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针具等的一次性安全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1031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针具等的一次性安全箱,包括:分别通过折弯线相连的前壁(2)、后壁(4)以及两个侧壁(3)和(5),分别与所述的壁(2,3,4,5)通过相应的折弯线相连形成安全箱的顶部部分的顶部区段(21,31,41,51),分别与所述的壁(2,3,4,5)通过相应的折弯线相连形成安全箱的底部部分的底部区段(22,32,42,5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区段(22,32,42,52)经过多重折叠而形成安全箱的底部部分并且通过至少一个底部咬合结构相互咬合,所述的顶部区段(21,31,41和51)也经过多重折叠形成一个带有投物口(54,46)的安全箱的顶部部分并通过至少一个顶部咬合结构相互咬合。(*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收集使用过的针具如注射器和针头和尖锐物的一次性安全箱。技术背景现有的用于针具等的收集箱中,普遍使用敞开式容器,而且它们也大都不是一次性的,这样就存在一些不安全的隐患,尤其是在一些例如通过空气传播的传染病的治疗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例如使用过的针具的安全箱,它通过多重折叠以及插件组合设计,使得其底部咬合能够承受比一般的折叠方式更大的压力。而且这种方式折合而成的安全箱子又由于其特别的咬合结构其上部不能够被轻易地打开或者拆开。按照本技术上述目的可以通过这种安全箱来实现,其中包括分别通过折弯线相连的前壁后壁以及两个侧壁,分别与所述的壁通过相应的折弯线相连形成安全箱的顶部部分的顶部区段,分别与所述的壁通过相应的折弯线相连形成安全箱的底部部分的底部区段,其中所述的底部区段经过多重折叠而形成安全箱的底部部分并且通过至少一个底部咬合结构相互咬合,所述的顶部区段也经过多重折叠形成一个带有投物口的安全箱的顶部部分并通过至少一个顶部咬合结构相互咬合。另外,通过在后壁上适当部位上形成多个起止挡作用的舌片用于定位相应的弯折的边缘部分,可以使安全箱在最后折合完成后各个面可以承受相当大的力,并且使安全箱保持受力平衡,不易产生变形。将安全箱的底面部分设计为重叠插件组合设计并且相互咬合,使得盖底部能够承受比一般折叠方式更大的压力,使安全箱装满物品时,提起提手,底部不会泄漏或者散开,同时,即使在水中浸泡48-56小时,由于插件的相互咬合,该底部也不会散开。同样,上部也因为具有重叠插件组合以及相互咬合而不能打开或者被轻易拆开,从而增加了安全性。另外,将插舌设计为带有一定的锥度的梯形,使得一旦插入槽缝中后再次打开将非常困难,这样,可以确保该安全箱的一次性使用。附图的简要说明以下借助于附图通过对具体实施例的说明来进一步对本技术的安全箱进行详细描述附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最终折合成按照本技术的安全箱的坯料件;附图2-10是表示从坯件折合成闭合状态的包装的具体步骤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参见附图1,上述包括侧壁、底部和顶部部分的安全箱可以由图示的一块坯料件构成。该坯料件有多条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折弯线,这些折弯线把坯件划分成多个区段(下面将具体描述)。在附图1中所示出的是坯料件的内侧。从附图1中可见,该坯料件1包括四个形成为安全箱的壁部分的区段2,3,4和5, 这里以标号2表示前壁(正面部分),以标号4表示后壁,以3和5分别表示两个侧壁。自然,这里,前、后以及侧面只是为了描述清楚而作的限定,并非意味着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另外,在各个壁部分的顶部和底部还分别以折弯线为界限形成有相应的顶部区段21,31,41,51以及底部区段22,32,42和52。还如图所示,在后壁4上的适当位置进行多个(附图所示是四个)半圆形的切割从而形成多个切口以及对应的与该后壁4相连的舌片A。如在下面所提及的,舌片可以向里推入以在折合成安全箱时用作相应的边缘如26和27的止挡,并且由此而形成的切口也可以用来进行勾挂。横跨侧壁部3和5及其对应的顶部区段之间的水平折弯线各自开有一个切口以分别形成一个与侧壁相连的插舌33,53用以在组装该安全箱时插入在与顶部区段上的合适部位上所形成的一个槽缝47中,以起到进一步固定安全箱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槽缝47分别形成在后壁顶部区段41与侧壁顶部区段31,51相连的折弯线附近。在每个侧壁的顶部和底部区段上都有用于多重折叠打弯的刻痕线。在一个侧壁顶部区段51上还设有一个用于投入针具等的投物口54。该投物口的位置可以如此选择,以使得在组装时在顶部的相应的区段叠合在一起之后该投物口正好与在另一个顶部区段上形成的投物口(在本实施例中是区段41上的投物口46)位置准确地上下叠置。如附图1的坯料件所示,在后壁4的顶部区段41靠近水平折弯线的部位还切一个矩形的凹口而生成一个相应形状的与后壁4相连的折片44以用作提手,优选地,可以在该折片上再切出一个开口,以便于于供悬挂或者握持使用。另外,在该后壁4的顶部和底部区段分别形成有插舌43和45用以在装配时和对应的槽缝进行咬合以加固安全箱。与插舌45咬合的槽缝布置在前壁2或者其底部区段22上或者其间的合适部位上-在本实施例中是设置于其间的折弯线附近的槽缝29,而与插舌43咬合的槽缝布置在前壁2或者其顶部区段21上或者其间的合适部位上-在本实施例中是设置于其间的折弯线附近的槽缝20。横跨坯料件前壁2和其对应的底部区域之间的折弯线以类似的方式开切口从而分别形成相应的与前侧壁相连的插舌23和28,在装配时插舌23插入在后壁的底部区段上的适当部位相应地形成的插入槽缝48中。在前壁2及其顶部区段21之间开一个切口从而形成一个折片28,该折片28可以插入折合好的安全箱的顶部区段41上相应地形成的插入槽49中以打开或者关闭投物口。另外,上述切口的位置应该这样选择,以使得在最终折合成安全箱时,它与投物口重叠以形成一个通道。以下结合附图2-10对从附图1的坯料件组装成的本技术的安全箱的步骤进行逐步说明,以便于进一步理解本技术。首先,将四个壁2-5合围以形成一个大致矩形的箱框架,此时,使侧壁5和前壁2的一个侧边缘25重合。同时,将舌片A向箱内部按入(附图2和3)。接着,如图4所示,将前壁2的带有可外边缘折片27的底部区段22沿折弯线向箱框架内部弯折,同时,外边缘27一直向下够到在相对的背壁4上的已经向内折弯并且用作支挡的舌片A上,此时,该底部区段22正好保持在水平的折合状态。沿着刻痕线折弯侧壁的底部区段32,52同时也一起折弯背壁的底部区段42,并且使该背壁的底部区段形成一个插舌部分45插入到在前壁2及其底部区段之间的折弯线附近的槽缝29中,然后再将前壁上的舌片23折弯进形成在后壁区段的插舌45根部附近切出的槽缝48中(附图5和6)。这样,便形成一个稳定的并且是多层的牢固的底部咬合。接下来,对顶部区段进行叠合。如附图7所示,与附图4-6中的步骤相类似,首先将在本实施例中带有自由侧边缘折片24以及一个前端边缘折片26的前壁顶部区段21向箱框架的内部弯折,直到其前端边缘折片26弯折并与按入的舌片(止挡)A贴靠,同时使该顶部区段21的主体部分保持水平。之后,将侧壁顶部区段31、51沿刻痕线进行折迭弯曲,同时也使背壁的顶部区段41向箱体内部折弯,并将其前边缘插舌43插入到槽缝20中。此时,也可以将侧壁上形成的(此处是两个)插舌33、53插入在顶部区段上形成的相应的切口47中。这样,形成一个投物口上下对准叠合并且可以通过插入槽缝49的插片28而开闭的完成的安全箱(见附图8,9和10)。插舌23,33,43,45,53可以设计为带有梯形形状,一旦插入对应的槽缝中后要再次取出时将会非常困难,以致于有时必须破坏一些边缘才能打开,从而保护了安全箱的一次性使用和不能被轻易打开。另外,安全箱投物口的尺寸小到足以防止人为取出废弃物。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针具等的一次性安全箱,包括分别通过折弯线相连的前壁(2)、后壁(4)以及两个侧壁(3)和(5),分别与所述的壁(2,3,4,5)通过相应的折弯线相连形成安全箱的顶部部分的顶部区段(21,31,41,5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福门子科贸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