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洪嘉笃专利>正文

绑带内藏式的塑胶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1154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绑带内藏式的塑胶袋,塑胶袋的袋体底侧及左、右侧各为封闭端,顶侧为一开放端的袋口,袋体内侧至少设有一条绑带,该绑带两端部分别封接于袋体左、右内侧,该两端部单独或全部拆离于袋体,成自由端。具有使塑胶袋外观整齐平整、取用顺畅、没有受拉脱落的困扰、使用方便及提高袋体底侧的承受力的功效。(*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塑胶袋,特别是指一种外观整齐、收藏取用方便的绑带内藏式的塑胶袋。附图说明图1-图4所示为传统收纳垃圾的塑胶袋10及其使用状态,其袋体11顶侧为开放端形成一袋口12,底侧热封方式予以封接成一底封闭端13,当塑胶袋10容放适量垃圾后,人们通常会握住袋口12两侧缘121再相对交叉后,绑结二次以上的死结,以形成完全封闭不松脱的束口12a,如图2所示,使内装的垃圾被束绑包装而不外落。其主要缺陷在于1、由于此类交叉束绑的方式需要有较大绑结空间及长度,方能使该袋口完全封闭及方便束绑,因此,其内所装的垃圾不可太满,必须预留绑结的空间,往往造成一个塑胶袋10内装的垃圾量较少,不符合塑胶袋10正常容放垃圾量的标准,影响使用的经济效益;2、一般使用者为了将较多垃圾容装于塑胶袋10中,并使袋口12的束绑较为方便,往往会再另外准备塑胶绑绳20,如图3所示,来束绑袋口12,以提高塑胶袋10的正常容放量,但由于该类塑胶绑带20需要另外准备,并非此类塑胶袋10出售时的附件,因此,准备取用上较不方便,以致于大部份的使用者未能够普遍使用此种方式来束绑该塑胶袋10。3、参阅图4所示,为解决上述塑胶绑带20的使用不方便,有人直接在塑胶袋10的袋体11的袋口12稍下的外侧处,粘贴或封接一绑带20a,此类附有绑带20a的塑胶袋10,虽有较佳的使用方便性,但由于该绑带20a是直接外露于袋体11外侧,不论该塑胶袋10采用整卷连接或叠放连接包装方式,当使用者欲取用一个塑胶袋10时,必须握住袋口12处施力,以撕开两袋体11间的连接边101,此时,由于该绑带20a非常接近于袋口12位置,所以,一不小心,往往就会拉扯到该绑带20a,造成绑带20a脱落,导致该塑胶袋10未装满垃圾前,使用者须先将该绑带20a收藏保管,以避免遗失,如此,使原先设计绑带20a的使用方便荡然无存,难免失其正常使用的方便性。4、如上述传统的塑胶袋10是制成筒状的袋体11后,再于袋体11底侧以热封方式封接成底封闭端13,该底封闭端13的承受力往往是塑胶袋10整体结构中较差的部位,塑胶袋10内容物品的重量集中于底封闭端13上,故当该容装于袋体11内的物品较重时,该底封闭端13即容易因无法承受而破裂,导致内装物品的掉落,造成使用者的困扰,尤其当该内装物品为垃圾时,更造成使用者产生清理上的麻烦及不便。针对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人积多年从事塑胶袋等类产品开发和制造的经验,秉持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断研究改良,终于创造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绑带内藏式的塑胶袋,通过在袋体内侧封接有一绑带,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达到使塑胶袋外观整齐平整、取用顺畅、没有受拉脱落的困扰及使用方便的目的。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绑带内藏式的塑胶袋,通过将袋体底侧封闭端为一体成型,达到提高袋体底侧的承受力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绑带内藏式的塑胶袋,该塑胶袋的袋体底侧及左、右侧各为封闭端,顶侧为一开放端的袋口,其特征在于该袋体内侧至少设有一条绑带,该绑带两端部分别封接于袋体左、右内侧,该两端部单独或全部拆离于袋体,成自由端。该绑带为一条位于该袋体的袋口稍下的内侧处,该绑带两端部与袋体左、右内侧间为热封方式一体封接。该绑带为两条位于该袋体的袋口稍下的内侧处,该绑带两端部与袋体左、右内侧间为热封方式一体封接。该绑带的上、下长边各预留一摺边以对摺重叠于该绑带的带面上。该绑带的上、下长边各预留一摺边以对摺重叠于该绑带上,该两摺边相对的边缘并未接触衔接。该袋体的底侧为袋体前、后袋面对折一体成型,该左、右两侧为热封方式封接成封闭端。本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具有使塑胶袋外观整齐平整、取用顺畅、没有受拉脱落的困扰、使用方便及提高袋体底侧的承受力的功效。下面结合较佳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说明。图1是传统塑胶袋的外观示意图。图2是传统塑胶袋的束绑状态示意图。图3是传统塑胶袋配合塑胶绑绳的示意图。图4是传统塑胶袋外侧设有绑带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塑胶袋示意图。图6是图5的B-B剖视示意图。图7是图5的A-A剖视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绑带截取部分的外观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容放于垃圾筒中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的绑带束绑袋口的使用动作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的绑带束绑袋口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的绑带由其轴向中间区域撕裂的展开示意图。参阅图5-图7所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绑带内藏式的塑胶袋,其中该塑胶袋30的袋体31左、右两侧是采用热封压方式封接成侧封闭端311,其底侧为非热封压合方式封接的一底封闭端312,其主要是将袋体31前、后袋面对摺一体成型,再将左、右两侧热封压封闭,因此,该袋体31的底侧为一体成型结构,具有较高承受力。该袋体31的顶侧为开放端的一袋口313,其主要特点是该袋口313稍下的袋体31内侧位置设有一绑带40,该绑带40的两端部41是相对压合封接于袋体31左、右两侧封闭端311的内侧,同时,随该两侧封闭端311一体压合封接。该绑带40的上、下长边各预留有一摺边42,该两摺边42相对摺叠于绑带40的带面401上,如图8所示,以提高该绑带40轴向的拉力强度,同时,该两摺边42相对一侧的边缘421并未接触相衔接,使该绑带40轴向的中间区域402与两摺边42间没有重叠。上述为本技术的塑胶袋30各组成构件的特征及相关组配位置。为使本技术预期达成的功效更为彰显,将其使用情形加以阐述如下参阅图9所示,该塑胶袋30使用时,先将其袋口313展开,使袋体31内侧形成容放的空间,将该袋体31置入垃圾筒50中,并将该袋口313的袋缘往外翻摺,并对接于垃圾筒50的筒缘51,此时,由于该绑带40位于袋口313稍下处,所以,恰可随该袋缘的翻摺而环绕位于该筒缘51的外边,使用上完全不会影响到袋体31内侧容装的垃圾。当该袋体31容满垃圾后,即可利用绑带40束绑封闭其袋口313,其中。该绑带40束绑的方式有很多种。参阅图10所示,使用上可将绑带40的一端部41与一侧封闭端311单独拆离成自由端F,另侧端部41则仍固接于袋体31上成固定端L,此时,将该袋口313略为握持收束,再以该固定端L为轴点,拉动自由端F,使绑带40环绕捆绑于袋口313收束处,最后将自由瑞F穿过绑带40环绕于袋口313的各圈后拉紧,以达到束紧该袋口313的封闭目的。参阅图11所示,该绑带40的两端部41亦可不必拆离于袋体31,同样具有方便束绑的效果,柬绑时,可由绑带40中段处M往上拉起,该袋口313受其上拉作用,即略呈收束状,再将袋口313握持收束,并将绑带40中段处M当成自由瑞环绕该袋口313,再以相同于前述的方式捆绑束紧。参阅图12所示,若认为绑带40长度不足时,亦可由该绑带40轴向中间区域402施以撕裂处理,使该绑带41一分为二成上下对应的两条绑带40a来使用。上述为几种绑带40束绑的方式,使用者可依自己不同的习惯来束绑,方式上并无局限,如同该绑带40的两端部41亦可与该袋体31分离,作为单独的捆绑绳体来束绑该袋313,使用上同样能达到束绑的效果。由以上可了解本技术绑带40不同柬绑方式及其使用方便性。其主要的优点及功效归纳如下(一)该绑带40是内藏于袋体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绑带内藏式的塑胶袋,该塑胶袋的袋体底侧及左、右侧各为封闭端,顶侧为一开放端的袋口,其特征在于:该袋体内侧至少设有一条绑带,该绑带两端部分别封接于袋体左、右内侧,该两端部单独或全部拆离于袋体,成自由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嘉笃
申请(专利权)人:洪嘉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