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学领域,尤其涉及具有进位开关的绕线式抽头型可控电阻器、大功率弱电电源、超高压电网滤波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电阻值实时可控的电阻器很少或成本过高或结果复杂易损或难以用于大功率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技术背景中叙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具有进位开关的绕线式抽头型可控电阻器、大功率弱电电源、超高压电网滤波装置。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
技术实现思路
。1、一种具有进位开关的绕线式抽头型可控电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容器(G11)、导电液体(G31)、浮体(G21)、公共电极(G51)、至少两个梯度电极(U31、U32、U33、U34)、电磁线圈(G41)、受控通路第一节点(O+)、受控通路第二节点(O-)、控制端第一节点(P+)、控制端第二节点(P-)、具有多个抽头的绕线电阻(R1);绝缘容器(G11)具有稳定的形状,绝缘容器(G11)的外形为圆柱状,绝缘容器(G11)的容器为圆柱状,绝缘容器(G11)的容腔不容易发生形状变化,绝缘容器(G11)为密封容器;导电液体(G31)承装在绝缘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进位开关的绕线式抽头型可控电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容器(G11)、导电液体(G31)、浮体(G21)、公共电极(G51)、至少两个梯度电极(U31、U32、U33、U34)、电磁线圈(G41)、受控通路第一节点(O+)、受控通路第二节点(O‑)、控制端第一节点(P+)、控制端第二节点(P‑)、具有多个抽头的绕线电阻(R1); 绝缘容器(G11)具有稳定的形状,绝缘容器(G11)的外形为圆柱状,绝缘容器(G11)的容器为圆柱状,绝缘容器(G11)的容腔不容易发生形状变化,绝缘容器(G11)为密封容器; 导电液体(G31)承装在绝缘容器(G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进位开关的绕线式抽头型可控电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容器(G11)、导电液体(G31)、浮体(G21)、公共电极(G51)、至少两个梯度电极(U31、U32、U33、U34)、电磁线圈(G41)、受控通路第一节点(O+)、受控通路第二节点(O-)、控制端第一节点(P+)、控制端第二节点(P-)、具有多个抽头的绕线电阻(R1);
绝缘容器(G11)具有稳定的形状,绝缘容器(G11)的外形为圆柱状,绝缘容器(G11)的容器为圆柱状,绝缘容器(G11)的容腔不容易发生形状变化,绝缘容器(G11)为密封容器;
导电液体(G31)承装在绝缘容器(G11)的容腔内,导电液体(G31)的体积小于绝缘容器(G11)的容积,导电液体(G31)的体积大于绝缘容器(G11)的容积的一半;
电磁线圈(G41)固定缠绕在绝缘容器(G11)的外部,电磁线圈(G41)位于绝缘容器(G11)的等腰线以下,电磁线圈(G41)的轴线与绝缘容器(G11)的轴线相重合,电磁线圈(G41)的两端分别与控制端第一节点(P+)、控制端第二节点(P-)相连;
浮体(G21)的平均密度小于导电液体(G31)的密度,浮体(G21)具有磁性或顺磁性,浮体(G21)装置在绝缘容器内,浮体(G21)外表面是绝缘的,浮体(G21)的外部体积小于绝缘容器(G11)的容积减去导电液体(G31)的体积;
公共电极(G51)位于绝缘容器(G11)的容腔内表面底部,公共电极(G51)与导电液体(G31)总是保持接触,公共电极(G51)与受控通路第二节点(O-)之间具有电学连接;
线圈未通电的情况下,至少两个梯度电极(U31、U32、U33、U34)被设置在绝缘容器(G11)的容腔内,所有梯度电极(U31、U32、U33、U34)到导电液体(G31)的距离大于零,各个梯度电极(U31、U32、U33、U34)到导电液体(G31)的距离各不相等,浮体(G21)漂浮于导电液体(G31);
在浮体(G21)在导电液体(G31)中处于悬浮或沉底状态时,浮体(G21)排开的导电液体(G31)体积的液面高度能够使导电液体(G31)能够同时接触至少两个...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