的时间以芯板厚度计为3-10分钟/毫米,所述热压的温度为70-220℃,优选所述热压的温度为100-200℃,特别优选所述热压的温度为140-200℃;在所述步骤C中,所述热压的板面压力为0.1-2兆帕,优选所述热压的板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细木工板,其包括芯板、上层中板、下层中板、上层表板和下层表板,所述上层中板的第一表面与所述芯板的第一表面通过粘接层固定连接,所述下层中板的第一表面与所述芯板的第二表面通过粘接层固定连接,所述上层表板的第一表面与所述上层中板的第二表面通过粘接层固定连接,所述下层表板的第一表面与所述下层中板的第二表面通过粘接层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0.16 CN 20151067341071.一种细木工板,其包括芯板、上层中板、下层中板、上层表板和下层表板,所述上层
中板的第一表面与所述芯板的第一表面通过粘接层固定连接,所述下层中板的第一表面与所
述芯板的第二表面通过粘接层固定连接,所述上层表板的第一表面与所述上层中板的第二表
面通过粘接层固定连接,所述下层表板的第一表面与所述下层中板的第二表面通过粘接层固
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木工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层中板和所述下层中板上具
有贯穿孔,优选所述贯穿孔的直径为0.1-3.0毫米,且所述贯穿孔为均匀分布的分布密度为1-10
个/cm2;特别优选所述贯穿孔的直径为1.0-2.0毫米,且所述贯穿孔为均匀分布的分布密度为
1-5个/cm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细木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板的第一表面和所述芯板
的第二表面上设置有粘接剂引导通道,优选所述引导通道包括至少一个横向引导槽和/或至少
一个纵向引导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细木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槽的深度大于等于所述芯板
厚度的1/5,且小于等于所述芯板厚度的1/3,所述芯板的第一表面上的引导槽的位置与所述
芯板的第二表面上的引导槽的位置错开。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细木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槽的间距不大于25mm,
所述引导槽的宽度在0.5-6mm的范围内;优选所述引导槽的间距不大于25mm,且不小于
10mm,优选引导槽的宽度在0.5-3mm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细木工板,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粘接层的粘接
剂选自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细木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中板为多层上
层中板,所述下层中板为多层下层中板,且所述上层中板和所述下层中板的数量相等,以及
以芯板为对称轴的相对称的单层的上层中板和单层的下层中板的厚度相等。
8.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亮郭文静高黎陈勇平任一萍王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