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20824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5 0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断路器,包括零序互感器和穿过零序互感器的零线和火线;所述零线和火线分别从零序互感器中穿过后,在零序互感器上绕制后从零序互感器的中穿出,所述零线和火线对称交叉绕制在零序互感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断路器的导线采用交叉对称的绕线方式绕制在零序互感器上,解决了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中出现瞬间较大电流,但同时低于产品瞬间脱扣电流在产品零序互感器二次侧感应电流达到设定值时出现误动作的问题,无需选择平衡特性优良成本偏高的零序电流互感器即可解决此问题,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断路器
技术介绍
现有断路器试验按钮机构多采用弹簧片设计,且为单断点结构,试验按钮采用推压的方式实现控制金属弹片,按钮的行程大,造成机构不紧凑,操作灵敏性低,尤其在一体式产品中,由于产品布局较为紧凑,按钮行程变小,容易造成耐压击穿。目前,断路器配电线路中由于对地分布电容和绝缘电阻的存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漏电以及三相线路绝缘阻抗不平衡均会产生泄露电流,因此在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使用时零序电流互感器中就存在一个初始漏电流。当线路中出现一个瞬间的较大电流,但同时低于产品瞬时脱扣电流时,在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也会出现一个瞬间的较大感应电压,达到产品的设定值,出现产品误动作,造成断电等不良后果。为了防止产品出现上述情况的误动作,就需要选择平衡特性优良的零序电流互感器,使电路中出现一个瞬间的较大电流时,二次侧感应电压不足以驱动电磁继电器。但是受到工艺水平的限制,目前国内生产的互感器性能很难达到高性能,又或是借助技术引进,成本较高。目前,断路器正朝着多功能化、小型化发展,一体式的同时具备过载、短路、漏电保护功能的断路器越来越受市场的青睐,多极、多功能的断路器需要联动件以实现出现某一电流故障时可以同步断开电路或者在需要电路闭合实现同步合闸,同时也需要联动件能够方便的装配和拆卸。现有联动件多为嵌入式设计,在装配时需要逐极将操作机构的手柄孔嵌入联动件的轴内,实现联动;在出现联动件损坏时,需要在产品拆卸后并且将断路器逐极拆出后,才能进行更换,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成本低廉的断路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断路器,包括零序互感器7和穿过零序互感器7的零线5a和火线5b ;所述零线5a和火线5b分别从零序互感器7中穿过后,在零序互感器7上绕制后从零序互感器7的中穿出,所述零线5a和火线5b对称交叉绕制在零序互感器7上。进一步,所述零线5a包括第一零线段51a和第二零线段52a,所述火线5b包括第一火线段51b和第二火线段52b,第一零线段51a、第一火线段51b、第二零线段52a和第二火线段52b依次分布在零序互感器7的一端,第一零线段51a和第二零线段52a相对设置,第一火线段51b和第二火线段52b相对设置。进一步,所述零线5a包括分布在零序互感器7的一端的多个零线线段,所述火线5b包括分布在零序互感器7的一端的多个火线线段,多个零线线段和多个火线线段交替的分布在零序互感器7的一端形成交叉绕制。进一步,所述第一零线段51a压在第一火线段51b的上方,零线5a从零序互感器7的一端穿过后,零线5a在零序互感器7的侧壁缠绕后再从零序互感器7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零线段52a被压于第一火线段51b下方,零线5a从零序互感器7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一火线段51b被压于第一零线段51a的下方,火线5b从零序互感器7的一端穿过后,火线5b在零序互感器7的侧壁缠绕后再从零序互感器7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火线段52b压于第二零线段52a的下方,火线5b从零序互感器7的另一端穿出。 进一步,所述零序互感器7的侧壁形成磁环圆周面71,所述零序互感器7的磁环圆周面71的外侧壁设有方便零线5a和火线5b绕制的两块绕制板711。进一步,所述两块绕制板711垂直于磁环圆周面71设置,两块绕制板711之间形成的夹角为30度-45度。进一步,还包括两个接线片la,两个脱扣线圈2a和引弧角3a ;所述两个脱扣线圈2a的一端分别与零线5a和火线5b的一端连接,另一端分别与一个引弧角3a连接,零线5a和火线5b的另一端分别穿过位于剩余电流脱扣极的零序互感器7后分别与一个接线片la连接,所述两个接线片la、两个脱扣线圈2a和两个引弧角3a分别对称设置在零序互感器7的两侧。进一步,所述每个引弧角3a呈弧形,每个引弧角3a的一端与一个脱扣线圈2a的另一端连接,引弧角3a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片31a,第一连接片31a的一侧贴紧脱扣线圈2a设置,引弧角3a朝向外侧设有静触点形成静触头5A,引弧角3a的另一端连接设有第二连接片32a。一种断路器,所述断路器包括两个过电流保护极和一个剩余电流脱扣极,两个过电流保护极对称地分布在剩余电流脱扣极的两侧;所述零线5a和火线5b分别从零序互感器7的中穿过后,在零序互感器7上绕制后从零序互感器7的中穿出,所述零线5a和火线5b对称交叉绕制在零序互感器7上。进一步,所述剩余电流脱扣极还包括剩余电流检测元件1B,与辅助手柄9b连接的脱扣复位机构2B,试验回路3B,电磁式继电器9B和剩余电流脱扣极的壳体,所述试验回路3B设于壳体内部一侧,用于对内部电路进行检测,所述电磁式继电器9B设于剩余电流脱扣极的壳体底部一侧,所述剩余电流检测元件1B设于剩余电流脱扣极的壳体底部,位于电磁式继电器9B —侧,用于检测电路中是否存在剩余电流,所述脱扣复位机构2B与电磁式继电器9B相对设置,电磁式继电器9B的撞针顶出可推动脱扣复位机构2B脱扣。本技术断路器的导线采用交叉对称的绕线方式绕制在零序互感器上,解决了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中出现瞬间较大电流,但同时低于产品瞬间脱扣电流在产品零序互感器二次侧感应电流达到设定值时出现误动作的问题,无需选择平衡特性优良成本偏高的零序电流互感器即可解决此问题,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过电流保护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剩余电流脱扣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剩余电流脱扣极带有试验按钮机构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试验按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电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导线在零序互感器上绕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断路器安装有联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断路器与联动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联动件的结构不意图;图10是本技术断路器手柄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断路器手柄的另一侧的结构不意图;图12是本技术断路器另一手柄一侧的结构不意图;图13是本技术断路器另一手柄的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至13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断路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断路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如图1-2所示,本技术断路器,由两个过电流保护极和剩余电流脱扣极组成整体式结构,两个过电流保护极对称分布在剩余电流脱扣极两侧,各级之间可通过隔板隔开。两个过电流保护极对称布置,使得两侧过电流保护极具有相同的电气回路长度,与剩余电流脱扣极在断路器一侧布置相比,更有利产品温升及延时动作。如图8所示,为本技术断路器的过电流保护极结构。所述每个过电流保护极均包括与手柄连接的操作机构1A,瞬时脱扣器2A,延时脱扣器4A,触头系统3A和过电流保护极的壳体,所述触头系统3A包括静触头5A和动触头6A,动触头6A的一端与操作机构1A连接,静触头5A固定于过电流保护极的壳体内,静触头5A的触点与动触头6A的触点相对设置,所述瞬时脱扣器2A位于灭弧装置7A的上方,电路短路时驱动操作机构1A脱扣;所述延时脱扣器4A位于壳体底部,位于灭弧装置7A—侧,电路过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断路器,包括零序互感器(7)和穿过零序互感器(7)的零线(5a)和火线(5b),其特征在于:所述零线(5a)和火线(5b)分别从零序互感器(7)中穿过后,在零序互感器(7)上绕制后从零序互感器(7)的中穿出,所述零线(5a)和火线(5b)对称交叉绕制在零序互感器(7)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俊李罗斌江玉坤涂兵吴红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