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四线制漏电开关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22424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5 0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路,特别涉及一种三相四线制漏电开关电路。其特征是:三相交流电A相输入端通过第三二极管和动作执行机构线圈的一端相连,三相交流电B相输入端通过第四二极管和动作执行机构线圈的一端相连,三相交流电C相输入端通过第五二极管和动作执行机构线圈的一端相连,动作执行机构线圈的另一端和可控硅阳极相连,动作执行机构线圈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电阻和M54123L集成电路的8脚相连,三相交流电C相输入端通过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和三相交流电零线输入端相连,三相交流电A相输入端和三相交流电零线输入端之间接第一压敏电阻。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路,特别涉及一种三相四线制漏电开关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三相四线制漏电开关,当三相火线中任何一相缺少的时候,三相四线制漏电开关能够保持正常工作,但是不能缺少零线,这样的三相四线制漏电开关实际上是有缺陷的,如果连接在漏电开关上的设备是一些特殊的电机,或者零线出现接触不良的时候,此三相四线制漏电保护开关就不能工作,这样就会对人身和设备造成伤害,给人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三相四线制漏电开关电路,当出现零线接触不良或者没有连接零线的时候,本技术也能正常工作。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由三相交流电A相输入端、三相交流电B相输入端、三相交流电C相输入端、三相交流电零线输入端、动作执行机构线圈、第一压敏电阻、第二压敏电阻、第三压敏电阻、互感器、M54123L集成电路、桥式整流电路、第一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稳压二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和可控硅组成,其特征是:三相交流电A相输入端通过第三二极管和动作执行机构线圈的一端相连,三相交流电B相输入端通过第四二极管和动作执行机构线圈的一端相连,三相交流电C相输入端通过第五二极管和动作执行机构线圈的一端相连,动作执行机构线圈的另一端和可控硅阳极相连,动作执行机构线圈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电阻和M54123L集成电路的8脚相连,三相交流电C相输入端通过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和三相交流电零线输入端相连,三相交流电A相输入端和三相交流电零线输入端之间接第一压敏电阻,三相交流电B相输入端和三相交流电零线输入端之间接第二压敏电阻,三相交流电C相输入端和三相交流电零线输入端之间接第三压敏电阻,三相交流电零线输入端通过第七二极管和M54123L集成电路的3脚相连,M54123L集成电路的8脚通过并联的第一电容、稳压二极管和M54123L集成电路的3脚相连,M54123L集成电路的3脚通过第五电容和M54123L集成电路的I脚相连,互感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七电容、第三电阻并联后的一端和M54123L集成电路的I脚相连,另一端通过第四电阻和M54123L集成电路的2脚相连,M54123L集成电路的I脚通过第六电容和M54123L集成电路的2脚相连,M54123L集成电路的4脚和M54123L集成电路的5脚相连后和可控硅的阴极相连,可控硅的控制极通过第三电容和M54123L集成电路的6脚相连,可控硅的控制极和M54123L集成电路的7脚相连,可控硅的控制极通过第二电容和可控硅的阴极相连,M54123L集成电路的I脚通过第三电阻、第八电容和可控硅的阴极相连。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图中L1.三相交流电A相输入端,L2.三相交流电B相输入端,L3.三相交流电C相输入端,N.三相交流电零线输入端,DCT.动作执行机构线圈,RVl.第一压敏电阻,RV2.第二压敏电阻,RV3.第三压敏电阻,ZCT.互感器,U1.M54123L集成电路,U2.桥式整流电路,Rl.第一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Cl.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C4.第四电容,C5.第五电容,C6.第六电容,C7.第七电容,C8.第八电容,Dl.稳压二极管,Ql.第一二极管,Q2.第二二极管,Q3.第三二极管,Q4.第四二极管,Q5.第五二极管,Q6.第六二极管,Q7.第七二极管,Pl.可控硅。【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中,三相交流电A相输入端(LI)通过第三二极管(Q3)和动作执行机构线圈(DCT)的一端相连,三相交流电B相输入端(L2)通过第四二极管(Q4)和动作执行机构线圈(DCT)的一端相连,三相交流电C相输入端(L3)通过第五二极管(Q5)和动作执行机构线圈(DCT)的一端相连,动作执行机构线圈(DCT)的另一端和可控娃(Pl)阳极相连,动作执行机构线圈(DCT)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电阻(Rl)和M54123L集成电路(Ul)的8脚相连,三相交流电C相输入端(L3)通过第六二极管(Q6)、第七二极管(Q7)和三相交流电零线输入端(N)相连,三相交流电A相输入端(LI)和三相交流电零线输入端(N)之间接第一压敏电阻(RVl),三相交流电B相输入端(L2)和三相交流电零线输入端(N)之间接第二压敏电阻(RV2),三相交流电C相输入端(L3)和三相交流电零线输入端(N)之间接第三压敏电阻(RV3),三相交流电零线输入端(N)通过第七二极管(Q7)和M54123L集成电路(Ul)的3脚相连,M54123L集成电路(Ul)的8脚通过并联的第一电容(Cl)、稳压二极管(Dl)和M54123L集成电路(Ul)的3脚相连,M54123L集成电路(Ul)的3脚通过第五电容(C5)和M54123L集成电路(Ul)的I脚相连,互感器(ZCT)、第一二极管(Ql)、第二二极管(Q2)、第七电容(C7)、第三电阻(R3)并联后的一端和M54123L集成电路(Ul)的I脚相连,另一端通过第四电阻(R4)和M54123L集成电路(Ul)的2脚相连,M54123L集成电路(Ul)的I脚通过第六电容(C6)和M54123L集成电路(Ul)的2脚相连,M54123L集成电路(Ul)的4脚和M54123L集成电路(Ul)的5脚相连后和可控硅(Pl)的阴极相连,可控硅(Pl)的控制极通过第三电容(C3)和M54123L集成电路(Ul)的6脚相连,可控硅(Pl)的控制极和M54123L集成电路(Ul)的7脚相连,可控硅(Pl)的控制极通过第二电容(C2)和可控硅(Pl)的阴极相连,M54123L集成电路(Ul)的I脚通过第三电阻(R3)、第八电容(C8)和可控硅(Pl)的阴极相连。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第一压敏电阻(RVl)、第二压敏电阻(RV2)、第三压敏电阻(RV3)是三个保护类压敏电阻,当有来自外部雷击的时候,这三个压敏电阻会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第三二极管(Q3)、第四二极管(Q4)、第五二极管(Q5)、第六二极管(Q6)、第七二极管(Q7)为5个电源输入用整流二极管,将外部输入的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向后极电路供电。当出现漏电的时候,这个漏电信号通过互感器(ZCT)将信号取样,将此漏电信号转化成M54123L集成电路(Ul)所需的检测信号,第一二极管(Ql)、第二二极管(Q2)是起保护作用的,防止信号过大损坏M54123L集成电路(U1),第三电阻(R3)为取样电阻,是用来将互感器(ZCT)感应的信号转化成M54123L集成电路(Ul)检测所需的信号大小,通常说就是用来规定漏电动作值的元件。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起到抗干扰的作用,当漏电信号通过互感器(ZCT)和取样电阻第三电阻(R3)后,会将此信号通过M54123L集成电路(Ul)的I脚输入给M54123L集成电路(Ul)。稳压二极管(Dl)和第一电容(Cl)两个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相四线制漏电开关电路,由三相交流电A相输入端、三相交流电B相输入端、三相交流电C相输入端、三相交流电零线输入端、动作执行机构线圈、第一压敏电阻、第二压敏电阻、第三压敏电阻、互感器、M54123L集成电路、桥式整流电路、第一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稳压二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和可控硅组成,其特征是:三相交流电A相输入端(L1)通过第三二极管(Q3)和动作执行机构线圈(DCT)的一端相连,三相交流电B相输入端(L2)通过第四二极管(Q4)和动作执行机构线圈(DCT)的一端相连,三相交流电C相输入端(L3)通过第五二极管(Q5)和动作执行机构线圈(DCT)的一端相连,动作执行机构线圈(DCT)的另一端和可控硅(P1)阳极相连,动作执行机构线圈(DCT)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电阻(R1)和M54123L集成电路(U1)的8脚相连,三相交流电C相输入端(L3)通过第六二极管(Q6)、第七二极管(Q7)和三相交流电零线输入端(N)相连,三相交流电A相输入端(L1)和三相交流电零线输入端(N)之间接第一压敏电阻(RV1),三相交流电B相输入端(L2)和三相交流电零线输入端(N)之间接第二压敏电阻(RV2),三相交流电C相输入端(L3)和三相交流电零线输入端(N)之间接第三压敏电阻(RV3),三相交流电零线输入端(N)通过第七二极管(Q7)和M54123L集成电路(U1)的3脚相连,M54123L集成电路(U1)的8脚通过并联的第一电容(C1)、稳压二极管(D1)和M54123L集成电路(U1)的3脚相连,M54123L集成电路(U1)的3脚通过第五电容(C5)和M54123L集成电路(U1)的1脚相连,互感器(ZCT)、第一二极管(Q1)、第二二极管(Q2)、第七电容(C7)、第三电阻(R3)并联后的一端和M54123L集成电路(U1)的1脚相连,另一端通过第四电阻(R4)和M54123L集成电路(U1)的2脚相连,M54123L集成电路(U1)的1脚通过第六电容(C6)和M54123L集成电路(U1)的2脚相连,M54123L集成电路(U1)的4脚和M54123L集成电路(U1)的5脚相连后和可控硅(P1)的阴极相连,可控硅(P1)的控制极通过第三电容(C3)和M54123L集成电路(U1)的6脚相连,可控硅(P1)的控制极和M54123L集成电路(U1)的7脚相连,可控硅(P1)的控制极通过第二电容(C2)和可控硅(P1)的阴极相连,M54123L集成电路(U1)的1脚通过第三电阻(R3)、第八电容(C8)和可控硅(P1)的阴极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强科华华杰赵云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万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